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鋰電行業迎來一波產能擴張熱潮,包括寧德時代、億緯鋰能、瑞浦蘭鈞在內的多家頭部電池企業宣布產能建設項目新進展。
有業內人士表示,頭部電池企業密集擴產的背后,是市場需求和技術創新的雙重驅動。隨著新能源汽車、儲能等多個領域的快速發展,鋰電池需求量持續攀升,面對這一市場機遇,企業普遍對鋰電池市場未來發展充滿信心,爭相加碼擴產以期在后續市場競爭中保持有利地位。這在一定程度上,預示著鋰電行業即將迎來發展新階段,高端產能利用率有望逐步提升。
紛紛擴產
近期,電池行業擴產潮涌動,以寧德時代等為代表的頭部企業相繼宣布啟動或加碼擴產項目,進一步提升產能規模。
今年1月1日,江蘇蘭鈞新能源儲能系統集成項目開工,項目由青山實業子公司瑞浦蘭鈞投資建設,位于江蘇漣水經濟開發區空港產業園,將新建4條全自動電池模組線、4條PACK智能化產線、2條儲能系統集成產線,規劃1條逆變器生產線,1條儲能電池產線,年產10GWh儲能系統集成產品。
1月2日,福州市政府與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簽署《“零碳城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同日,《寧德時代羅源新能源基地項目投資合同》簽約儀式舉行。寧德時代羅源新能源基地項目選址福州臺商投資區松山A片區,規劃投資建設年產能40GWh電池基地。
1月5日,億緯鋰能荊門高新區超級工廠二期(60B)樁基工程正式啟動。據了解,億緯鋰能荊門超級儲能工廠總投資達108億元,規劃產能60GWh。其中,一期項目于2023年8月開工,于2024年12月10日投產,占地約700畝,生產線設計產能17GWh。此次開始動工的二期項目,量產產品同樣為億緯鋰能全新一代儲能電池MB56,應用于電力儲能、戶外儲能、船舶儲能等多個場景。
除此之外,國內電池企業也積極走向國際市場。1月9日,瑞浦蘭鈞公告稱,將在印度尼西亞建立電池工廠,該工廠將從事鋰電池、組件、模組以及電池包的研發、制造和銷售,瑞浦蘭鈞并未透露工廠的具體投資金額。印度尼西亞電池工廠一期投產后,預計可年產8GWh的動力與儲能電池。
需求向好
電池企業的積極擴產,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行業的景氣度。業內有分析指出,在電動化趨勢、產能利用率提升以及技術突破等多重因素驅動下,未來鋰電市場需求有望呈現持續增長態勢。
中信建投研報指出,鋰電行業預計將在2025年二季度迎來三年來第一次供需形勢的扭轉。電動車方面,國內需求好于預期,預計2024年國內批售1300萬輛,同比增長36%;以舊換新補貼推動下,預計2025年國內新能源車銷量1560萬輛,同比增長20%;美國預計2024年銷量160萬輛,同比增長8%。同時在儲能接近50%增速的推動下,預計2025年鋰電裝機需求為1814GWh,同比增長22%。
企業方面,寧德時代近期在互動平臺表示,“公司2025年1月計劃減少磷酸鐵鋰生產”的相關傳聞不屬實。目前新能源市場發展良好,需求較為旺盛,公司一直與供應商良好互動合作,共同推進行業發展。同時,公司還致力于攜手供應商伙伴共同推進技術進步與創新,共享行業發展紅利。
值得一提的是,終端需求向好、電池企業排產回暖,或一定程度上為穩定鋰價起到積極作用。回顧2024年,碳酸鋰市場呈現出震蕩下行的態勢。上海鋼聯發布數據顯示,2025年1月14日,電池級碳酸鋰(早盤)價格較上日上漲350元,均價報76150元/噸。
東吳證券發布研究報告稱,2025年行業存在補庫空間,實際增速有望近30%,供給過剩收窄,鋰價中樞有望回歸8萬—8.5萬元,但供需格局真正反轉需更長時間。
一位鋰電行業分析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從需求側分析,新能源汽車、儲能等領域預計仍保持較高增速,供大于求局面或在2026年改善,碳酸鋰價格將在2026年迎來修復周期。
多點開花
整體來看,隨著全面電動化需求浮現,電池行業正迎來增長浪潮,推動整體行情回升。從電池企業產能布局情況來看,當前“動力+儲能”雙輪驅動已成為鋰電企業發展趨勢,除此之外,電池企業也在積極開拓電動船舶、兩輪車等其他細分市場。
“目前鋰電池的主要應用場景仍然是電動汽車的動力電池。根據下游應用場景來計算,動力電池占電池需求的比重超過75%。此外,儲能電池需求占比大約15%。而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應用領域的拓展,未來鋰電池應用領域將更加多樣化,電動重卡、商用車和無人機等有望成為新的增長源。”上述分析師指出。
在技術創新層面,鋰電企業不斷探索新興技術路線和產品應用,以滿足不同領域的市場需求。以低空經濟為例,寧德時代、國軒高科等眾多鋰電企業通過優化電池材料、改進電池結構、提升電池管理系統等方式,積極開展航空級電池的技術攻關,且部分企業已經推出相關產品。根據中國民航局數據預測,到2025年,我國低空經濟市場規模將達到1.5萬億元,到2035年有望達到3.5萬億元。
“當前,固態/半固態電池因其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更好的安全性,被認為是未來eVTOL動力電池的重要發展方向之一。不過,考慮到不同應用場景的具體需求,可能會出現多種技術路線并存的局面。最終哪種技術會成為主流,還需看其綜合性能、成本控制以及產業鏈成熟度等因素。”車夫咨詢合伙人曹廣平認為。
全新妙想投研助理,立即體驗
文章來源:中國能源報
本文鏈接:http://m.020gz.com.cn/news-9-66419-0.html鋰電企業掀起擴產潮 行業分析師:碳酸鋰價格將在2026年迎來修復周期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