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蘇州4月15日電 (記者 鐘升)2025蘇州科技強農大會暨農業前沿科技成果展示對接活動15日舉行。會上發布了《關于促進蘇州市科技強農的若干措施》,《措施》對高端農機裝備研制、“AI+農業”大模型建設、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等方面加大政策和資金支持,切實推動科技強農各項政策落地落實。
智造之城、魚米之鄉,這是蘇州市委書記劉小濤在致辭中對蘇州的兩個定義。繁體的“蘇”字由“草”“魚”“禾”組成,直觀反映出蘇州得天獨厚的農業天賦,“蘇湖熟,天下足”的民諺更是千百年流傳。
如今的蘇州已是國內排名前列的工業大市,但農業的根脈從未斷絕。低空經濟、人工智能、高端農機……蘇州在科技領域的成果正轉化為農業領域的優勢。本次大會上,智能田間管理機器人、智能采摘機器人、農用無人機等“新型農具”逐一亮相,展現蘇州的科技強農之路。
近年來,蘇州先后實施兩輪率先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三年行動計劃。資料顯示,“十四五”時期,蘇州市堅持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農業科技創新發展水平不斷提升,深入探索率先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路徑。2023年,蘇州市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74.6%,位居全省首位,科技強農具備一定的基礎,為全市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
劉小濤強調道:“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科技強農必須緊抓時代機遇,乘勢而上。”為此,蘇州一方面深化與中國農科院、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等大院大所的合作,建強蘇州農業科創聯盟,鼓勵龍頭企業建設創新聯合體,構建產業科技創新體系,促進關鍵技術裝備的研發應用。同時量身定制“新農人”扶持政策,因地制宜開展人才評價,向生物制造工程師等發出“英雄帖”,為“土專家”“田秀才”等加持助力,也對鄉村主理人、農播客等敞開懷抱。
本次發布的《措施》中提到,蘇州將安排農業科技創投發展基金不低于20億元;對市級認定的“人工智能+農業”大模型及其落地項目,單項按投入資金的40%、最高100萬元給予獎補,同一主體累計獎補金額最高200萬元;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重點項目實施“揭榜掛帥”,單項給予最高200萬元支持;畜禽、水產新品種,給予最高100萬元獎勵。以真金白銀鼓勵農業科技創新,為現代農業發展持續注入強勁動能。
本文鏈接:http://m.020gz.com.cn/news-4-5968-0.html工業大市蘇州以科技書寫魚米之鄉新篇章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