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濃濃,市場紅火,步入臘月,春節為開年經濟鋪就深厚底蘊。蛇年國風臺歷、蛇年國潮紅襪、蛇年立體紙燈籠……“蛇”元素周邊產品頗受追捧。記者觀察發現,許多線上商家的“蛇”元素商品已賣出超10萬單。
熱起來的,還有“蛇”元素京味兒文創。公園、博物館、中軸線文創店等鉚足了勁兒推新品,引得外地消費者紛紛求購。人氣足、市場旺、信心強,北京近期消費市場展現出蓬勃活力。
線上商家紛紛賣出“10萬+”
將可愛俏皮的“有蛇有得”對聯貼在顯示器兩邊,拿出四只“蛇來運轉”茶寵擺件一字排開,互聯網人小胡滿意地揚了揚頭,“‘工位裝修’是我每年的年初大事。”
今年過年早,剛進入1月,農歷蛇年的“年貨節”就在多個電商平臺開啟。記者瀏覽淘寶、京東、拼多多等多個電商平臺發現,蛇年對聯福字、蛇年堅果禮盒、蛇年服飾外套等成為熱銷商品,多個商家也賣出超10萬單的好業績,有店鋪的“金蛇賀歲”冰箱貼已售出90萬單。
年輕人正接棒成為“過年主理人”。淘寶天貓數據顯示,“95后”是年貨消費的絕對主力,18歲至24歲的“00后”消費力增幅最快。今年春節假期比往年多一天,大家闔家出游的熱情更高。這個趨勢反映在年貨消費上,即零食的外包裝越做越大,里面的小包裝卻越做越小,更便于攜帶和分享。
多個國際大牌也針對中國市場,在電商平臺上推出超千款蛇年限定新品,將蛇形元素融入產品設計中,期待抓住新春限定的消費紅利。
“蛇”元素文創上新“出圈”
“故宮蛇年藏書票,心心念念終于買到了!”拆開快遞,捧著新到手的春節好物,魏女士愛不釋手,一一細數其中蘊藏的文化符號:封面盤蛇原型來自西周蛇形青銅飾件,內里“蛇”字是乾隆御筆,正中蛇形文物乃宋朝蟠蛇紋尊,四周花紋取自春秋蟠虺紋鼎和清朝彩色蛇皮紋錦。
魏女士說,今年春節,這一文創新品在線上迅速“出圈”,記者發現,在小紅書上,僅關于該產品價格討論的筆記就已超過4萬條,多家網店的銷量已超過1萬件。
國家博物館“吉祥蛇”活版印刷月歷、妙應寺白塔“巳蛇祥瑞”流沙冰箱貼、天壇“金蛇銜財”冰箱貼、北京中軸線主題郵局彩色機戳設計紀念封……北京各個公園、博物館和主題郵局紛紛上新,在社交平臺上帶火了不少產品。
在市場人士看來,“蛇”元素出圈的背后,是文創品牌營銷與現代國潮相結合所激發出的蓬勃消費活力。
文化認同催生情緒消費需求
“生肖經濟”持續升溫,背后是國人與日俱增的文化認同感。新意滿滿的周邊產品,不僅是節日的裝飾,更是傳承與創新相結合的文化符號。“誰說年輕人不懂過年?不只我,周圍同齡人都愛用一些小而新的氛圍感物件,拉滿年味兒。”“00后”小吳說。
記者觀察發現,這種文化認同感也直接體現在蛇年生肖漢服的熱銷上。比起前幾年的紅衛衣、紅毛衣,年輕人越來越青睞將漢服作為“過年戰袍”。在某電商平臺,記者看到,一款織金袖口上環繞靈蛇、蝙蝠紋和小銅錢刺繡的唐制斗篷襦裙套裝,1月1日以來已賣出9585件,目前已經斷貨。
“當代年輕人更愿意去表達自我,生肖經濟承載了年輕人對自我情緒價值的認同。”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中國文化和旅游產業研究院教授吳麗云認為,對蛇年生肖經濟產品,特別是文創產品來說,要密切關注年輕人的這種情緒消費需求,開發出既能提供儀式感,也能傳遞出情緒價值的產品。
“2025全國網上年貨節”也成為商務部今年首場線上重點活動,這是春節申遺成功后的首場全國性網絡促消費活動。商務部表示,希望各地放大春節非遺效應,推出更多年俗年味特色活動。(記者袁璐)
本文鏈接:http://m.020gz.com.cn/news-3-39-0.html蛇年限定商品俏銷 生肖經濟魅力“巳蛇”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上一篇:“可愛經濟”為什么惹人愛?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