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印發《關于公布首批車網互動規?;瘧迷圏c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將上海市等9個城市以及“北京市基于新型儲能的V2G車網互動協同調控試點項目”等30個項目列入首批車網互動規?;瘧迷圏c范圍。多個企業也表示,將進一步布局車網互動技術和應用場景。業內人士指出,車網互動技術可以提升電網運行效率,通過規模化試點加速探索車網互動落地模式,有望助力新能源汽車補能基礎設施的進一步完善。
車網互動推廣應用必要性凸顯
車網互動是指新能源汽車通過充換電設施與供電網絡相連,主要包括智能有序充電、雙向充放電(V2G)等形式。
記者了解到,通過構建新能源汽車與供電網絡的信息流、能量流雙向互動體系,車網互動可以有效發揮車載動力電池作為可控負荷或移動儲能的靈活調節能力。
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副秘書長仝宗旗在接受采訪時指出,車網互動這一技術基于新能源汽車電池的充放電能力,可以為電網提供靈活調節支撐,實現電力系統的削峰填谷,尤其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爆發式增長的背景下,可有效緩解電網集中充電壓力,促進新能源電力的高效消納。
“以上海為例,上海已累計推廣新能源汽車超160萬輛,疊加智能有序充電技術的推廣及需求響應市場的成熟運轉,使其具備承擔試點的基礎優勢。”國網上海市電力公司營服中心智慧能源中心副主任俞倩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已經搭建起了較為完善的充換電資源參與需求響應市場的路徑,去年迎峰度夏期間,充換電最大響應負荷超17萬千瓦,展現了車網互動的實際價值。
中汽中心資深首席專家、中國汽車戰略與政策研究中心總工程師吳松泉表示,截至2024年底,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3140萬輛,中國汽車戰略與政策研究中心基于此保有量測算,2030年新能源汽車年充電量約為2500億千瓦時,占當年社會總發電量的2.2%。然而,新能源汽車規模化無序充電將給電力系統供需平衡帶來巨大壓力,車網互動大規模推廣應用的必要性突顯。
“通過規?;茝V應用,車網互動可以為電力系統調控提供新的調度資源,避免電網的過度投資。根據中國汽車戰略與政策研究中心預測,到203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將超1億輛,理論上可形成約10億千瓦的電網調節能力,整體規模十分可觀。同時,通過車網互動可讓新能源汽車用戶獲得一定的電網能源互動收益,提升新能源汽車產品競爭力。”吳松泉說。
企業積極布局應用試點
在相關政策和市場需求的推動下,不少企業正積極對車網互動項目進行布局與技術探索。
3月28日,南方電網公司組織開展國內首次車網互動跨省聯動,活動范圍覆蓋廣東、廣西、云南、貴州、海南五省區的63個城市,超10萬輛次電動汽車參與。
“本次活動促進消納新能源電量50萬度,相當于5萬戶家庭一天的用電量,車主獲得收益超40萬元。南方電網經營區自去年5月開展車網互動以來,已累計促進消納新能源電量800萬度。”南方電網公司市場總監李敏虹介紹。
“此次試點過程中,特來電共牽頭或參與超過8個試點項目,依托其在充電網建設、車網互動技術及運營經驗方面的積累,特來電目前正在V2G充放電設施、光儲充放一體化充電站、微電網、虛擬電廠等方面的建設與運營上加大布局。”特來電副總裁龔成明在接受采訪時表示。
蔚來汽車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正與北京電力公司合作開展“北京市基于新型儲能的V2G車網互動協同調控試點項目”的研究,已在北京通州的宋莊地區投運一套蔚來第三代雙向換電站,探索雙向換電站在臺區配電網動態支撐與電壓治理中的應用效果。
