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生態環境部發布了《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覆蓋鋼鐵、水泥、鋁冶煉行業工作方案》,標志著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首次擴大行業覆蓋范圍工作正式進入實施階段。此次擴圍后,預計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重點排放單位將達到3700家左右,覆蓋排放量約80億噸。鋼鐵行業納入全國碳市場,既是機遇也是挑戰,企業需要切實夯實數據質量管理,全面提升碳排放管理水平,系統增強低碳競爭能力。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的《關于202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明確,今年將持續實施粗鋼產量調控,推動鋼鐵產業減量重組。
3月23日—24日,八一鋼鐵、昆侖鋼鐵、閩新鋼鐵、昆玉鋼鐵等鋼廠陸續發布消息稱,為推動新疆鋼鐵行業減量發展,自3月24日起,粗鋼日產量減少10%。按照2024年新疆粗鋼產量為1290萬噸計算,若減量10%,粗鋼年產量將降為1161萬噸,將是2019年以來新疆最低產量。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黨委副書記、副會長兼秘書長姜維在3月22日舉行的2025(第十六屆)鋼鐵高質量發展大會上呼吁,國家控產、行業自律減產都是權宜之計。只有通過有為政府、有效市場,基于市場化、法治化手段,取消產能指標交易,關閉新增產能入口,暢通低效產能退出渠道的綜合施策,才是解決當前行業主要矛盾的關鍵。
第一大用鋼品種“易主”
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粗鋼產量100509萬噸,同比下降1.7%。而進入到2025年前兩個月,粗鋼產量繼續下行,同比下降1.5%。
全國粗鋼產量下行的背后,是整體需求結構的變化。傳統建筑用鋼需求下行壓力進一步加大,而工業用鋼需求則在多種新興產業的帶動下持續上升。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20年以來的4年內,螺紋鋼(鋼筋)國內表觀消費逐年下降,累計下降7503萬噸,下降28%,其中僅2024年一年就下降3279萬噸,下降15%,下降幅度加大。而工業用材占比已從2020年的42%增長到2024年的50%,其中中厚寬鋼帶產量已經從2020年的1.7億噸增長到2024年的2.14億噸,超過螺紋鋼產量成為第一大品種。
不過,姜維指出,工業用材增量不及建筑用材減量,鋼鐵表觀消費產量呈連續4年下降趨勢,從2020年的10.48億噸下降到2024年的8.92億噸,下降14.89%。其中2024年下降0.51億噸,降幅5.41%。
“鋼材消費結構變化帶來消費總量變化的高強度和持續性,是行業面臨的前所未有的挑戰,供需失衡是當前影響行業發展的主要矛盾。如何實現行業高質量發展,是政府、行業和企業需要結合實際深入思索的問題?!苯S說。
在3月6日舉行的全國兩會經濟主題記者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鄭柵潔表示,國務院常務會議已經研究了化解重點產業結構性矛盾的政策措施,接下來將分行業出臺具體方案,推動落后低效產能退出,擴大中高端產能供給,讓供給側更好地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
《關于202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直接點名鋼鐵行業,將推動鋼鐵產業減量重組。
根據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測算,2022年我國鋼鐵產業集中度(CR10)達到“十四五”時期高點42.8%,但近兩年產業集中度小幅下滑。2024年,前10家產業集中度為41.2%。云南、四川、河南等地積極推進鋼鐵企業重組,但實質性重組進展緩慢。無論是橫向與國外發達國家比還是縱向與上下游產業比,我國鋼鐵企業仍處于較為分散狀態。
“切實關閉新增產能入口,盡快暢通落后產能退出渠道,建立產能治理新機制,是解決當前行業主要矛盾的關鍵一招。”姜維表示,這一輪調整不同于過去鋼鐵消費上升態勢下的階段性供需生產失衡?,F階段我國鋼鐵供強于求,已成為客觀事實,矛盾和問題不會像往常一樣隨著時間的推移自動化解。根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預測,2025年我國粗鋼表觀消費將繼續同比下降1%~2%。
