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故事,比任何商戰小說都更熱血。 近日,港交所官網再次被一則消息點燃:成立16年、累計融資近40億元的上海獨角獸企業博泰車聯網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博泰車聯網)在中金、國泰君安、中信證券等五家頂級投行的聯席保薦下,二次遞表沖擊港股IPO。 這家成立于2009年的智能座艙供應商,其創始人應臻愷(應宜倫)背景身份特殊。被譽為“汽車界喬布斯”的他,只有高中學歷,卻敢兩次退學,靠攝影賺到人生第一桶金后,又在廣告行業巔峰期突然轉行,殺入車聯網賽道。 盡管該公司尚未盈利,但憑借其國內少有的智能座艙閉環生態,吸引了小米、平安、東風、一汽等巨頭爭相押注,讓資本甘愿為其“戰略性虧損”買單,累計融資40億元。 當博泰2022年首次嘗試A股折戟時,嗅到了注冊制收緊風向,果斷調轉船頭駛向港股,卻在2024年6月首次遞表后遭遇上市材料失效的尷尬。幸運的是,時隔9個月后,這個曾被貼上“不務正業”標簽的男人,終于又可以帶著自己的博泰車聯網,站到資本市場的聚光燈下,成為那個中國最酷的高中生。 一 為什么一個“高中生”能讓巨頭押注? 當小米、東風、中國平安等產業巨頭,將數十億資金砸向一個只有高中學歷的創業者時,市場或許會問:應臻愷究竟憑什么? 他的故事,還要從高中時期說起。當同齡人還在為考大學擠破頭時,高中畢業的應宜倫,卻選擇了一條與眾不同的路:兩次大學退學,帶著一臺相機闖蕩上海灘。 攝影師的身份,讓他攢下人生第一桶金,但命運的齒輪在2001年悄然轉動。他借來6萬元創辦廣告公司,從奔馳、奧迪到上汽大眾,短短兩年便拿下多家車企的營銷訂單。正是這段與汽車行業深度綁定的經歷,埋下了他日后顛覆行業的伏筆。 2003年,上汽大眾的一紙合同讓他成為車企營銷圈的紅人,但真正改變軌跡的是在2009年。廣告行業出身的他,敏銳捕捉到汽車智能化的暗流,汽車不聯網,就像手機不能上網。這一判斷,最終促使他押上全部身家,賣掉多處房產,借遍親友,甚至做好了“傾家蕩產”的準備,全力以赴投身車聯網。 公司成立僅一年,就研發出中國首個3G車聯網系統inkaNet;緊接著,博泰又推出了全球首個中文自然語言車載語音交互系統iVoka,還量產了國內首個避開擁堵的車載導航地圖產品。這一系列的創新,讓博泰車聯網在業內聲名鵲起。 當所有人盯著他的學歷時,資本看見的卻是他20年深耕汽車產業鏈的毒辣眼光。 圖源:官網 早在2003年創立廣告公司時,他就通過服務奔馳、奧迪、上汽等頂級客戶,在汽車營銷領域埋下200余家車企的信任網絡,這份從廣告策劃到車機研發的跨界人脈,最終在2018年與東風的合作中爆發,時至今日,最大客戶東風集團既是股東又是合作伙伴。 但真正讓巨頭放下身段的,是應臻愷對技術壁壘的執念。當行業還在堆砌硬件時,他已帶領團隊啃下“車規級操作系統”這塊硬骨頭,通過自研擎 OS、綁定高通8295芯片、打造“硬件+軟件+云端”全棧能力,讓博泰成為國內首個量產高端智能座艙的供應商。 當華為帶著鴻蒙生態大殺四方時,博泰用“既適配高通8295又兼容麒麟9610A”的騎墻策略,成為了誰都怕站隊,但誰都離不開這個“中間商”。 數據印證了這種生存智慧,博泰的智能座艙已打入中國前五大OEM中的三家,智能座艙市占率達11.9%,僅次于行業老大。近三年間,博泰車聯網累計售出約260萬套智能座艙,核心客戶包括極氪、阿維塔、嵐圖、哪吒等主力車型。 只能說,真不愧是中國最牛高中生。 二 資本的熱捧,并非盲目。 盡管三年累計虧損超12億元,博泰的融資節奏卻從未止步,小米、平安、東風等產業資本輪番入局,8 輪融資近40億元。 