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落地應用進程加快,“深圳首批AI公務員上崗”的消息火爆出圈。
深圳市福田區近日上線福田區政務大模型2.0,率先推出基于DeepSeek開發的AI數智員工,首批70名已“上崗”。這些“新員工”分別負責11大類,覆蓋政務服務240個業務場景,包括公文處理、民生服務、應急管理、招商引資等。“新員工”的工作效率極高,公文格式修正準確率超95%,審核時間縮短90%,錯誤率控制在5%以內。
隨后,深圳官方解釋,AI數智員工只是公務員助手,是輔助角色,通過人機工作協同,提高工作效率,為基層減負。盡管如此,這一消息也足以震撼職場。
通過自動化處理,“AI員工”可以顯著縮短工作流程時間,提升處理效率。海量數據驅動之下,“AI員工”的決策精準性、科學性也得以優化,可以廣泛運用在多種工作場景。
實際上“AI員工”也算不上新鮮事。過去一年,騰訊、百度、阿里等多家互聯網大廠早已在各類業務上線“數字員工”。老板通過“AI員工”縮減人力成本,提升收益,自然成為現實選擇。這一市場的空間巨大。眾多創業者也躋身其中,掘金“AI員工”應用市場。
圖源:時代周報記者通過即夢制作
踩中時間差:大廠裸辭,靠“AI員工”年賺近300萬元
1996年出生的羽杰,已在深圳從事AI創業近兩年。2024年,他依靠出售“AI員工”已實現年入近300萬元。
羽杰告訴時代周報記者,他曾多家互聯網大廠工作,具備技術背景,有AI相關項目經驗。2023年4月,他看好AI前景,果斷辭職,投身AI智能體創業。
他先是自己一個人單干了大半年,搭建好公司網站和業務框架,剛開始客戶只有零星幾人。2023年底,他又拉來老同事加入,目前公司已是10人小團隊,不少成員來自騰訊、字節、阿里等大廠,均是技術人員。
羽杰是最早的一批AI智能體創業者。
2023年,全球掀起AI浪潮。上半年,業內對AI的探討普遍集中在比拼大模型的算力大小,下半年又集中在細分領域的行業大模型和AI商業變現的可能性。2023年7月,深圳投控資本投資總監楊帆就曾對時代周報記者預測道:“從行業脈絡上看,下一個熱點應該是向量數據庫和智能體。”
2024年,李彥宏在百度的Create AI開發者大會上發布智能體開發工具Agent Builder,國內才有智能體概念。同年于上海舉辦的WAIC(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智能體成為AI話題焦點,智能體成為風潮。
羽杰的AI智能體創業,比國內多數大廠的智能體產品發布節點提前了一年左右。
起得早,讓羽杰快速實現了商業變現。羽杰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公司2024年開始商業化,全年營收近300萬元,收入模式較為多元,包括訂閱付費、私有化部署、定制化開發和按量付費。
其中,僅按調取量付費的用戶有10萬人,基本來源于業內技術社群的自然流量。企業級客戶有200家,其中80%為中小企業,20%為行業頭部企業,對AI員工有定制服務需求的企業約20家,客單價2萬~20萬元不等。
整體上,羽杰公司60%的年營收來自“AI員工”業務。此外,2025年開年后,DeepSeek大火,又給公司新增6~7家客戶。
業內早有公司大力推動“AI員工”業務。
2021年初,科技公司小冰躍動已提出AI數字員工概念。小冰躍動CEO徐元春告訴時代周報記者:“目前有幾種不同的收費方式,大企業有定制化需求,因此收取定制創建費、流量調取使用費,通常一次性購買成百上千個員工,每個“AI員工”每年費用約5000元。”
“中小商家則可能更多采用租賃模式,按月付費,“AI員工”就像外包員工在賺月薪,每人一年只需幾百元。”徐元春透露,目前公司的To B(企業級服務)業務的營收中,約90%都來自于“AI員工”。
智能擬人化的效果也讓“AI員工”降本增效的作用日益提升。羽杰的一名護膚品行業企業級客戶曾告訴他,不久前,由于AI客服對護膚問題的解答十分耐心詳盡,以至于消費者把AI客服當成真人員工,甚至在結束咨詢后發紅包感謝。
羽杰告訴時代周報記者,經嚴格測算,目前AI銷售員工在原有基礎上能額外提升10~30%的成交量。
