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草莓大量上市的季節。在安徽省臨泉縣的田間地頭,一壟壟草莓整齊排列。從一點紅到一片紅,從一村富到一域富,近年來,臨泉縣大力發展草莓種植產業,不僅帶動了村民走上致富路,也讓鄉村面貌煥然一新,繪就了“莓”好鄉村新圖景。嘗一口春鮮,跟著記者去探尋藏在草莓大棚里的“致富妙方”。
臨泉縣草莓種植基地。新華網發(趙懷勇 攝)
草莓“映紅”增收路
走進臨泉縣黃嶺鎮前洼村,成片的溫室大棚一個挨著一個。
“這里土壤肥沃,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夏季熱而多雨,冬季干而少雪,非常適合種植草莓。”前洼村草莓種植戶侯保全介紹。
幾年前,在外地務工的侯保全回到家鄉。經過多次外出考察和反復思量,他把目光落在了種植草莓上。從最初的一兩畝,到現在的三十畝,侯保全漸漸嘗到了種植草莓的甜頭。
酸甜可口的草莓。新華網發(趙懷勇 攝)
“種草莓經濟效益挺高,見效也快。”侯保全高興地說。很快,在他的帶動下,村民紛紛開始效仿,村里掀起了“種草莓熱”。
為了做大草莓產業,前洼村對道路、村莊、環境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進行了全面提升。2024年,臨泉縣投資2632萬元的鋼結構大棚建設項目投入使用。
目前,黃嶺鎮14個村已實現草莓種植全覆蓋,全鎮草莓種植戶已達437戶,建有草莓大棚4754個,種植面積10000余畝,年產鮮果近20000噸,產值約4億元。
游客展示采摘的草莓。新華網發(趙懷勇 攝)
草莓“架”起致富橋
在前洼村新落成的“津源蜜之樂草莓分揀中心”內,專門盛放草莓的托盤碼放得整整齊齊,電子秤、記賬臺、檢驗臺等一字排開。
工作人員正在分揀草莓。新華網發(趙懷勇 攝)
“這個分揀中心投資2100萬元,占地面積8400平方米,是由縣財政投資建設的農業產業園的配套設施。”分揀中心負責人裴子樂說,這里的草莓,白天收購、傍晚分揀、夜里運走,次日清晨就會出現在廣州、長沙、杭州等地的批發市場和超市里。
“以前果農種出來的草莓不知道賣到何處,收購點多如牛毛,價格起伏較大。”裴子樂說,“現在有了規范的交易市場,價格透明,信息公開,公平交易,果農只管安心把草莓種好就行了。”
市場好不好,產品品質很關鍵。為此, 黃嶺鎮注冊了“黃嶺草莓”商標,并成立農產品質量監管站,配齊各種快檢設備,對每批次上市草莓進行抽檢,確保產品品質有保障。
技術專家指導村民種植草莓。新華網發(趙懷勇 攝)
為促進草莓產業發展,臨泉縣還大力推行科學種植方法,為村民“架”起致富橋。該縣選派大批科技特派員深入各村提供技術咨詢,幫助群眾解決技術難題,為產品品質和產業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草莓托起好日子
不久前,臨泉縣第二屆草莓節在黃嶺鎮開幕,吸引近10萬群眾和游客摘草莓、逛市集、賞雜技,各項活動異彩紛呈,成為縣域旅游的一大亮點。
“通過舉辦草莓文化節,我們努力讓黃嶺草莓走向更加廣闊的市場,讓廣大群眾享受到草莓產業帶來的快樂和幸福。”黃嶺鎮黨委書記王春吾說。
村民正在將草莓打包裝箱。新華網發(趙懷勇 攝)
據了解,2023年,臨泉縣草莓實現銷售收入約4.5億元,吸納約1.3萬人直接就業,人均增收約6000元。
不只是在種植環節受益,臨泉草莓良好的品質還吸引了來自北京、天津、河南、江蘇等地客商前來收購,帶動當地2000多人從事分揀、包裝、運輸等工作。
“我們發展草莓產業的目的,是讓群眾增收過上好日子,培育鄉村振興的支柱產業,讓村級集體經濟持續壯大。”王春吾說,下一步將大力發展農村電商,拓寬草莓銷售渠道,不斷擴大黃嶺草莓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記者 王瑩、馮文雅、李東標、趙懷勇)
本文鏈接:http://m.020gz.com.cn/news-1-40560-0.html嘗一口春鮮 草莓大棚藏著“致富妙方”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不代表本站觀點,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