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唐佳燕
2月7日,是安徽安慶岳西縣菖蒲鎮毛畈村原駐村干部王振華葬禮儀式的最后一天,村民抹著眼淚自發前來送葬。
2014年至2018年,王振華作為安慶市委辦第六批選派干部到岳西縣毛畈村掛職第一書記,在他的帶領下,毛畈村委順利完成脫貧攻堅各項任務,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料,他最近兩年患上了白血病,近日病情惡化去世,年僅49歲。當晚,村民楊桂香和其他鄉親一起,抹著眼淚到王振華家門口排起長隊,送去花圈。
楊桂香最后一次見到王振華還是去年夏天。當時,王振華要楊桂香帶他去看看葡萄種植園——那是他駐村時脫貧攻堅的重點項目,一塊啃了一年才辦下來的“硬骨頭”。站在田里,楊桂香發現王振華有些瘦了,他還開玩笑說是“減肥效果”。楊桂香不知道,他當時已經患病。
村民自發為王振華送葬
一個貧困村的四年巨變
毛畈村位于大別山腹地,岳西縣最南邊陲。從安慶市出發要駕車2個多小時,距離岳西縣城驅車也要近1個小時。2014年以前,當地都是狹窄的土山路,山連著山,幾乎沒有平路,毛畈村是少有地勢低平的地方,因此得名“畈”。村里約有380戶1400多人口,以種植兩季水稻和茶葉為生,農業產業單一,曾是當地有名的貧困村。
2014年王振華剛來毛畈村掛職時,王業海是村主任,他記得,當時毛畈村村部雨天還漏水。王振華的老家就在不到2公里外的水畈村,他從家里挪了一張床,窩在村部的一間雜物間住下了。他自己帶來一輛嶄新的豐田車,在駐村期間被跑得破破爛爛。
王振華(右)駐村期間(受訪者供圖)
村民的工作不好做。王業海說,村里曾經“民風彪悍”,上訪等事情時有發生,曾經有村民在路上攔著村黨支部書記姚有志的車,要求他先把路修好。但當時村里還背上了60多萬元的債,是典型的無企業、無集體經濟、無特色產業的“三無村”。
要想富,先修路。王業海記得,當時村委開會一商量,定下“一手搞建設,一手搞發展”的方針,思路是先修路建房,把村里的基本民生問題解決了,一邊發展村里的特色農業。四年脫貧的任務艱難,但大家伙兒都覺得,這也是毛畈村發展的機遇。“跑項目拉資金”的活當仁不讓落在了當時還不到四十歲的第一書記王振華的頭上,項目的具體執行則由姚有志和王業海等人負責。
“只要是有利于村里的事,王振華書記一個‘不’字都沒有說過。”王業海說,雖然有扶貧資金,但仍有很多項目資金超出了預算,王振華常常在安慶市和村里兩頭跑,一邊到市里各部門跑,一邊也要回到村里參與項目推進,常常顧不上吃飯,住處堆了十幾箱方便面。
村民儲桂花的生活,就是在王振華駐村時發生巨變的。她的兒子在岳西教書,2008年因病去世,儲桂花大受打擊,次年連“路都走不了了”。2014年以前,女兒出嫁在縣城務工,她獨自住在陡坡上的老土屋里,房子后來被認定為危房。儲桂花還記得,王振華多次上門告訴她,村里決定免費讓她搬到新建成的安置房里,女兒女婿也可以住在一起陪伴她。
然而安置房建設并不容易,因建設地位于其他村民耕地上,有些村民堅決不同意征地。王業海回憶,王振華就帶著好酒上門拜訪,因和對方是同姓王,和對方拉近關系,曉之以情動之以理,才讓最后一個村民也在征地協議上簽了字。
王振華姐夫也住在毛畈村,他說:“我非常尊敬他,非常緬懷他,他對人非常和藹可親,經過他四年的工作,我們毛畈村村部改成了三層大樓,土路變成了公路,通水通電……”
振華書記墓前擺滿了鮮花
村民為患病書記捐款
對于很多村民來說,王振華不僅是曾經的駐村干部,也是他們當中的一員。
王振華和楊桂香的家離得不遠,是小學和初中同學。在楊桂香眼里,這位老同學有點胖、個子高,人很老實,不咋說話,即使再回來身份已是“振華書記”,但他從來沒有架子、不耍威風。