先行者有先行的優勢。科大訊飛2021年對數字員工應用展開探索,目前已孵化5大應用場景的數字員工。科大訊飛數字員工業務部總經理湯熙告訴時代周報記者,目前,科大訊飛數字員工相關解決方案已在能源、煙草、金融、建筑、醫療等多個行業落地。
以國家能源集團物資公司合作為例,基于招標采購場景下的科大訊飛智能評標數字員工應用于2023年正式上線,運行至今已處理超8.5萬單業務,智能評審綜合準確率高達97%。
“機器替人”陷阱:半年沒賺一分錢,還要提供免費咨詢
羽杰的客戶賀文謙,也是AI創業者。
1982年的賀文謙,是一名連續創業者,具備多年的教育行業整體運營經驗。他信奉“科技是發展的動力”,看好“機器代替人工”。AI熱潮來臨之初,賀文謙就發現AI具有針對性和主題性的連續對話能力,這將創造巨大的市場機遇。2023年4月,他決定嘗試“AI員工”方向的創業。
起初,賀文謙把公司戲稱為“紅翔職業技術學校”,意為像藍翔職業技術學校教人開挖掘機讓人工智能也具備一定的素養,快速上崗,為給企業賦能。正式的命名是ASC(Ace Sales College),即王牌銷售訓練學校,他希望訓練出“AI王牌銷售”。
2023年,AI技術迭代加快。創業第一年,賀文謙平均每天睡眠時間只有4小時,他要大量惡補AI、計算機等相關的技術和行業信息。
管理“AI員工”要搭建后臺,賀文謙曾找過3個方案商報價,報價十幾萬元至幾十萬元不等。正愁報價過高的他,此時遇到了羽杰。最終,羽杰提供的入門級通用版只收費19元,就可以解決問題。
圖源:時代周報記者攝 賀文謙位于深圳青年夢工場的工位
“AI員工”業務的變現之路并不一帆風順。
他告訴時代周報記者,一名客戶起初的態度極為熱情,賀文謙決定開發對方所需的小眾領域“AI員工”。研究半年后,他突然意識到“一直白干活,一分錢進賬沒有”,客戶甚至沒有提供相關的行業素材用于AI訓練。而后,賀文謙又發現對方的業務存在潛在風險,選擇終止合作。
對于這段經歷,賀文謙總結說:“有些坑總要踩過才知道,當時覺得客戶描述得太誘人了,不去試一試也不甘心。”
市場教育成本過高,也是賀文謙的苦惱。
“剛開始,很多客戶并不知道‘AI員工’到底有什么用處。同時,大家對AI的期待又非常高,很想嘗試和公司業務結合。”賀文謙告訴時代周報記者,“我們要花很多時間科普或提供免費咨詢服務,客戶同意使用后,又要花大量精力了解業務和‘AI員工’的契合點。”
一番操作之后,他卻發現,客戶往往并不了解業務和AI的結合點。
“現在我們寫了一份需求排查表。客戶找來,先對照閱讀解答基礎疑惑,了解自身業務和AI的關聯度,基本確認可以使用后,再談‘AI員工’定制。”賀文謙嘆氣道。
業務逐漸發展,2024年賀文謙最多擁有過10多家企業客戶。但伴隨服務期結束,陸續停止合作,一方面由于客戶溝通成本居高不下,另一方面賀文謙判斷這樣的商業模式始終處于中間狀態,變數大。
圖源:時代周報記者攝 賀文謙最新生產的AI硬件產品
2024年7月,賀文謙認識了現在的搭檔阿偉和老宗,搭檔們主要研究出海和硬件方向,交流時聊到硬件出海模式以及作為父母都愿意花錢給孩子買故事機的需求,于是迅速想到可以做講故事的AI硬件。?
交流當晚,賀文謙就做出BP(商業方案)并繪制出原型圖,很快進入生產。目前,產品已交付第一批測試的種子用戶,接下來將嘗試批量生產。創業方向也從“AI員工”向軟硬件一體化產品(類似AI玩具)調整。
多名業內人士堅定看好“AI員工”的前景。
徐元春認為:“人類員工中如果有100個銷售,肯定只有幾個頂級銷售。但數字員工由于數據和知識在后臺打通,一個員工獲得信息和知識的提升,整體模型能力都會提升。”
艾媒咨詢此前一份《2023年中國虛擬人產業發展與商業趨勢研究報告》曾預測,2025年中國虛擬人帶動產業市場規模和核心市場規模將分別達到6402.7億元和480.6億元。而在徐元春看來,今年全球有望達到萬億元市場規模。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羽杰為化名)
本文鏈接:http://m.020gz.com.cn/news-2-815-0.html“顆粒無收”與“年入百萬”!“AI員工”制造商的兩極體驗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