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調查所見,不僅參與“醫保取現”的機構和個人十分活躍,而且還形成了倒藥套現的“一條龍”服務。圖/IC photo
日前,總臺央視記者接到觀眾舉報,湖北武漢一些醫院門口張貼著“醫保取現”“高價收藥”的小廣告。這些小廣告上所說的“醫保取現”“高價收藥”真的能兌現嗎?記者就此展開了調查。
記者調查所見,不僅參與“醫保取現”的機構和個人十分活躍,而且還形成了倒藥套現的“一條龍”服務。收藥人在醫院發放小廣告并物色參保人員,藥店店員與藥販默契配合,藥品銷售已形成固定的渠道,藥費按比例返現已形成潛規則。通過一條完整且閉環的灰色產業鏈,大量藥品被倒賣出去并再次回流到市場,其中不乏大量高價藥、生物制劑、救命藥等。
湖北省武漢市醫保局、市場監督管理局、公安局組成聯合調查組,對涉事藥店展開了調查,目前已暫停馬應龍(彭劉楊路店)等3家藥店醫保結算。
這場交易看似“各取所需”,實則各有其害。對個人而言,用六折甚至更低的價格賤賣醫保賬戶資金,這無異于透支未來的救命錢,等到將來要用錢看病時,悔之晚矣。對醫保基金而言,這種賤賣取現行為不僅導致大量資金流失,而且還會助長騙保的囂張氣氛。
更要看到,藥品經倒手后回流市場,質量毫無保障可言。尤其是,血液制品、免疫球蛋白等藥品由于價格高,更容易成為“醫保取現”的目標藥品,這類藥品更容易出現質量問題,且患者的健康一旦受到危害,卻無法經由藥品來倒查責任,患者的正當權益得不到保障。
其實,在醫保個人賬戶改革全面落地的當下,“醫保取現”愈發顯得沒有必要。因為改革后的個人賬戶已實現家庭共濟,其資金可用于支付家人醫療費用,也可以購買商業保險。并且,個人賬戶共濟范圍已由“配偶、父母、子女”等直系親屬,擴大至“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等近親屬。
適用范圍的大幅度擴大,曾經“沉睡”的個賬資金被激活,將來恐怕還不夠用,在此背景下,若再使用個人賬戶開藥打折套現,不僅完全沒有必要,而且更加不劃算。
在個賬改革新形勢下,參與“醫保取現”的藥販子和藥店等,也面臨違法成本增加的新風險。個賬改革不僅拓寬了資金使用渠道,還配套了智能監控系統,新增異常刷卡記錄實時預警、跨區域購藥數據追蹤、血液制品掃碼溯源等技術手段。
在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當下,每筆醫保藥品的異常交易,都可能在醫保大數據中留下電子痕跡。相關藥店和藥販子若不自覺收斂,勢必無法逃脫監督與打擊。
當然,“醫保取現”的違法所得巨大,難免有人鋌而走險,監督與治理還需持續加碼。比如要加大醫保政策的宣傳力度,讓參保者普遍意識到,即使是個人賬戶上的資金也不是“私房錢”,為眼前小利折現的行為看似現實,實則欠考慮。
而在技術層面,針對藥販子與藥店合謀的新套路,監管也必須多出新招。構建更加通暢的處方流轉平臺、全面普及藥品追溯碼、針對醫保消費記錄建立智能風控模型等技術更新,都應加速推進。
隨著醫保福利持續增加,套現騙保的非法獲利空間也越來越大,這類違法行為恐怕會呈現增多趨勢。對此,監督醫保基金的制度需不斷完善,相應技術監測和堵漏能力也要隨之升級,以最大限度壓縮藥店與收藥人合謀的利益空間,守護好每個人的看病錢。
撰稿 / 唐傳艷(醫務工作者)
編輯 / 遲道華
校對 / 翟永軍
本文鏈接:http://m.020gz.com.cn/news-6-1650-0.html藥店藥販勾結,醫保取現漏洞怎么堵?| 新京報快評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