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苗苗(化名)在某網絡平臺上購買一款“快速排便”的“茶飲”,但服用后出現腹部劇烈絞痛,腹瀉脫水的情況。經第三方檢測機構檢測,該產品內含有蘆薈大黃素、番瀉葉等多種瀉藥成分,“號稱都是純天然成分,我不僅反復拉肚子還腹痛劇烈,去醫院一問才知道我吃的排便產品里竟然有瀉藥成分,這不是欺騙消費者嗎?”
苗苗并非個例,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在今年3月份接診了一名50歲女性李琳(化名)。該患者由于長期有腹脹、排便困難的困擾,在兩年前就自行服用一款號稱“植物通便”的膠囊,最終因嚴重腹痛入院。經診斷發現李琳是濫用蒽醌類瀉藥導致,患者的結腸黏膜已布滿黑褐色斑塊——這是典型的結腸黑變病(黑腸病)。
3月15日,職業打假人王海通過澎湃新聞直播平臺,揭露電商行業潛規則:網紅主播推薦的助排類產品以"天然安全"為偽概念,實際添加違法成分。市面上多款熱銷產品存在違法添加:某標榜"純植物配方"的果蔬酵素片,實際蒽醌類物質超標14倍,含有強效導瀉的塞納葉提取物;宣稱"零化學添加"的益生菌果凍更被檢出含處方藥比沙可啶,實為刺激性瀉藥成分。這類產品常以“宿便清腸”“排毒養顏”為噱頭,利用消費者對天然成分的信任實施欺詐。
據悉,當前市場上,超4成網購助排類產品存在成分標注不實問題,不少商家通過偽造“天然安全”概念,將番瀉葉、塞納葉等刺激性成分包裝成“溫和助排神器”。專家介紹,番瀉葉、塞納葉屬于蒽醌成分,除此之外常見的還有蘆薈,決明子,大黃,這類成分會導致腸神經損傷和腸粘膜損傷,長期使用可能使腸道蠕動功能受損,從而加重便秘和藥物依賴,可能增加患嚴重腸道疾病的風險,如腸道出血、黑腸、結腸癌。
王海在采訪中介紹,違法添加刺激性瀉藥的助排便產品通過直播的包裝,迅速在社交媒體走紅。據專家解析,這類產品熱銷背后,離不開網紅主播們的精心設計的“信任陷阱”。展開接設計“饑餓營銷”劇本、偽造“科學研發”背書、預埋風險轉移話術。
2024年王海打假團隊曝光了福建姿美堂旗下兩款違法添加瀉藥成份的產品。其中天橙熹美益生菌清潤果凍通過非法添加雙醋酚丁藥物成分,虛假宣傳產品無瀉藥,無依賴,無副作用,欺騙消費者購買。
同時,另一款輕媄顏藍莓花青素產品,其檢測報告中故意省略對番瀉苷A、番瀉苷B、比沙可啶等成分的檢測項,大肆宣傳減肥,治療便秘的功效,回避關鍵成分篩查。實際違法添加番瀉苷A、番瀉苷B成分達到快速致瀉的效果。
另一款近日在社交媒體走紅的DOBO噗噗片,其詳情頁中標注自己獲得多項認證,但實際貼圖都出自同一份SGS檢測報告。
該產品同時還預埋風險轉移話術,將腹瀉、腹痛等不良反應解釋為“腸道修復期正常反應”。其產品詳情頁中和客服統一口徑稱“腹痛是正常現象”。
3月5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局長羅文在采訪中表示,近些年,我國直播電商行業發展迅速,在方便消費者購物的同時,也存在良莠不齊,魚龍混雜的問題。突出的問題就是部分主播惡意炒作、搞虛假營銷,帶來了假冒偽劣產品現象比較突出。針對上述問題,我們將壓實平臺的審核責任,加強產品質量的專項抽檢,加大監管執法力度,嚴厲打擊虛假廣告、虛假宣傳等行為,維護公平競爭秩序,不斷提升網售產品質量。
消費者權益保護專家提醒:消費者購買保健品商品前,須重點核驗經營者提供的覆蓋全部成分的檢測報告及國家行業認可的相關資質文件。商家無法提供與宣傳功效匹配的完整資質,均涉嫌非法添加藥物成分或虛標功效?,若遇“療效保證”“科研認證”等誘導話術或AI虛擬專家背書行為,應及時留存證據并向12315平臺舉報?。
本文鏈接:http://m.020gz.com.cn/news-14-8191-0.html超四成網售商品涉非法添加:通便產品被曝違法添加蒽醌類瀉藥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