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記者 王一剛 通訊員 馬婷 史志兵 報道
當一個企業把自己的命運與祖國的振興息息相連,當一種文化滋潤著一種產業蓬勃發展,當一種自信揮灑自如足以顛覆世界,這時的我們不妨隨著他們的思緒漂移、定格。
山東文化產業職業學院,這個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準、教育部備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民辦學校。在15年的時間里,用一種什么樣的精神和氣魄給我們開啟了一條全新的職業教育創新之路。
是一種什么樣的文化產業,牽動了社會和家長對這所學校的關注和期盼?
2009年,大眾報業集團投資創辦的山東文化產業職業學院正式落戶煙臺蓬萊,2020年遷址青島萊西,由此,山東文化產業職業學院開始了一個全新的發展機遇。
15年的建設歲月,15年的發展機遇,山文人用匯通江海的勇氣、滴水穿石的韌勁、自我超越的精神,創造了屬于山文人的“山文速度”和“山文現象”。15年來,學校開設傳媒學院、美術與藝術設計學院、工商管理學院、醫養健康學院、軌道交通學院、智能制造學院、信息工程學院(華為現代產業學院)、音樂與舞蹈學院、打擊樂學院、大興電影學院、數字經濟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等12個二級學院,開設涵蓋了11個專業大類、57個專科專業,擁有省級重點專業群2個,形成了以文化類專業為主體,多學科交叉發展、融合發展、特色發展、協調發展的專業布局。
學校先后承辦一帶一路暨金磚國家技能發展與技術創新大賽人形機器人場景應用挑戰賽全國總決賽、2024年中國圍棋甲級聯賽山東隊與上海隊的收官焦點戰、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夏令營、山東省“技能興魯”職業技能大賽服務機器人技術應用賽項、第七屆青島國際打擊樂藝術節、青島成人教育合作發展峰會等大型活動,是全國唯一一所連續兩年承辦國家級射箭比賽的高校。獲得“中國民辦教育百強”“山東省最佳社會聲譽高校”“山東省最佳品牌影響力高校獎”等榮譽稱號。師生獲得國際、國內各類大賽獎項1000余項。
學校先后當選山東省文化產業發展協會副會長單位、山東省文化產業教育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中歐智能制造產教融合共同體常務理事單位、全國人工智能通識教育產教融合共同體常務副理事長單位、全國智慧數字財經產教融合共同體副理事長單位、全國醫養康養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常務理事單位、“全國現代家政產教融合共同體第一屆理事會常務理事單位”“全國人形機器人生態聯合體”發起單位,第十屆恰佩克獎中國高校產教融合50強等,先后得到《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等主流媒體的廣泛報道。
適度規模、強化內涵、突出特色、增強實力、提升層次,是山文決策者們對學校發展的思想凝練,而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服務發展為宗旨、以促進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研結合之路,更是山文人“質量立校、人才強校、特色名校、產業興校、文化潤校”的辦學思路,時代的呼喚,呼喚著山文人的創新精神和對祖國和人民負責的主人翁姿態。
是一種什么樣的教育視野,催生了這所學校歷史的擔當和人民的期望?
遵循著教育部《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要充分發揮企業重要辦學主體作用,不斷拓展校企合作育人的途徑與方式,促進行業企業參與人才培養全過程的指示精神,學校深化校企合作,與北京中國民族民間舞蹈家協會聯合創辦舞蹈學院,與上海打擊樂協會聯合創辦打擊樂學院、與浙江大興影業集團有限公司大興電影學院,與華為共建華為現代產業學院,與濱海迅騰集團合作成立數字經濟學院,實現了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的務實舉措,不僅為合作的雙方帶來美好的發展前景和廣闊的發展空間,也為區域產業振興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新質生產力。
世上本無路,碾壓出平途。山東文化產業職業學院利用校企合作理事會平臺,努力在合作廣度、深度上謀發展,構建多元化校企合作模式,通過開展“聯合制定培養方案”,“合作開發專業課程”,“共建教學團隊”,“共建實訓基地”,“訂單式培養”,“產學研交流”等多種模式,逐漸拓寬合作層面,深化合作內容,共商人才培養方案,實施雙主體合作育人。
學校按行業發展需要設置專業,按職業崗位群要求設置課程體系,即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引領課程體系改革建設;在教學運行中,形成理論教學由校內教師擔任,實習和實訓由合作企業專家擔任的“雙教學團隊”格局;認知實習、專業實習等教學環節,由校企雙方共同監控的“雙教學監控”;學生按照教學計劃,定期到企業開展實習,提高技能水平及職業素養,經企業和學生雙向選擇,實現就業。
作為區域高水平技術技能型職業大學,山東文化產業職業學院首先考慮的是職業技能培養,考慮的是怎樣的先進的技術產生實實在在的生產力,他們根據專業實踐教學需要,與企業簽訂合作協議,共建實習實訓基地,在這些校外實訓基地中他們充分利用先進的現代制造裝備和專用設備,開闊學生的眼界,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彌補學校實訓設備的不足。同時,讓企業豐富的精神底蘊,優秀企業文化氛圍,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和品格習慣,培養學生的愛國熱情,樹立學生追逐理想的信心和魄力,促進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讓學生成長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校企合作模式的不斷創新,合作內容的不斷拓展,進一步深化了“四個融合”,即學校與企業融合、教室與崗位融合、理論與實踐融合、招生與招工融合。在融合中推進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和實訓基地建設,讓社會看到學校的發展,讓家長看到學生的技能。
是一種什么樣的工作精神,激發了這所學校對未來的憧憬?