相反,剛開始村里想發展集體經濟,建設120畝袁家渡農業公園,村民們反對意見大,王振華還上門一個個做工作。農業公園建設涉及楊桂香家里的兩畝田地,楊桂香的父母不同意,認為土地是他們的命根子,王振華打電話給楊桂香,請她幫忙說服兩位老人,楊桂香家這才以土地入股了村集體經濟。如今她成了農業公園的經理,管理葡萄、火龍果等特色農產品的種植活動,不用下地,不用遠離父母外出務工,一年也能掙4萬多元。
和儲桂花一樣,五保戶姚有剛患病落下殘疾,生存艱難。“振華書記在的時候,這幾年村里的變化很大。”他搬進了新房子,買了電腦。
2025年1月9日,姚有剛在毛畈村村民微信群中看到一則募捐消息,是毛畈村支委、監督委員會主任嚴淑芳發的,稱王振華書記患病,急需資金,希望大家伸出援助之手。姚有剛從每月700元的五保金中拿出200元轉賬給了嚴淑芳,“錢不多,但是我的心意。”楊桂香也捐了500元,后來又在同學群里捐了500元。
據嚴淑芳統計,聽聞年僅49歲的王振華患上白血病,術后感染,在ICU治療時花費巨額,毛畈村212戶村民自發捐款60400元。
“要強”的弟弟
2月7日,一條長長的送葬隊伍走在安徽安慶岳西縣毛畈村田間。送葬隊伍中不僅有王振華的親屬,還有他曾經幫助過的村民。談起王振華,他們無一不是眼睛通紅、深感可惜。
按照習俗,當天中午安葬遺體、下午“送靈”,村民們敲鑼打鼓地將王振華的物品和紙扎品燒掉,吃頓飯,賓客散去,家里面突然空了不少。
極目新聞記者隨王振華的大姐王素華來到他生前的房間。一間極樸素的臥室,一張床、一個老式空調、一個老式衣柜和有些漏風的窗。床邊的桌子上擺放著他年輕時的照片:穿著海軍衣服,臉上洋溢著青春和抱負。
王振華(右二)
王振華在家中排行老四,有三個姐姐和一個弟弟,父親是教師、母親是農民。他早年離家,放棄就讀大學選擇參軍,后來又考上軍校,因立功在部隊晉升為正營級軍官,期間多靠書信和家里聯系。王素華翻出的照片中,1999年,他站在福建的海邊和戰友們合影留念,笑得很燦爛。服役軍營20多年后,王振華回到家鄉,以安慶市軍地兩用人才考試考核第一名的成績,轉業到安慶市委辦公室工作。2014年,他作為安慶市委辦第六批選派干部到岳西縣毛畈村掛職第一書記,時值當地脫貧攻堅關口。2018年,他回到安慶市委辦工作,直到兩年前查出患上了白血病,但他的積蓄只有9萬余元,治療費用高昂,他又不愿意給他人造成負擔。“他要強,不愿給家里說,耽誤了病情”,王素華又紅了眼睛。
弟弟王潤抱著王振華的遺像向記者回憶道,在毛畈村駐村期間,哥哥努力工作,即使距離家里很近,晚上也直接睡在村部,很少回家。哥哥身后還留下一個6歲的小兒子,全家都很悲痛。
弟弟抱著王振華的遺像
王潤為哥哥寫的祭文這樣寫道:“今天的告別,更是銘記。銘記他的英姿笑貌,銘記他人生奮斗的艱辛足跡,銘記他給予我們的每一份關愛與溫暖。愿他在另一個世界能夠安息,不再有病痛與煩惱,享有永恒的寧靜與光明。”
(本文除特殊標注外,圖片均為極目新聞記者拍攝)
本文鏈接:http://m.020gz.com.cn/news-1-40154-0.html患病去世的大別山駐村書記,和一個貧困村的四年巨變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不代表本站觀點,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上一篇:清遠高鐵站附近突發山火,深夜仍在持續撲救,12306:暫未影響鐵路行車
下一篇:金價突破歷史新高!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