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哪吒之魔童鬧海》耗時5年打磨,其背后“團隊合作的力量”是影片口碑和票房雙豐收的密碼之一。不少看過電影的觀眾,可能都會注意到這樣一個細節(jié),在影片的片尾字幕里有一串長長的名單,里面出現了138家中國動畫公司的名字。
據電影主創(chuàng)團隊提供的數據:《哪吒1》,也就是《哪吒之魔童降世》全片1864個鏡頭,特效鏡頭1400個;而《哪吒2》,鏡頭數達到2427個,其中特效鏡頭1948個。影片中的每一個特效鏡頭、每一幀畫面都是138家動畫公司、4000多名動畫人的合力托舉。
為瀑布特效整合高性能工作站解算數據
此外,制作團隊反復打磨,只為呈現最佳效果的特效制作,也是影片的成功密碼。很多在觀眾眼里并不起眼的小細節(jié),都凝聚了特效團隊精益求精的匠心。
在影片中,哪吒闖的第二關是在深山密林的瀑布中和申正道決戰(zhàn),這場打斗特效十分精美。團隊負責人介紹,為了呈現真實美感的瀑布形態(tài),團隊開發(fā)了瀑布制作流程自動化程序,將50臺高性能工作站整合成解算集群,對數據進行批量處理。每幀鏡頭渲染32小時,光渲染時長就高達15天。
此外,強大的算力也為特效鏡頭提供了保障。在影片中,十萬天兵天將、百萬妖獸等宏大鏡頭讓人印象深刻。其實,這些特效鏡頭中很多都是由強大的算力提供支持,前后打磨了近三年。
貴安新區(qū)科創(chuàng)產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綜合部部長彭本黔稱:“導演要求每一個天兵都要有自己的一個構圖,每個土撥鼠都長得不一樣,對渲染的算力要求很高,要是渲不好就很模糊了。整個《哪吒之魔童鬧海》制作耗時5年,在我們這里渲染基本上都用了小三年的時間。”
傳統經典創(chuàng)新演繹 迎合觀眾觀影習慣
除了在特效方面精益求精,主創(chuàng)團隊還對中國傳統神話故事用現代視角進行了全新詮釋,讓中國故事大放異彩。
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講師彭侃稱:“最近這幾年,在年輕人的消費中有一個概念特別關鍵——國潮,它其實就是把中國傳統文化跟一些比較新潮的包括視覺語言的表達結合在一起的一種方式。”
除了將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與現代價值觀相結合,專家認為,《哪吒之魔童鬧海》還在影片制作中充分照顧到了短視頻興起后,觀眾已經發(fā)生改變的觀影習慣。
彭侃稱:“在整體的敘事節(jié)奏的把握上做得非常到位,整個片子看下來,你可能不會有走神的時候,這種情節(jié)安排非常緊湊,能夠滿足我們的這種心理節(jié)奏。”
中國動畫產業(yè)正向精品化規(guī)范化專業(yè)化成長
動畫電影在全球范圍內都已經成為一個越來越重要的電影類型,而《哪吒2》的這波國產動畫電影熱度也讓人們看到了國產動畫電影的潛力。
如今,動畫電影也已經從最初的“低幼向”逐漸向“青少年向”“合家歡向”甚至是“成人向”轉變。今年春節(jié)檔上映的《哪吒之魔童鬧海》就以全年齡段、合家歡的特點,吸引觀眾以家庭為單位前來觀影。
上海CMG融媒影城營運經理楊奇楓稱:“這次《哪吒2》的爆火也是中國的動漫行業(yè)和傳統文化相疊加的一個非常受到市場認可的行為。我們也期待越來越多的國產電影能夠給觀眾,包括給影院提供更多的優(yōu)質內容。”
專家指出,《哪吒之魔童鬧海》票房破百億的背后其實是中國動畫人在多年的實踐探索中逐漸找準了方向,成功與觀眾群體的真實需求實現了對接。
彭侃稱:“我們國家的動畫產業(yè)在最近10多年以來越來越朝著精品化、規(guī)范化、專業(yè)化的一個路徑去成長,所以《哪吒2》的成功其實也標志著中國的動畫產業(yè)發(fā)展到了一個相對比較成熟的階段,能夠有這么多的產業(yè)鏈上下游的公司,大家齊心協力來打造這樣一部精品力作。”
本文鏈接:http://m.020gz.com.cn/news-1-40384-0.html138家、4000多人,合力托舉!國產動畫電影精益求精“蝶變”向新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不代表本站觀點,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