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1月22日,在位于渤海遼東灣海域的中國海油錦州23-2油田平臺,中海油海上平臺生產操作工蘇蔚正在對外輸泵進行安全巡檢。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侯顆 攝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侯顆 自遼寧葫蘆島報道 隨著輪船緩緩駛離港口,岸邊的房屋樹木逐漸遠去,眼前海天相接,一片遼闊。每隔28天,蘇蔚就要暫時告別陸地,從遼寧省葫蘆島北港碼頭出發,前往渤海灣深處的中國海油錦州23-2油田平臺。
位于渤海遼東灣海域的錦州23-2油田是我國海上首個多層稠油熱采油田,2024年12月3日,該油田順利投產。今年27歲的天津小伙蘇蔚是中海油海上平臺的一名生產操作工,從輪機工程專業畢業后,就開始了自己的“海上旅程”。4年多的出海時間雖不算長,但海上平臺的各個工種,他基本都體驗過,而稠油熱采,是蘇蔚第一次嘗試。談起自己的新崗位,這個有些內向的男孩,眼中閃爍著興奮。
稠油是一種密度大、黏度高的原油,開采難度較大,使用常規的冷采開發技術,效果并不理想。熱采,即通過“蒸汽吞吐+化學輔助蒸汽驅”的方式,向油井中注入高溫蒸汽,降低原油黏度,從而大幅提高油田采收率。我國海上稠油集中分布在渤海地區,渤海油田非常規稠油的探明儲量超過6億噸,將稠油儲量變產量,對于國內油氣增儲上產具有重要意義。
在一片浮冰之中,錦州23-2油田的兩座中心處理平臺穩穩屹立,被清晨霞光籠罩著。兩座平臺分別由8根直徑約4米的鋼鐵立柱直插海底,單臺投影面積約有半個足球場大,平臺分為四層甲板,每層甲板上,各類管線、支架、儀表等縱橫交錯,宛若海上的一片鋼鐵森林。
換上橘黃色連體安全服,穿戴好頭盔、護目鏡和黑皮靴,蘇蔚開始了1月22日當天的安全巡檢。隨著智能化程度越來越高,一個5人班組即可負責整個平臺的生產運行,當80%的生產都能借助機器自動完成時,設備的安全巡檢顯得格外重要。“白天要保證每2小時巡檢一次,夜間每半小時就要巡檢一次。”蘇蔚說。
沿著安全通道穿過管架“密林”,蘇蔚在三臺外輸泵前停下腳步。外輸泵為油田原油外輸提供主要動力來源,是整個平臺的核心設備。他先是俯身聽聲,如有刺耳聲音,說明機器可能出現故障。其次看滑油液位,要處于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二之間,如超過標準液位,可能存在變質、跑冒滴漏等情況。
巡檢工作干久了,蘇蔚笑稱自己有“強迫癥”,“有時候都已經離開工作區了,還要再回去看幾遍,生怕泵的閥門沒有關緊。”
結束巡檢沒多久,蘇蔚又套上隔熱防燙服,前往蒸汽鍋爐房對設備進行調試。盡管只是一個打開閥門的簡單動作,前后也持續了半個多鐘頭。“開關閥門時需站在側方位,緩慢打開,便于及時觀察參數變化,隨時保持和中控室的溝通。”蘇蔚說。蒸汽鍋爐房的環境溫度在六七十攝氏度左右,即便穿著隔熱服,一番操作下來,他的頭發絲也已被汗水浸濕。
室內高溫炙烤,室外天寒地凍。不遠處,一片海上浮冰正慢慢向平臺聚攏。錦州23-2油田平臺所處海域冬季最低氣溫可達零下25攝氏度,當海面冰層超過一定厚度時,海冰運動可能對平臺產生巨大推力和撞擊力,影響油田安全生產。
“為應對冬季熱采作業風險,我們在直立樁腿上安裝抗冰錐體結構,降低海冰對平臺結構帶來的直接安全風險。此外,還配備了破冰船,構建海冰監測系統,利用視頻測冰技術等多重手段,24小時實時監測冰情。”平臺工藝工程師王琨告訴記者,好在今年冬季氣溫不算太低,目前浮冰還在可控范圍內,不會對油田安全生產帶來太大影響。
海上平臺作業以28天為周期,聚少離多成為海上作業人員的常態。來自河北唐山的王琨在海上平臺工作了10年,這是他和妻子結婚的第8個年頭,也是第4個沒能團圓的春節。“每當看見海上的月亮,我就會想起她。”王琨說。
這個春節,蘇蔚和王琨都要繼續堅守在崗位,為接下來的注熱增產做最后準備。小年夜里,倆人和大家伙一起包了餃子,許下新年愿望。盡管身處冰海,他們的心卻是火熱的。
本文鏈接:http://m.020gz.com.cn/news-3-102-0.html新春走基層丨冰海深處“熱采人”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