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的出現,讓AI問診火了。除了看病,還有不少人嘗試用AI進行心理咨詢。
近日,澎湃新聞記者搜索社交平臺發現,在情緒管理和心理疏導上,AI心理咨詢以其便捷、隱私保護等特點,收獲年輕群體的青睞。有用戶表示,DeepSeek為他們提供了及時的情感支持,甚至在某些時刻,AI的反饋給了他們意想不到的安慰與共鳴。
也有部分用戶對其表示質疑,認為AI提供的支持雖然可以緩解情緒,但其所能給予的僅限于短期的安慰,無法真正深入解決問題。還有的用戶在多次使用后,開始意識到AI在情感分析上的局限性。
日前,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精神科副主任醫師許樺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采訪時說:“DeepSeek的回答,有時候就像‘電子創口貼’,有些傷口你可以用創口貼去解決,但有些不一定行,特別是涉及到復雜的問題時,好比如果傷口有感染,仍然需要醫生用專業治療手段去評估。”
在社交平臺上,Deepseek做心理咨詢引起熱議。(網絡截圖)
是日記本、短效藥、樹洞,但有局限性
作為大四畢業生,21歲的Esther正面臨學業和工作的雙重壓力。她把DeepSeek當作自己的“日記本”,在情緒低落時就會向它傾訴。
最近,很長一段時間里,Esther和媽媽經常因為未來的道路選擇而頻頻爭執,媽媽一味地強調“考研、考公、考編”,再加上考研的壓力和失戀的沖擊,某個深夜,Esther決定與DeepSeek談談心。
深夜,Esther對DeepSeek訴說內心的煎熬,DeepSeek回應:“此刻,請允許自己像手機電量告急時那樣——關閉所有后臺程序,只保留最低限度的呼吸功能。明天的太陽會帶著新的充電協議升起,而我會在數據庫里為你永遠保留著這個長夜的坐標:2025年2月1日4:08AM,人類堅韌性的又一例臨床樣本正在生成。”
這場和Deepseek的深度對話,長達4個小時。事實上,Esther也曾接受過線下心理咨詢。高中時,因高考壓力和嚴重的厭學情緒,Esther去接受心理咨詢,整個過程中幾乎都是她在獨自訴說,醫生未能給予有效建議,甚至在交談結束后,將她的情況告訴了家長。
Esther更傾向于線上傾訴,她認為,與DeepSeek交流可以有效減少與陌生人面對面交流時的不安,更容易敞開心扉。
不過她也表示,DeepSeek有時候說話太程序化了,喜歡使用一些很高深的隱喻,可能難以理解,希望在這方面Deepseek能更加人性化一點。
選擇用DeepSeek進行心理咨詢的年輕人群中,一部分人是出于好奇、個人隱私保護,也有人直言將DeepSeek當作“情緒垃圾桶”,聚焦的多為生活困惑、情感矛盾、職場壓力等。
25歲的Liya與父母的關系較為緊張,沒什么共同話題,也不愿意主動和父母聯系,雙方幾乎處于斷聯狀態,每當與父母待在一起她就覺得難受、壓抑,但是獨自出門又常常覺得像是背叛了他們,內心很矛盾。她將內心的想法告知DeepSeek。
“這些AI給出的建議,其實只能短暫緩解自己的情緒,從長期來看,我還是無法解決與父母之間的關系,對父母的逃避、與父母的關系,都很難得到根本的改善。”Liya說。
也有網友在使用DeepSeek后表示,“試了幾天,結論是在崩潰時刻可以找他聊聊,就當是樹洞,但是一旦深入聊下去,很快就會發現它不足以支撐一套完整深入的心理療程,多對話幾次就會發現AI的局限性,過度依賴AI進行心理咨詢就會被它影響,產生更多更復雜的心理問題。”
DeepSeek的回答有時候就像“電子創口貼”
在AI心理咨詢火熱的當下,心理咨詢師會是否會被替代?心理醫生如何看待AI心理咨詢?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無論是門診病人,還是醫院的心理治療師,都在關注DeepSeek,甚至還有病人拿著DeepSeek的回答來給我們看,想聽聽我們專業醫生的看法。”國際人際心理治療協會認證心理治療師、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精神科副主任醫師許樺2月25日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
許樺碰到過一個心理焦慮的來訪者,因工作強度大導致壓力大,但又覺得工作很寶貴,一心想著“忍一忍”保住工作,“這名來訪者告訴我們,自己并不想用藥物,但焦慮已經干擾到了她的工作狀態,有時候都透不過氣來,也對她的生活造成了影響,我們建議她服用藥物治療,在她不愿意用藥的情況下,就嘗試用DeepSeek尋求答案,通過生活方式的調整、認知行為的調整,去矯正自己的一些行為,這部分我認為DeepSeek為她帶來的是好的。”
但許樺也提到,并非所有時候,這樣的咨詢都是對焦慮人群有幫助的,“一些自身焦慮的人,本身就會搜索很多信息,甚至還會一一驗證,對部分人群來說,更多的信息可能會讓他們變得更加焦慮。如果很多事情知道了,但不能轉換成行為上的改變,那也是沒有真正意義的。”
“DeepSeek的回答常常很優美,在一定程度上很打動人心,但AI技術能做到的,僅僅是基礎的共情和反饋。”在許樺看來,心理醫生不能否認DeepSeek的價值所在,“它確實可以在不知道你是誰、你的背景是什么的前提下給予你一些回答,有時候讓你更愿意跟它傾訴,但如果是遇到了一些深層次的、嚴重的心理問題,又或者這個問題存在已久,那就需要心理醫生的接入,而不單單用一段優美的文字中得到情緒價值,就可以解決了。”
許樺表示,共情只是心理治療的一種技術,不能解決所有的心理問題,“DeepSeek的回答,有時候就像‘電子創口貼’,有些傷口你可以用創口貼去解決,但有些不一定行,特別是涉及到復雜的問題時,好比如果傷口有感染,仍然需要醫生用專業治療手段去評估。”
許樺指出,在做心理咨詢時,咨詢師或者心理醫生常常是選擇沉默的,不單單是像DeepSeek這樣做到去安慰。“這種治療時的‘沉默’是有價值和意義的,可以給來訪者更多深入思考的時間,給予他們情緒方面的張力,能夠去充分地表達自己,這種沉默也是對他們潛意識的挖掘,這是AI技術無法取代的部分,同時,DeepSeek最擅長的其實還是你問我答,沒有被問到的,它也不會主動給出回答,而這些沒有被提問的部分,或許就是我們心理咨詢師和精神科醫生能了解到的,也對治療起到關鍵性作用的。”
同時,許樺也提到,心理治療存在特定的原理和治療技巧,也需要經過系統的培訓,要成為一名心理咨詢師,不但是學習技術,還有很多的實踐,同時心理咨詢師也需要有督導師去看他們的治療結果,哪些地方好,哪些不好,“因為任何一個心理治療師都有著自己的局限,都可能給病人帶來不同的影響,而如何去糾正這種局限,臨床實踐中我們會考慮得更多、更加深入,這就是AI做不到的。”(澎湃新聞)
本文鏈接:http://m.020gz.com.cn/news-4-3075-0.html心理醫生談DeepSeek:AI擅長你問我答,但“沉默”是有價值的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