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3月11日,美股三大股指收跌,但中概股卻逆勢上揚,成為市場的一抹亮色。納斯達克中國金龍指數上漲近3%,其中,激光雷達龍頭企業禾賽科技股價上漲超50%。
這一亮眼表現的背后,是禾賽科技發布的2024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未經審計財報。財報顯示,公司實現全年營收20.8億元,同比增長10.7%;第四季度單季營收7.2億元,同比增長28%,環比增長33%;全年實現Non-GAAP凈利潤1370萬元,成為全球首家全年盈利的上市激光雷達企業。
禾賽科技的故事始于2013年。那一年,三位“85后”學霸——李一帆、孫愷、向少卿,在美國硅谷最大的城市圣何塞相聚,懷揣打造一家“十億美元公司”的夢想,點燃了創業的火種。2014年,三人回國創立禾賽科技,并分別擔任首席執行官、首席科學家和首席技術官。
創業初期,禾賽科技聚焦于氣體檢測設備的研發。然而,團隊很快意識到,僅憑這一領域難以實現“十億美元公司”這一宏大目標。2016年,隨著自動駕駛浪潮的興起,他們將目光轉向激光雷達技術,并于當年10月推出首款產品。
這一轉型成為公司發展的轉折點。此后,禾賽科技接連發布多款激光雷達產品,迅速應用于智能駕駛車輛、無人配送車和智能機器人等領域,并獲得百度、小米產投、美團、博世、光速、啟明創投等知名企業和投資機構的青睞與注資。
經過近十年的發展,2023年2月,禾賽科技在美國納斯達克成功上市,成為“中國激光雷達第一股”。
“價格減半不影響利潤率”
國金證券分析指出,全球范圍內僅有約8家企業具備前裝量產車規級主視激光雷達能力,其中具有市場競爭力的主流企業為速騰聚創、禾賽科技、華為和圖達通四家。進一步來看,圖達通目前僅鎖定蔚來一家車企客戶,華為則主要依托ADS全家桶為生態車型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而獲得多家車企認可、產品兼具性價比的頭部玩家僅剩速騰聚創和禾賽科技。
高工智能汽車數據顯示,2024年國內乘用車前裝標配激光雷達交付量達155.8萬臺,其中速騰聚創以約33.4%的市場份額位列行業第一,禾賽科技和華為緊隨其后,市場份額分別為27.3%和26.1%。
禾賽科技聯合創始人及首席執行官李一帆表示,2024年激光雷達行業經歷前所未有的變革,從選配邁向標配,成為智能駕駛的必備安全件。禾賽科技產品交付量創下新高,迎來“里程碑式的突破”。
事實上,禾賽科技2024年第四季度交付22.21萬臺,同比增長153.1%,超過2023年全年;2024年全年激光雷達出貨50.19萬臺,同比增長126.0%,連續4年實現交付量翻倍。其中ADAS激光雷達交付量為45.64萬臺,同比增長134.2%。今年,其激光雷達出貨量預計將達120萬臺至150萬臺。
東吳證券研報指出,車企競爭已進入智能化下半場。此前,比亞迪宣布“天神之眼”智駕系統將覆蓋10萬元、15萬元、20萬元級車型全系標配,10萬元以下車型也將部分搭載;長安汽車宣布10萬元級車型配備激光雷達;零跑和廣汽豐田亦推出15萬元級激光雷達車型。考慮新能源車主力價格帶為15萬元—20萬元,20萬元以下銷量占比超6成,激光雷達將向中低價位車型滲透,2025年裝機增量空間可觀。
3月12日,禾賽科技工作人員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憑借創新產品ATX系列,禾賽正加速推動智能駕駛技術的普及與商業化落地。目前,ATX已獲得比亞迪、奇瑞、長城、長安、嵐圖等11家國內頭部車企的多款車型定點合作,將于2025年啟動大規模量產,并被多家主機廠規劃為2025年量產車型標配。
然而,今年年初,禾賽科技宣布將在2025年將激光雷達價格減半,引發市場對利潤率壓力的擔憂。
對此,上述工作人員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禾賽并非突然“將價格減半”。ATX在2024年4月推出時,定位就是比上一代產品AT128價格更低的產品,在性能不下降的情況下做到成本更低。“價格降低并不會降低我們的利潤率,反而會推動激光雷達需求的增長,打開更大的市場。我們認為如今兩百美金量級是一個合理的價格,是一個大家能標配的價格。”
具身智能激光雷達短期需求受限
禾賽科技也在試圖擴展業務版圖。
據該工作人員透露,除出行領域外,其XT系列正為宇樹科技機器人提供領先的3D感知技術。
東吳證券研報指出,激光雷達在機器人領域應用前景廣闊,其成本降低與性能提升將推動其在機器人感知方案中的滲透率持續提高。隨著機器人應用場景向復雜、開放環境擴展,對高精度、零盲區和高可靠性感知的需求日益增加,單臺機器人搭載的激光雷達數量有望隨之增長。
然而,TrendForce集邦咨詢分析師喬安然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人形機器人產品中,以深度相機為主的多傳感器融合方案仍是主流視覺技術路線,即深度相機結合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及超聲波雷達等傳感器。國產企業如宇樹科技和智元機器人的人形機器人產品,就均搭載3D激光雷達。相較于視覺傳感器,激光雷達具備更廣的測距范圍和更小的測距誤差,適配中高速運動場景和高復雜環境,“但激光雷達的成本較高,大疆和速騰的3D激光雷達單價在4000-5000元左右,比其他傳感器價格高出兩倍甚至更多。”
芯謀研究高級分析師呂琦娃進一步指出,由于成本優勢,在常規場景和市場中,機器人主流視覺方案仍以多傳感器融合技術為主,但在特殊場景和高性能產品線中,激光雷達依然不可或缺。
未來,若具身智能機器人要實現量產并走向消費市場,激光雷達需進一步小型化、提升可靠性并降低成本,同時與深度相機、RGB相機等協同工作,構建全天候、高精度的3D感知能力,形成超級傳感器融合解決方案。
數據顯示,2024年12月,禾賽科技面向機器人市場的激光雷達單月交付量已超過2萬臺。展望2025年,其JT系列預計將為MOVA智能割草機器人交付超六位數的訂單。禾賽科技進一步透露,“2025年全年,機器人領域激光雷達出貨量預計將達到20萬臺。”
對此,創道硬科技創始人步日欣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則表示,2025年人形機器人難以實現大規模放量,主要是人形機器人能力受限,距離實際應用場景落地仍有距離,因此對激光雷達的需求增長或將有限。
喬安然認為,目前人形機器人行業處在商業化初期,人形機器人產量較少,產品的視覺方案繁雜多樣,傳感器類型和數量尚未形成定局,人形智能機器人對激光雷達需求量主要看各家整機廠自主選擇的技術路線。
本文鏈接:http://m.020gz.com.cn/news-2-981-0.html押注機器人賽道,單月交付超2萬臺后,禾賽科技增長受限?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