一個單位的精神狀態,表現在一個人的身上就是工作狀態。在山東文化產業職業學院,我們看到的是“用勞模精神感召人、用勞動精神培養人、用工匠精神鑄造人”的育人理念,是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綜合育人價值,他們強調的是文化引領、標準引領、實踐引領和產業引領。他們在具體的實踐教學中,讓文化成為學校事業發展的引擎,讓文化成為學校內涵發展、特色發展的動能,讓文化貫穿育人與管理全過程。讓文化浸潤在學校的每一個區域,讓文化環境成為育人“教師”“教室”“教材”。打造以文鑄魂、以文化人、以文潤心、以文傳聲、以文興教的山文“專屬名片”,形成學校獨特的文化體系,構建學校獨享的文化生態,彰顯學校獨有的文化品質。在文化的旗幟下,讓標準化建設成為職業教育發展的突破口,堅持以“高標準”引領“高質量”,以標準引領培養模式改革、以標準提升專業建設質量、以標準推動產教深度融合、以標準規范教育教學評價。
實踐出真知,實踐出才干,學校準確把握高等教育基本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加強實踐教學建設和規范管理,整合各類實踐資源,強化項目管理,創新實踐形式,拓展實踐平臺,教育引導師生在親身參與中增強實踐能力。
山東文化產業職業學院強調產業引領,明確自己的辦學方向,主動為產業發展提供辦學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焦點在哪里,他們的人才培養就關注到哪里;產業結構布局與發展出現新變化,他們的專業設置與調整就要快速跟進;產業需要什么人才,就培養什么樣的人才,特別是要緊緊圍繞企業的用人標準和要求進行人才培養,圍繞地方區域產業需求辦好特色專業,培養適合區域產業發展的應用技能人才,把專業建在產業鏈上,把課程設在產業鏈上,對于不適應產業需求的專業要堅決撤銷,不適應產業需求就是不適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這需要魄力。
發展需要探索規律,發展需要鍥而不舍。山東文化產業職業學院對標社會需求,在社會大變革中,在產業升級和轉型的過程中,始終不忘處理專業建設與區域產業發展的關系,課程體系與職業崗位標準的關系,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的關系,學歷證書與職業技能證書的關系,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的關系,推動國家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讓職業教育更加便捷地覆蓋更廣泛的群體,幫助更多的人提升終身學習的技能。為此,山東文化產業職業學院搭建思政教育、通識教育、專業教育、技術技能教育、創新創業教育、終身學習教育“六大教學模塊”,使學生能夠靈活選擇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逐步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價值理念、分析方法和認知能力,使學生身體、道德和智力的和諧發展,把學生培養成為知識全面、視野廣闊、教養博雅和人格完整的人。
學習需要方法,教育需要突破。山東文化產業職業學院聚焦專業培養方案、師資隊伍建設、課程與教材更新、課堂教學、實習實訓實踐、制度體系與質量評價、創新創業教育與就業指導七點精準發力,打造具有山文特色的"1234567"人才培養新模式。努力將山東文化產業職業學院打造成職業院校深度校企合作的示范標桿,為地方經濟建設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山文新實踐不斷創造新的輝煌!
本文鏈接:http://m.020gz.com.cn/news-8-2908-0.html山東文化產業職業學院: 走一條職業教育的創新之路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