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報新聞首席記者 陳洋洋 濟南報道
近日,廣東省廣州市荔灣區15歲男孩在家做實驗被炸傷,雙眼受傷嚴重、手部截肢,一時間,家庭實驗話題引發社會關注。事件發生后,多地教育部門高度重視,有學校緊急發布家庭實驗室安全守則。
“我們今天下發了安全守則,守則第一條就重點提醒,實驗前要仔細閱讀實驗指導書或相關資料,明確實驗的目的、原理、步驟和注意事項。如果對實驗內容有疑問,一定要向家長或老師請教清楚,不能盲目動手。”北方某小學家長告訴記者,近幾年,學校倡導學生進行家庭實驗,這次是第一次發布安全守則。
記者從這份守則中看到,守則要求,在中小學生家庭實驗中,具有腐蝕性、毒性或易燃性的,禁止使用;要使用安全酒精燈或蠟燭;要安全用電;實驗要保持安全距離。值得關注的是,守則強調,學生在家進行實驗時,一定要在家長的陪同下進行。
海報新聞記者梳理發現,不僅廣東省廣州市荔灣區15歲男孩在家做實驗被炸傷,此前,全國已有不止一地的學生做實驗發生事故的案例。2022年,北京房山一名初三學生在家中做化學實驗時發生爆炸被炸傷,待救護車趕到現場時,孩子的雙手已血肉模糊。2023年7月,江蘇揚州一學生用酒精在家做實驗,不慎引燃了客廳,幸好其父親及時將火捂滅。2024年10月,四川成都市某高校實驗室內發生火災,火災造成房間部分墻面、吊頂被毀及部分實驗設備被燒損。
海報新聞注意到,近年來,中小學生實驗越來越受到重視,安全也成為學校和家長心頭大事。2025年初,教育部辦公廳印發《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指南》提出,將學生平時實驗操作和參加科學探究實踐活動等表現納入綜合素質評價內容。早在2023年,教育部發布的《中小學實驗教學基本目錄(2023年版)》中也曾明確,在中小學數學、化學、地理等16個學科開展900余項實驗與實踐活動,涉及測量、編程、種植等豐富形式。其中,教育部要求將實驗教學納入中小學數學課,引導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獲取掌握數學知識和方法。
從教育角度來講,中小學生增強實驗動手能力原本是好事,一起起安全事故卻不得不令人擔憂。廣州15歲學生是操作何種化學實驗引發的事故?實驗器材從何而來?做實驗時是否有家長監護?目前,還未有最新的官方通報。據當地媒體報道,4月8日,受傷男孩的父親黃先生稱,孩子雙眼受傷嚴重、手部截肢,后續還需要進行植皮等多項手術,后續也需要安裝假肢。黃先生表示,孩子的好奇心很強、平常愛探索,雖然剛上初二,還沒有開始上化學課,但是他對化學知識很感興趣,于是從圖書館借了化學書籍學習,并網購了各種化學實驗器具和材料,自己在家做實驗,沒想到這次卻發生了意外。
本文鏈接:http://m.020gz.com.cn/news-4-5644-0.html廣州15歲男孩在家做實驗被炸傷截肢 有學校緊急發布家庭實驗室安全守則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