“我們此次入選的試點項目是基于新型電力負荷管理系統的城市車網互動綜合試點項目,預計今年下半年開始項目運營。該項目將通過車網互動公共服務平臺,整合公共區域、公交場站、園區、居民社區、換電站等7類充換電資源參與電網雙向充放電,為電力系統提供更多的靈活性支撐。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擴大試點范圍,在技術、標準、市場機制等方面加大研究力度,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車網互動規?;瘧冒咐?。”俞倩雯說。
南方電網公司表示,將以入選首批車網互動規模化應用試點為契機,充分發揮央企平臺作用,持續完善市場機制,推進電動汽車與電網融合互動,助力新型能源體系和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為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提供支撐。
大規模應用有待多方齊發力
部分業內人士指出,車網互動的進一步落地還存在部分瓶頸,電池壽命不足、商業模式不明確、標準規范不統一等問題,制約了技術的應用,需要多方攜手共同突破。
龔成明指出,車網互動可將電動汽車從“電網負擔”轉變為“靈活調節資源”,但其規?;l展仍需突破核心技術、標準體系和商業模式瓶頸。“一方面,在表后資源計量認證、負荷側調節資源高效接入電網等技術和管理上仍需進行突破,尋求經濟可靠的互動方案;另一方面,先導激勵政策、可持續化的市場政策、標準體系,以及由車企、保險等行業深入參與的車網互動生態,仍需不斷進行建設與完善,從而推動車網互動真正走向規模化、可持續發展。”
“針對現有問題,需要車企、電池廠商和研究機構等多方聯合起來,實現電池安全等核心技術的進一步突破。同時,需要構建可持續的發展生態,推動電網企業完善雙向電力交易機制,逐步減少對補貼的依賴。”仝宗旗說,“隨著《通知》發布的應用試點持續推進,車網互動技術從地方自主探索轉向全國性試點系統推進,規?;膽迷圏c可以加速現有問題的探索和突破,車網互動也進入發展的新階段,未來有望顯著提升電力系統韌性,并為全球交通能源融合提供‘中國方案’。”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印發《關于公布首批車網互動規?;瘧迷圏c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將上海市等9個城市以及“北京市基于新型儲能的V2G車網互動協同調控試點項目”等30個項目列入首批車網互動規?;瘧迷圏c范圍。多個企業也表示,將進一步布局車網互動技術和應用場景。業內人士指出,車網互動技術可以提升電網運行效率,通過規?;圏c加速探索車網互動落地模式,有望助力新能源汽車補能基礎設施的進一步完善。
車網互動推廣應用必要性凸顯
車網互動是指新能源汽車通過充換電設施與供電網絡相連,主要包括智能有序充電、雙向充放電(V2G)等形式。
記者了解到,通過構建新能源汽車與供電網絡的信息流、能量流雙向互動體系,車網互動可以有效發揮車載動力電池作為可控負荷或移動儲能的靈活調節能力。
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副秘書長仝宗旗在接受采訪時指出,車網互動這一技術基于新能源汽車電池的充放電能力,可以為電網提供靈活調節支撐,實現電力系統的削峰填谷,尤其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爆發式增長的背景下,可有效緩解電網集中充電壓力,促進新能源電力的高效消納。
“以上海為例,上海已累計推廣新能源汽車超160萬輛,疊加智能有序充電技術的推廣及需求響應市場的成熟運轉,使其具備承擔試點的基礎優勢。”國網上海市電力公司營服中心智慧能源中心副主任俞倩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已經搭建起了較為完善的充換電資源參與需求響應市場的路徑,去年迎峰度夏期間,充換電最大響應負荷超17萬千瓦,展現了車網互動的實際價值。
中汽中心資深首席專家、中國汽車戰略與政策研究中心總工程師吳松泉表示,截至2024年底,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3140萬輛,中國汽車戰略與政策研究中心基于此保有量測算,2030年新能源汽車年充電量約為2500億千瓦時,占當年社會總發電量的2.2%。然而,新能源汽車規模化無序充電將給電力系統供需平衡帶來巨大壓力,車網互動大規模推廣應用的必要性突顯。
