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偉達(NVDA)創始人兼CEO黃仁勛3月21日在公司年度GTC技術峰會“量子日”活動中罕見公開承認,此前關于量子計算商業化時間表的預判存在偏差。
今年1月,黃仁勛宣稱實用量子計算機需20年問世,這番言論引發爭議,導致Rigetti Computing和IonQ等量子計算公司股價下跌。
此次黃仁勛在峰會開場以“歷史首次CEO邀請嘉賓論證自身錯誤”為引,當著包括12家量子公司代表在內的現場觀眾,坦言對量子技術復雜度的低估,并以英偉達20余年構建軟硬件生態的歷程類比,強調技術突破需要更長期積累。針對言論引發的市場震蕩,黃仁勛表示未意識到部分量子企業已上市。
盡管黃仁勛試圖通過圓桌討論展現開放態度,量子概念股當日仍遭遇重挫。D-Wave股價暴跌18%,IonQ、Rigetti 等企業跌幅均超9%。分析指出,投資者對行業前景的疑慮未消,而黃仁勛在討論中強調“量子技術復雜度超乎想象”,某種程度上強化了市場對技術落地周期的謹慎預期。
在技術層面,量子企業高管普遍認為量子處理器將作為加速器與經典系統協同工作,法國Pasqal公司負責人Loic Henriet指出,“量子計算”表述易引發誤解,其本質是融合架構。當前技術瓶頸在于量子糾錯能力,谷歌雖于2024年底宣稱突破,但尚未實現商業化驗證。
英偉達的戰略轉向與其業務布局密切相關。作為高性能計算芯片主導者,英偉達深度參與量子模擬器研發,量子算法開發高度依賴GPU集群的模擬能力。新設立的研究中心旨在整合量子硬件與AI超級計算機,探索藥物研發、材料模擬等混合計算應用場景。值得注意的是,量子計算領域正形成多方競合格局,微軟、亞馬遜加碼云服務投資,初創企業聚焦細分領域突破。
量子計算機的許多研究是通過功能強大的計算機上的模擬器完成的,而英偉達正是這類計算機的銷售商和芯片供應商。IonQ首席執行官Peter Chapman表示,公司仍使用英偉達GPU設計量子芯片,未來生態將是多元化協同體系。峰會宣布英偉達將在波士頓設立加速量子研究中心(NVAQC),聯合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及12家量子企業,推進量子與經典計算的協同研究。
業內對于行業展望來看,量子計算在特定領域的“量子優勢”或于2-3年內實現,但通用技術普及仍需數十年。黃仁勛的“認錯”折射出科技巨頭對新興領域預判的局限性,也凸顯資本與技術博弈中的認知鴻溝。隨著英偉達等企業加大投入,量子計算正從實驗室走向工程化階段,但資本市場的短期波動與技術研發的長期周期矛盾仍是核心挑戰。
(時代周報記者綜合財聯社、證券時報、金融界、網易科技消息)
本文鏈接:http://m.020gz.com.cn/news-2-1278-0.html為免業務受影響而改口?黃仁勛認錯不該唱衰量子計算機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