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武漢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張平文在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教育界小組會議上分享了武漢大學在落實國家教育戰略、推進學校發展方面的重要舉措與規劃。他表示,武漢大學正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以“兩步走”戰略為指引,全面深化改革,努力向世界一流大學邁進。
“去年,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提出了明確要求,今年年初出臺的《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也為高校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張平文說道,“去年年底,武漢大學召開第十屆校黨代會,制定了‘兩步走’戰略,計劃在2029年進入世界一流大學行列,并在2035年躋身世界一流大學前列。”
張平文介紹,今年是武漢大學的“深化改革年”。為實現“兩步走”戰略目標,學校從多個方面展開了深度改革。在學科與專業設置方面,為培養拔尖創新人才,武漢大學緊密圍繞科學前沿和國家需求,對學科、專業乃至學院進行了重大調整。2023年,武漢大學組織60名教授對素質教育進行全方位思考,基于學校在計算機、網絡安全、人工智能等大信息領域的優勢,以及世界第一的網絡遙感學科、國內頂尖的信息管理、國際法學科,將人才培養分為4種類型,為素質教育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素質教育方面,實踐教學是武漢大學人才培養的重要一環。張文平介紹,武漢大學擁有4顆自主衛星,并管理著20多顆衛星,具有大量衛星數據,有利于將科研平臺轉化為教育實踐平臺,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實踐資源。同時,武漢大學校友、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創始人、董事長雷軍對學校的大力支持也為人才培養注入了強大動力。他捐贈13億元用于發展計算機學科和基礎學科,學校成立了“雷軍班”,社會反響熱烈。雷軍還親自邀請學生到小米座談,并設立高額獎學金,每年評選10名學生,每人獎勵10萬元,極大地激勵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張平文表示,在研究生教育方面,武漢大學也在積極探索。根據教育部要求,武漢大學將研究生專業學位的比例提升到70%左右,并著重構建與產業緊密結合的課程體系。他表示,學術博士培養是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的關鍵環節,培養一名好的學術博士就是培育出一位高水平的科教人才。利用人工智能進行全方位評估后發現,武漢大學學術博士培養雖與世界一流水平存在差距,但潛力巨大。武漢大學將從招生、培養到就業,全方位提升學術博士培養質量。
科研方面,武漢大學狠抓有組織科研。張文平表示,學校成立國內合作部,每年與四五十家龍頭企業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并成立卓越工程師學院,使培養的人才更加符合國家戰略需求。同時,武漢大學致力于打造“空天信息”名片,武漢大學在這一領域基礎雄厚,遙感學科連續8年世界排名第一,李德仁院士榮獲國家最高獎。湖北省成立珞珈實驗室,由武漢大學牽頭運營,旨在搶占空天科技“制高點”,助力服務國家戰略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在該領域走在世界前列。
武漢大學也在加大力度建設師資隊伍,并得到了校友的大力支持。武漢大學通過校企合作和人才引進,給不同學科捐贈的校友開展相關學科的管理,如雷軍負責管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泰康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陳東升捐贈十幾億元用于生命科學醫學領域,負責管理泰康醫學中心,公牛集團董事長阮立平則負責管理基建能源領域。同時,湖北省和武漢市對武漢大學也給予了極大支持,不僅落實協議投入,還為學校提供科研、住房用地,有力推動了學校的發展。
在張平文看來,當前國際形勢的變化給學校國際化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堅持擴大教育對外開放不動搖,需要積極識變,主動應變,以更加主動的姿態和更加務實的舉措,推進國際交流合作的范式革新,服務教育高水平對外開放。去年,張平文曾前往非洲考察,選定埃及本哈大學作為合作方,今年兩校將在埃及共建“武漢—本哈研究生院”,響應教育部“教育出海”的要求,采取合作模式先開展研究生教育,努力擴大國際“朋友圈”。
“我們堅信,通過‘兩步走’戰略的實施,全面落實全國教育大會和教育強國規劃綱要精神,武漢大學一定能實現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張平文充滿信心地表示。
本文鏈接:http://m.020gz.com.cn/news-8-2616-0.html錨定“兩步走”戰略,打造世界一流大學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