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頭大學商學院講師徐婷團隊同合作者在女性消費行為研究領域取得重要突破。他們首次發現,與卵泡期相比,女性在黃體期因感知食物短缺而更加偏好新奇食物,并揭示了孕酮激素與新奇食物偏好之間的正向預測作用。近日,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心理學報》。
女性群體在經濟消費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隨著女性消費能力的不斷增強,其在經濟消費中的地位日益凸顯。然而,在眾多影響女性消費決策的因素中,生理周期這一穩定、周期性變化的重要生理因素,卻常被忽視。徐婷團隊的研究,正是從這一角度出發,試圖揭示女性生理周期與新奇食物偏好之間的內在聯系。
該研究聚焦在女性生理周期對新奇食物偏好的影響,試圖從進化心理學的視角尋找影響女性消費新奇食物的生理因素,以拓展現有圍繞生理周期對女性消費行為影響的研究理解。
研究團隊通過九項精心設計的實驗,包括線上實驗、實驗室唾液激素檢驗以及線下實地調查,驗證了處于黃體期的女性更加偏好新奇食物的核心效應。他們發現,這一效應是由于女性在黃體期容易感知到食物短缺而引發的。同時,研究揭示了伴隨女性體內孕酮激素分泌的增加(在黃體中期激素水平達到峰值),女性對新奇食物的偏好會增長。
這一發現不僅拓展了生理周期與食物消費的研究至新奇食物領域,還揭示了黃體期“食物探索”的行為特點。研究指出,女性在黃體期會表現出對食物短缺的感知,這是一種與生存相關的進化適應行為特質,有助于她們在繁衍后代和延續基因方面增加成功機會。
此外,研究發現了影響新奇食物偏好的新生理因素——生理周期,為新奇食物偏好的影響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以往研究更多關注新奇食物特質、個體因素等角度,而本研究則聚焦于女性生理周期這一穩定變化的周期性因素,為新奇食物的推廣提供了精準的市場策略。
“該研究成果不僅豐富了女性消費行為的理論體系,也為新奇食物的推廣和市場營銷策略提供了科學依據。”論文通訊作者徐婷表示,在應用方面,研究成果對新奇食物消費具有實踐指導意義。
隨著生理周期應用程序的普及,營銷人員可以通過與這些平臺合作,對處于黃體期的女性消費者有針對性地投放新奇食物的廣告。同時,商家還可以設計激發食物短缺感知的溝通提示或場景,增加處于黃體期的女性消費者對新奇食物的興趣。然而,在推廣新奇食物時,商家也應謹慎對待其風險屬性,避免突出食物可能存在的風險,以確保新奇食物的安全感知。
徐婷表示,未來,研究團隊將繼續圍繞生理周期對女性消費決策的影響展開探索,進一步揭示女性生理周期與消費行為之間的內在聯系。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3724/SP.J.1041.2025.0860
本文鏈接:http://m.020gz.com.cn/news-8-3050-0.html新研究揭示黃體期“食物探索”的行為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