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貿易政策不確定性加劇的背景下,關稅政策給蘋果公司帶來的影響仍待進一步觀察。
4月14日,知名分析師郭明錤最新報告指出,蘋果自今年農歷年后便開始為美國市場備貨,目前約超過2個月的庫存,因此,關稅對2025年第二季度的美國市場銷售幾乎無影響。
不過,郭明錤強調,這種提前拉貨可能導致新舊款iPhone轉換期的供應鏈出貨衰退較往年更為顯著。此外,iPhone進口關稅由145%下降到原本的20%,表面上對緩解市場氣氛有幫助,但實際上這對蘋果仍是很大的壓力,否則蘋果不會從農歷年后就開始為美國市場備貨。
此前有報道稱,蘋果甚至采取極端措施,通過包機方式從印度iPhone制造工廠空運約600噸iPhone(約150萬部)至美國,以規避潛在的關稅沖擊。
Rosenblatt Securities預測,若未及時避稅,iPhone價格將在美國大幅上漲,對消費者沖擊巨大。郭明錤此前曾強調,關稅政策對蘋果無疑是負面影響,在美國市場,新款高階iPhone占比65%~70%,而高階用戶相對能接受蘋果漲價。
圖源:圖蟲網
然而,長期來看,蘋果仍需面對特朗普政府不斷變化的貿易政策。4月11日,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衛局(CBP)曾發布公告稱,將智能手機等產品移出125%對等關稅清單。但在近日,特朗普再次強調“關稅沒有例外”,包括電子產品在內。
美東時間4月13日下午,特朗普在社交媒體平臺上對豁免的消息表示,仍將在所謂的“國家安全關稅調查中”對半導體和電子產品供應鏈“重點關注”。
美國商務部長霍華德·盧特尼克也表示,針對電子產品及零部件的豁免只是暫時的,對電子產品征收的單獨關稅“很快就會出臺”。
郭明錤此前曾表示,中國組裝美國iPhone的生產線在4月9日停工,并認為其能否恢復運作可作為判斷美國是否取消對華關稅的信號。不過,供應鏈廠商隨后否認了停產傳聞,稱“該消息純屬誤傳”。
盡管蘋果近年來推動供應鏈多元化,但中國仍是其核心生產基地。而印度雖被視作潛在替代地,但目前產能仍無法完全滿足美國市場。美國銀行分析師Wamsi Mohan指出,在關稅政策出臺前,蘋果印度供應鏈今年的iPhone產能預期為約2500萬部。其中約1000萬部供應印度本土市場。如果把今年印度產的iPhone全部銷往美國,那也只能滿足50%的需求。
此外,也有分析師強調,在美國生產iPhone所帶來的成本上升,將遠超支付關稅的費用。因而,從長期來看,特朗普想要實現的制造業回流,至少在生產iPhone方面幾乎不可能。
(時代財經記者杜蘇敏 綜合自科創板日報、智通財經、財聯社、每日經濟新聞等)
本文鏈接:http://m.020gz.com.cn/news-2-1716-0.html蘋果難逃關稅沖擊?此前包機搶運150萬部iPhone進美,特朗普表態電子產品仍面臨關稅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