在上海交通大學閔行校園的西區,旭華路是一條幾乎貫穿南北的道路。開學時節,這幾乎是全校最熱鬧的道路之一,沿旭華路一路穿行,會經過學生宿舍、體育場、用餐區、快遞區、活動場館等等。學校生活的種種,是被旭華路串起來的。
上海交大閔行校區內的旭華路。本文圖片除標注外均為澎湃新聞記者鄒佳雯圖
某種意義上,旭華路也像是黃旭華“學長”在上海交大影響力的具象表征——在這所學校,黃旭華是對師生們影響備深的人物。除了旭華路,這里還有旭華班,有黃旭華專題展,有120周年校慶時推開椅子站立、收獲10余次掌聲的經典演講。“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的故事與精神,激勵了一代代交大人。
2016年,92歲的黃旭華在上海交大120周年校慶大會上“推開椅子”,堅持全程站立演講。校方供圖
黃旭華院士是我國核潛艇事業的開拓者與奠基人,上海交通大學的杰出校友,被譽為“中國核潛艇之父”。由此,當2月7日黃旭華院士的訃聞傳來,上海交大第一時間發起了追思活動。在校的師生乃至還在寒假中的學子從各處奔赴追思現場,用自己的方式送老先生一程、聊表哀思。
2月7日,上海交大閔行校區,黃旭華院士追思活動現場。
據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發布的訃告,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共和國勛章、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全國道德模范,中國第一代核潛艇工程總設計師,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原所長、黨委書記(代理)、名譽所長黃旭華同志,因病醫治無效,于2025年2月6日20時30分在湖北武漢逝世,享年99歲。
2月7日16時30分,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在上海交大閔行校區木蘭船建大樓一樓大廳看到,人群在黃旭華院士的追思活動現場排起長隊。師生在追思活動入口處可領一支鮮花,分批進場后,默哀并向黃旭華院長的肖像三鞠躬,而后一一敬獻鮮花。
2月7日下午,黃旭華院士追思活動現場,排起長隊。
參加追思的師生們,也在現場對黃旭華院士的生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記者看到,追思活動現場設在上海交大船舶海洋與建筑工程學院(以下簡稱“船建學院”)的院情展示館,館中有一整面墻,主題即為《為祖國“深潛”黃旭華院士專題展》,細數了黃旭華院士的生平,包括求學、獻身核潛艇事業、歷經千帆歸來的種種。正對專題展的是一整面黃旭華院士的肖像照,亦即師生敬獻鮮花處,上書“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此外,館中還有黃旭華院士在2022年10月留給學子們的題詞,不少師生在此朗讀出聲:“要有信仰、有理想,還要有本領。科研發展永無止境,在創新道路上要永不知足。”
2月7日,上海交大學生排隊等待進場向黃旭華院士獻花。
黃旭華院士為學子留下的題詞。
上海交大船舶海洋與建筑工程學院黨委副書記、船舶與海洋工程系主任薛鴻祥教授告訴澎湃新聞記者,這處展覽是常設展,幾乎設在船建學院學子要搭乘學院電梯的必經之路,也因此,學子們幾乎常年“沉浸式”地受到黃旭華院士事跡的熏陶。
上海交大學生向黃旭華院士獻花。
薛鴻祥幾乎在2月7日一早進入學院大門時,就聽聞了黃旭華院士逝世的消息,不勝傷感。2022年,薛鴻祥曾去武漢看望老先生,彼時,船建學院正籌劃辦一個船建方向人才培養的特班,面向未來海洋特別是水下領域的人才培養,薛鴻祥等希望征求黃老的意見。
“黃院士非常支持我們,也給我們寫了很多鼓勵的話,那些話語如今也留在了院史館的墻面上。”薛鴻祥記得,彼時黃旭華的思路還非常清晰,侃侃而談,“跟黃院士談話時,會覺得自己也很受教育。”在征詢黃旭華意見的基礎上,2024年,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首次作為新增專業納入上海交大強基計劃,這一新增的強基專業還被定名為“旭華班”,“雖然現在科研條件、生活條件各方面與黃院士當時相比,都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那種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科學精神,還是要我輩以及我們的后輩,世世代代地傳承下去。”
“我們團隊就是搞水下工程的,專業的前身就是潛艇相關。”上海交通大學船建學院水下工程研究所趙敏研究員也在獻花紀念的隊列中,雖未直接見過黃旭華院士,但作為水下工程領域的科研工作者,他所在實驗室的工作可視作黃旭華核潛艇事業的某種延續。黃旭華院士逝世的消息,也讓趙敏頗深震動,“黃老對后輩的工作是很關心的,以前我們團隊研制重大裝備、做一系列論證時,黃老提供過支持,也一直關注著后續的工作。黃老的事跡和他對后輩的關心,對我們的激勵都很大。”趙敏說。
2月7日,上海交大船建學院附近掛起“我們永遠懷念您,敬愛的黃旭華學長”橫幅。
上海交大媒體與傳播學院的學生趙青韻,則是在看到消息的第一時間,就感到一陣坐立不安。聽聞學校有追思活動,她第一時間從家中趕來學校,也自愿做了活動現場的志愿工作。“在入學、校慶等各個節點,我們交大學生都會聽到黃老的故事,所以今天聽到黃老過世的消息,確實感到一陣哀痛。”來到追思現場,手持鮮花的一刻,趙青韻感到,她與老人相隔甚遠的生命線仿佛生出一個交點,“一方面,今天我有機會來送送黃老,另一方面我也在想,我有什么能力用所學為黃老做點什么嗎?比如此后,我們可以用怎樣的方式去更好地宣傳黃老和他的精神?”
“黃老雖已離去,但他是我們交大學子永遠的精神坐標。新一代的船海學子一定不負所望,砥礪前行,繼續為海洋強國夢想貢獻新的力量。”上海交大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強基計劃旭華班學生代表楊天炯說。
據悉,2月8日10時30分,在上海交大徐匯校區山茶社紀念碑處,還有一場為黃旭華院士舉辦的追思活動。
位于上海交大徐匯校區的山茶社紀念碑。校方供圖
在交大就讀期間,黃旭華參加了交通大學的進步學生社團“山茶社”,他和伙伴們通過這個陣地,以各種形式演出大量蘊含進步思想的劇目,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黃旭華也因為在“山茶社”的卓越努力,不僅成長為“山茶社”后期的負責人,而且其思想也漸漸發生了實質性的演變,逐步成長為地下黨培養的進步青年。1949年4月,黃旭華在交大校園里加入中國共產黨。
本文鏈接:http://m.020gz.com.cn/news-1-40121-0.html上海交大追思黃旭華院士:專題展下排起獻花長隊,“他是精神坐標”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不代表本站觀點,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