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綜合規劃處副處長高升表示,鋼鐵行業總體已經進入高質量發展時期的存量優化階段。受第三產業占比增長、人口下降、基礎設施逐步完善、房屋建筑下降等因素影響,我國鋼材需求在“十四五”基礎上進一步下降。預計到2030年,我國鋼材需求量約為8億噸,年均下降1000萬噸左右。其中,棒材、中厚板、熱軋薄板帶、電工鋼板帶等品種需求保持穩定或小幅增長態勢,其他品種需求面臨全面下降。
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院士干勇認為,鋼鐵行業已呈現工業化后期下降趨勢的規律化特征。支撐鋼鐵高質量發展,首先要從戰略層面推動產業深化變革、加速產業結構調整,應著力建設鋼鐵聯合生產運營一體化智能平臺,以人工智能的場景創新優化產業結構,以市場化、平臺化推動全產業鏈創效能力。同時,還要保障資源供應鏈安全,布局“南北兩方開礦”,加大與周邊國家資源合作,打造礦產資源“朋友圈”。
從產量調控向碳配額控制轉變
鋼鐵行業的矛盾問題不是簡單依靠產量調控就能解決,在當前下游需求變動、數智化轉型、綠色低碳發展等多重因素影響下,鋼鐵行業也需要綜合施策,找到發展新路徑。
高升認為,近期需要優化粗鋼產量調控政策,探索建立一套以環保、能耗等為主要導向因素,有利于先進產能充分發揮、促進優勝劣汰和供需平衡的產量調控機制。而中遠期則需要通過碳配額替換產量調控政策,實現由行政管控向碳配額市場化調控轉變。順應鋼鐵行業納入全國統一碳市場的新情況,推動產能治理新機制與碳排放雙控相結合。落實各項政策、標準,逐步形成市場化、法治化為原則,建立以碳排放權為具體抓手的產能產量治理新機制,進入碳交易之后,碳配額將決定粗鋼產量。
值得注意的是,3月26日,生態環境部發布了《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覆蓋鋼鐵、水泥、鋁冶煉行業工作方案》,標志著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首次擴圍。此次擴圍后,預計全國碳市場重點排放單位將達到3700家左右,覆蓋排放量約80億噸。鋼鐵、水泥、鋁冶煉行業中年度溫室氣體排放量達到2.6萬噸二氧化碳當量的單位將作為重點排放單位,納入全國碳市場管理。生態環境部還將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根據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控制目標,制定鋼鐵、水泥、鋁冶煉行業年度碳排放配額總量和分配方案。在啟動實施階段,2024年度配額分配量與其經核查的實際碳排放量相等,2025年度和2026年度配額基于碳排放強度控制思路進行分配。在深化完善階段,對標行業先進水平優化配額分配方法,推動單位產品產量(產出)碳排放不斷下降。
姜維表示,今年1月份印發的《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與報告指南鋼鐵行業》和《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查技術指南鋼鐵行業》,為鋼鐵行業納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打下了堅實基礎。鋼鐵行業納入全國碳市場,既是機遇也是挑戰。企業要切實夯實數據質量管理,全面提升碳排放管理水平,系統增強低碳競爭能力。
對于鋼鐵行業納入全國碳市場下一步的工作開展,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副司長逯世澤在2025(第十六屆)鋼鐵高質量發展大會上表示,一是加快綠色低碳轉型,建議早動手、早準備,積極推動行業企業改進生產工藝,發展低碳技術,降低企業碳排放水平,盡快實現行業綠色低碳發展。二是嚴格遵守市場規則,應嚴格遵守《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各項配套制度;真實準確及時報送數據,開展關鍵參數月度存證、年度報告、信息披露等工作;按期足額清繳配額。三是加強企業能力建設,要高度重視數據質量管理,強化企業主體責任意識,切實加強內部碳排放管理制度建設,制定履約策略;組建專門的人員和技術團隊負責全國碳市場相關工作,提升碳排放管理基礎能力,加大培訓力度;并健全統計核算體系,提升計量水平,加強計量器具管理。
全新妙想投研助理,立即體驗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本文鏈接:http://m.020gz.com.cn/news-9-66935-0.html鋼鐵行業迎來大調整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