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中國人民大學”微信公眾號發布消息:近日,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葉紫薇助理教授團隊,在國際頂級期刊Science(科學)最新一期的研究長文(Research Article)版塊刊發題為Too much of a good thing: Lessons from compromised rootworm Bt maize in the US Corn Belt的重磅成果。
消息介紹,Science研究長文版塊主要發表具有領域重大突破性意義的研究成果。這是我國農林經濟管理學科首篇以國內學者作為第一作者發表的Science研究長文(Research Articles),也是管理科學領域發表的為數不多的Science研究長文之一。
Science期刊在該期政策論壇(Policy Forums)專門發表評論文章,對這項研究展開深入討論并給予高度評價,認為這項研究展示了一種基于實證的評估方法,在改進對Bt抗性乃至更廣泛農藥抗性的實證經濟評估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
作為農業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部分,生物育種技術應用對于保障糧食安全和農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這一背景下,有效延緩靶標生物對生物育種作物產生抗性成為核心議題??褂衩赘x的生物育種抗蟲玉米(下文簡稱Bt-CR玉米)自2003年在美國產業化種植以來,在帶來顯著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同時,玉米根蟲對Bt-CR玉米產生抗性的問題也持續困擾學界:從平衡經濟收益和延緩抗性的角度,農戶個體種植決策是否是最優決策?
葉紫薇團隊結合2005至2016年間美國玉米帶10個州的田間試驗數據與微觀農戶調查數據,構建起了跨學科的生物經濟模型,首次對Bt-CR玉米抗性管理問題展開大規模實證經濟評估。
種植Bt-CR玉米的決策可能對害蟲種群產生兩種動態且相互制衡的影響,即抗性選擇效應和種群抑制效應。因此,Bt-CR玉米是否被過度種植需要嚴謹的實證研究來加以判斷,并制定相應的政策措施來優化種植行為、延緩害蟲抗性產生。
研究證實了美國東部玉米帶存在過度種植現象,并深入剖析成因,進一步指出可能存在種子市場供應結構等問題。在美國玉米種業市場寡頭壟斷格局下,種企為追求利潤最大化,傾向于將最優良品種與多種性狀進行捆綁銷售,而不含Bt-CR性狀的優良品種較為有限,導致農戶缺乏足夠的品種選擇空間,進而造成過度種植。這不僅加速了害蟲產生對Bt-CR性狀的抗性,長遠來看還會帶來更為嚴重的經濟損失。
葉紫薇,女,1995年11月生,浙江溫嶺人?,F任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助理教授,受聘“中國人民大學青年英才崗位”。2022年在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同年入職中國人民大學?,F研究聚焦農業科技創新與資源環境、健康的交叉議題,尤其關注生物育種技術的經濟、環境問題及相關政策研究,具有豐富的跨學科合作研究經驗。主持并參與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省部級委托課題。
(原標題:文科學者罕見在國際頂刊《科學》正刊發文,這名人民大學95后女學者引關注)
本文鏈接:http://m.020gz.com.cn/news-8-2760-0.html95后文科學者罕見在《科學》正刊發文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