“通過規?;茝V應用,車網互動可以為電力系統調控提供新的調度資源,避免電網的過度投資。根據中國汽車戰略與政策研究中心預測,到203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將超1億輛,理論上可形成約10億千瓦的電網調節能力,整體規模十分可觀。同時,通過車網互動可讓新能源汽車用戶獲得一定的電網能源互動收益,提升新能源汽車產品競爭力。”吳松泉說。
企業積極布局應用試點
在相關政策和市場需求的推動下,不少企業正積極對車網互動項目進行布局與技術探索。
3月28日,南方電網公司組織開展國內首次車網互動跨省聯動,活動范圍覆蓋廣東、廣西、云南、貴州、海南五省區的63個城市,超10萬輛次電動汽車參與。
“本次活動促進消納新能源電量50萬度,相當于5萬戶家庭一天的用電量,車主獲得收益超40萬元。南方電網經營區自去年5月開展車網互動以來,已累計促進消納新能源電量800萬度。”南方電網公司市場總監李敏虹介紹。
“此次試點過程中,特來電共牽頭或參與超過8個試點項目,依托其在充電網建設、車網互動技術及運營經驗方面的積累,特來電目前正在V2G充放電設施、光儲充放一體化充電站、微電網、虛擬電廠等方面的建設與運營上加大布局。”特來電副總裁龔成明在接受采訪時表示。
蔚來汽車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正與北京電力公司合作開展“北京市基于新型儲能的V2G車網互動協同調控試點項目”的研究,已在北京通州的宋莊地區投運一套蔚來第三代雙向換電站,探索雙向換電站在臺區配電網動態支撐與電壓治理中的應用效果。
“我們此次入選的試點項目是基于新型電力負荷管理系統的城市車網互動綜合試點項目,預計今年下半年開始項目運營。該項目將通過車網互動公共服務平臺,整合公共區域、公交場站、園區、居民社區、換電站等7類充換電資源參與電網雙向充放電,為電力系統提供更多的靈活性支撐。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擴大試點范圍,在技術、標準、市場機制等方面加大研究力度,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車網互動規模化應用案例。”俞倩雯說。
南方電網公司表示,將以入選首批車網互動規?;瘧迷圏c為契機,充分發揮央企平臺作用,持續完善市場機制,推進電動汽車與電網融合互動,助力新型能源體系和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為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提供支撐。
大規模應用有待多方齊發力
部分業內人士指出,車網互動的進一步落地還存在部分瓶頸,電池壽命不足、商業模式不明確、標準規范不統一等問題,制約了技術的應用,需要多方攜手共同突破。
龔成明指出,車網互動可將電動汽車從“電網負擔”轉變為“靈活調節資源”,但其規?;l展仍需突破核心技術、標準體系和商業模式瓶頸。“一方面,在表后資源計量認證、負荷側調節資源高效接入電網等技術和管理上仍需進行突破,尋求經濟可靠的互動方案;另一方面,先導激勵政策、可持續化的市場政策、標準體系,以及由車企、保險等行業深入參與的車網互動生態,仍需不斷進行建設與完善,從而推動車網互動真正走向規模化、可持續發展。”
“針對現有問題,需要車企、電池廠商和研究機構等多方聯合起來,實現電池安全等核心技術的進一步突破。同時,需要構建可持續的發展生態,推動電網企業完善雙向電力交易機制,逐步減少對補貼的依賴。”仝宗旗說,“隨著《通知》發布的應用試點持續推進,車網互動技術從地方自主探索轉向全國性試點系統推進,規模化的應用試點可以加速現有問題的探索和突破,車網互動也進入發展的新階段,未來有望顯著提升電力系統韌性,并為全球交通能源融合提供‘中國方案’。”
本文鏈接:http://m.020gz.com.cn/news-2-1667-0.html規模化應用試點公布 多方探索車網互動新模式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下一篇:人臉信息安全保護有了新辦法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