看到這里,你或許會困惑,這家尚未盈利的智能座艙公司,憑什么吸引近40億元資本?其實,資本看到的從不是當下盈虧,而是中國智能座艙市場2995億市場(機構預測2029年)的入場券,和應臻愷用十年時間織就的“車企不敢站隊華為,又怕自研燒錢”的產業命門。 博泰的稀缺性就在于,全國僅2家能提供“麒麟芯片+鴻蒙系統”方案,它是其中之一。在魚和熊掌之間,博泰選擇做那個誰都離不開的“中間商”。這種做法,看似左右逢源,實則精準刺中車企的焦慮。未來,博泰只要守住當前11.9%市場份額,就能持續收割。 但資本的眼光不止于此。博泰手里攥著的40個車企、200款車型合作網絡,本質是一個數據入口帝國:260萬輛車每天產生的導航軌跡、語音指令、OTA升級記錄,未來可能比賣硬件更值錢。 為了這場未來之戰,博泰用682人研發團隊和8.1%的研發投入占比瘋狂壘專利墻,6034項申請中82.5%是發明專利,數量碾壓國內同行。這種底氣,曾讓小米在2020年豪擲4億元入股。 客戶資源的含金量,同樣令資本側目。博泰前五大客戶貢獻 64.6% 收入,覆蓋中國前五大車企中的三家,包括東風集團、一汽集團等。這種深度綁定能力,讓車企客戶成為其融資背書的關鍵力量。 資本市場的博弈,更體現在融資節奏上。2024年6月完成D輪 10.72 億元融資,投后估值突破85億,僅4天后即遞交港股招股書。四川制造基金、中安資本等新股東的加入,不僅為IPO造勢,更瞄準智能座艙萬億賽道的卡位權。 畢竟,在智能汽車的黃金十年,沒有一個玩家愿意缺席。 資本的嗅覺從未出錯,只是在預判未來。 三 風口上的博泰車聯網,看似站在智能汽車的黃金賽道,但翻開招股書,三年凈虧損12.76億元的刺眼數據,暴露了一個殘酷現實:行業越熱,玩家越卷。 當華為用生態優勢綁定車企時,博泰只能靠“低價換市場”搶訂單。以搭載高通8295芯片的高端方案為例,其硬件成本占比超75%,賣套、虧一套成為常態。這種“虧硬件換入口”的邏輯,像極了京東早年燒錢建物流的故事,只不過博泰的賭桌上多了像華為這些隨時掀桌子的玩家。 更緊迫的是,為守住“高通8295芯片市占率第一”的招牌,博泰三年燒掉7.91億元研發費,僅2024年就申請了6034項專利,但技術領先并未轉化為利潤。反觀華為,鴻蒙座艙通過軟件訂閱每年從車企抽成數十億元,而博泰仍困在“賣硬件”的初級階段。 這種模式,在早期能快速鋪量,但代價是每多賣一套,現金儲備就多流失一分。截至2023年底,公司賬上現金僅剩2.57億元,若沒有七大銀行190億授信續命,連日常運營都可能停擺。 更深層的危機在于,當車企自研成風,供應商的“黃金時代”或許正在終結。如今吉利孵出億咖通、長城自研咖啡OS,博泰的客戶名單里前五大OEM貢獻64.6%收入,但這些“金主”正加速撇開“技術外包”標簽。華為鴻蒙座艙捆綁智駕方案橫掃市場,小米既是博泰第二大股東(持股5.56%),又是智能汽車賽道直接競爭者,小米SU7座艙方案并未將博泰納入供應鏈,而是選擇了同為友商的德賽西威。 正如一位投資人直言:“在這個行業,最后活下來的不是技術最強的,而是賬上現金最多的?!?/strong>資本市場的耐心是有限的。港股對科技公司的估值邏輯已從“故事驅動”轉向“現金流驗證”。博泰能否在未來三年內實現盈虧平衡?如何在規模擴張與利潤增長間找到平衡點?將成為決定其估值的關鍵。 答案,正在港交所的IPO進程中逐漸揭曉。
本文鏈接:http://m.020gz.com.cn/news-14-8185-0.html中國最酷高中生,要IPO了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上一篇:中國最酷高中生,要IPO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