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賣飛”優必選、阿里錯失光線傳媒,巨頭們為何如此操作?
作者:李雋
最新高位一度沖到107港元以上,一個月來的最大漲幅,累計達到165%左右,港股上市的機器人公司優必選(09880.HK),最近股價漲勢如虹,但曾經持有該公司的騰訊控股,減持時卻“賣飛”了。
截至2月19日早盤收盤,優必選最新股價為98.5港元,較今年1月13日40.8港元的最低點,已經累計上漲140%以上。也就是在1月份,騰訊控股(00700.HK)減持該股。與此類似的,還有阿里巴巴(09988.HK)減持光線傳媒(300251.HK)。其中,阿里巴巴最近一次集中套現光線傳媒,是在2024年12月。隨后,優必選和光線傳媒都出現暴漲行情。
業內人士認為,從投資邏輯和戰略布局的角度來看,這些動作背后也許有更深層次的考量。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騰訊控股和阿里巴巴將繼續通過優化資源配置,聚焦核心業務,加速回購自身股份,隨后股價也受惠于人工智能時代發展而出現回升。
騰訊在低點套現,優必選高管增持
2月20日早間,優必選公告稱,該公司合共配售了1015.51萬新H股,配售股份占已發行股本的約2.35%,募集資金大約9億港元,配售價為每股H股90港元,較19日收盤價折讓約8.54%。
按照最新股價計算,騰訊控股減持的價格,幾乎只有優必選目前股價的五折左右。
根據港交所披露,1月3日,騰訊減持優必選929萬股,減持均價不到60港元,套現約5.51億港元;1月7日,騰訊繼續減持975萬股,減持均價為不到50港元,套現約4.83億港元,持股比例進一步降至2.08%。通過這兩次減持,騰訊短短幾天內從優必選套現超過10億港元。
騰訊減持過程中,優必選正處急速下跌階段。期間的1月13日,優必選股價見底,最低跌到40.8港元,恒生指數也于當天見底,隨后DeepSeek引領人工智能新時代的到來,優必選股價也迎來爆發。
東吳證券分析師周爾雙在1月27日的研究報告中認為,人形機器人作為“具身智能”最理想載體,站在多重產業共振的交匯點,有望引領未來產業變革。長期來看,若各應用場景滲透順利,預計市場規模累計可達十萬億元。國內外主要廠商積極布局,已涌現出一批以特斯拉、優必選為代表的主機廠,在視覺識別、語言模型、電驅伺服等多項軟硬件技術上取得突破。
優必選2月2日披露,董事會主席周劍等多名高管,1月27日以自有資金購入H股,未來12個月內,預計額外購入金額總計不超過5000萬元人民幣,原因是對公司業務發展和前景充滿信心,認為當前股價未能反映公司價值,對公司長期價值充分認可。19日盤中,優必選最高股價一度沖破107港元。
同為互聯網巨頭,騰訊控股“賣飛”了優必選,阿里巴巴則“賣飛”了光線傳媒。
阿里巴巴對光線傳媒的投資始于2015年3月,此后多次套現,最近一次的減持是在2024年12月上旬,共計減持1148.53萬股,減持價格區間為9.8元至9.96元/股,平均價格約為9.88元/股。堅持后,阿里巴巴對光線傳媒持股降低到不足5%。
然而,憑借影片《哪吒之魔童鬧海》的票房,光線傳媒的股價、市值在春節后暴漲。2月5日,光線傳媒公告稱,自1月29日公映起,據國家電影專資辦數據顯示,截至2月4日24時,該影片在中國內地地區上映7天,累計票房收入(含服務費)約為48.4 億元,超過公司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合并財務報表營業收入的50%。
隨后,該片票房沖破百億大關,光線傳媒從不到10元一度暴漲到40元。據此阿里巴巴的減持價格,不及光線傳媒近期高點的四分之一。
阿里巴巴多次套現光線傳媒
雖然減持都賣在了低點,但在市場分析人士看來,優必選與光線傳媒的情況存在差別。
鑫鼎基金首席經濟學家胡宇向第一財經分析,如果投資項目能夠成功上市,多數創投基金都會減持的,騰訊投資邏輯是在項目成功上市后逐步實現收益,優必選上市后的估值已經處于高位,騰訊選擇減持是基于對投資回報的合理規劃。
港股100強研究中心顧問余豐慧則認為,騰訊減持可能更多是基于戰略布局的調整,將資金從非核心領域撤出,集中到更符合其長遠發展方向的業務上。此外,還可能存在內部投資組合管理、財務報表優化等多方面考量。
而騰訊自身也在1月12日提到,會主動回顧投資組合,并評估潛在的調整動作,以將資金用于股東回報或新的投資項目中。
阿里巴巴減持時,光線傳媒面臨的則是另一種情形。
胡宇認為,《哪吒之魔童鬧海》上映前,光線傳媒的經營狀況并不理想,整個影視行業的表現不盡人意,阿里巴巴選擇在電影火爆之前多次套現,可能是基于對影視行業未來趨勢的判斷,多數投資者難以預計到一部電影的火爆對股價的推動作用。
桓睿天澤總經理莫小城說,騰訊賣出優必選、阿里賣出光線傳媒,外部觀察者無法完全了解它們背后的具體決策邏輯。投資的核心在于判斷公司長期的競爭力和確定性,而非短期股價的漲跌。從大型企業的投資策略來看,退出某個投資標的往往涉及多重因素,例如財務安排、戰略調整、行業趨勢判斷等,也許在它們的評估體系下,這些公司的確定性不足,或者在整個投資組合中的性價比不夠高,因此選擇退出。
余豐慧也認為,巨頭的操作可以從不同角度看待,一方面,這反映出即使是非常強大的企業,在投資決策上也難以做到百分之百正確,畢竟市場充滿不確定性;另一方面,這種“失誤”也為其他投資者提供了機會。
在博大資本行政總裁溫天納看來,科技巨頭的投資布局,增持和減持也未必代表看空或者看多,減持是可以理解的做法;對被減持公司而言,的確會增加股價的波動幅度,隨著行業發展,也可能會有新的長期投資者進場。
兩巨頭一度加速回購
減持對外投資的部分股份時,過去兩三年的股價低迷期,騰訊和阿里自身,也都加快了回購動作。
騰訊1月13日公告稱,2024年全年共回購3.07億股,總金額達1120億港元,2025年將繼續加快回購動作。根據阿里巴巴披露,2025財年(截至3月31日)的前兩個季度(2024年3月31日到2024年9月30日),公司已回購了99億美元股份。此外,2024財年和2023財年,阿里分別回購了125億美元和109億美元的股份。
余豐慧認為,騰訊和阿里巴巴大規模回購自身股份,顯示了對公司未來發展的信心以及對當時股價被低估的看法。回購不僅可以提升股東價值,還能增強市場信心,向投資者傳遞積極信號。此外,這也可能是為了應對潛在的市場波動和保護公司免受外部經濟不確定性的影響。
廣州一位知名公募基金經理向第一財經分析,大企業最近幾年都在瘦身,做全局性調整,聚焦在他們自己評估后認為最有價值的業務上去加碼資源,對于基本面看起來不確定,減持是很正常的,這些企業的業務未來能否反轉,也是騰訊和阿里未必能完全看到的,畢竟未來是企業通過不斷的、不確定的競爭去換取的,站在當下節點都是看不清楚的。該基金經理稱,真正重要的是在自己的投資框架內,是否選擇了更確定、更低估、更具長期價值的資產,而不是被短期市場波動左右,相比投資其他公司,管理層清楚自身股票是被低估的,通過在股價較低的時候回購股份,騰訊控股和阿里巴巴不僅鞏固了自身的核心競爭力,隨后也受惠于人工智能大發展時代的到來,股價出現回升。
本文鏈接:http://m.020gz.com.cn/news-4-2551-0.html騰訊“賣飛”優必選、阿里錯失光線傳媒,巨頭們為何如此操作?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