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是我國傳統優勢產業,涵蓋原輔料制造、紡織制造、服裝生產等多個環節。經過多年發展,我國已建立起全球最完備的自主化現代紡織產業體系,紡織工業生產制造能力與國際貿易規模長期居世界首位。
如今,在新技術賦能下,紡織行業實現創新發展。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端小平表示,紡織行業新質生產力正驅動產業生態發生深刻變化。
強化自主創新
在日前舉辦的2025中國國際服裝服飾博覽會(春季)上,一眾服飾品牌、科技型企業競相亮相,展示科技賦能紡織服裝行業最新成果,折射出紡織行業向新發展趨勢。
在創新引領下,紡織產業加快邁向高端領域。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表示,新技術、新材料、新產品持續涌現,對戰略產業、未來產業形成有力支撐。高性能纖維、高端裝備、高端產業用紡織品自給率持續提升。合纖單體原料、綠色染料、助劑、油劑等大面積實現自主技術突破和進口替代。
多功能納米纖維呼吸膜是一種具有微孔結構的薄膜材料,具備防水透濕性、防風保暖性、化學惰性、高阻燃性和耐高低溫等性能。上海漢圃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銷售王明宇說,近年來,企業加大在增強型多功能納米纖維呼吸膜材料技術領域的研發投入,成功開發并生產了多款材料,構建了以自主原創核心技術、核心產品以及系統解決方案為基礎的完整產品與服務體系。
“隨著戶外運動的火爆,戶外裝備消費需求旺盛,企業迎來新發展機遇。接下來,將進一步加大紡織材料的自主創新力度,開發滿足不同場景需求的新型產品。”王明宇介紹,在大眾消費領域,多功能納米纖維呼吸膜能滿足冰雪運動類滑雪服、沖鋒衣、帳篷、背包、睡袋、釣魚服等產品的需求。
實現自主創新,不能只靠企業單打獨斗。采用產學研合作模式,提升產品質量,增強市場競爭力,成為紡織產業發展新趨勢。
廣州市匯美時尚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曲晶介紹,為進一步提高穿著舒適度,企業與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針對原材料展開研發合作。經過培育,產出的原棉品質一致性好、含雜少、三絲低。企業還與國家棉花產業聯盟聯手,開啟從種子到棉花、紗線、面料全產業鏈的數智化、高標準化應用。
邁向智能化
“AI正成為紡織服裝行業發展變革的重要驅動力。”中國服裝協會常務副會長謝青表示,在AI、大數據、智能制造等新技術推動下,行業正在向智能化、個性化、高效化的方向發展。
在2025中國國際服裝服飾博覽會(春季)現場,記者看到設計師正借助AI進行服裝設計:輸入“設計一組符合當下潮流趨勢的新款運動衛衣”指令后,系統實時抓取社交媒體與電商平臺數據,生成數十款潮流設計草圖,并通過高精度3D仿真引擎,自動匹配面料物理屬性與版型參數,生成可即時審版、可直連生產的數字樣衣。點擊其中一張草圖,可以顯示該款衛衣的成本區間、零售價建議、核心賣點等信息。
這是由Style3D(凌迪科技)研發的時尚行業通用型AI智能體DeepModa內測版,根據用戶需求可展示智能創作的全過程。
據介紹,AI還能完成自動解析設計手稿,結合版型數據庫,生成適配多種體型的版型;通過3D物理仿真預演樣衣效果后,系統自動生成標準化工藝單,并同步至工廠系統。
“盡管3D技術已被部分企業用于設計提效,AI在時尚領域嶄露頭角,但仍面臨諸多挑戰:設計環節依賴人工反復修改、生產流程信息割裂、營銷退貨率居高不下等。”Style3D創始人兼CEO劉郴說,AI與3D的深度融合,是時尚產業數字化的發展方向。3D技術構建了服裝的數字孿生,而AI使其更智能。二者結合,才能解決行業分散性高、數據割裂、人才短缺等長期痛點。
除創意設計外,AI還在多個方面為紡織服裝企業發展賦能。謝青表示,在生產制造環節,AI可以優化供應鏈管理,提升生產效率,降低庫存壓力。在營銷和銷售環節,AI也可以通過精準營銷、個性化推薦等方式提升消費者體驗,幫助企業實現更高效的市場觸達。
以飛書為例,產品通過“AI+協同”工具,重塑設計、生產、營銷全流程,已服務多個服裝品牌,覆蓋用戶洞察、生產供應鏈管理、全域營銷等場景。飛書消費及醫療健康行業總經理付雪冬表示,人工智能技術幫助企業優化供應鏈管理,推動服飾生產從“規模制造”轉變為“小單快返”模式,實現從需求到生產的快速匹配,提升供應鏈響應速度。
AI在品牌門店應用也越來越廣泛。飛書消費行業解決方案相關負責人說,門店應用主要體現在智能導購、銷售分析、庫存優化等方面。AI可以直接提供熱銷商品推薦,導購只需要輸入簡單的關鍵詞,就能馬上獲取店內最暢銷的款式,提高銷售效率。AI還可以做銷售分析,把顧客的評價實時反饋給總部,分析哪些商品賣得好,哪些商品滯銷,及時調整陳列和庫存。
加快綠色轉型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作為傳統產業,紡織行業存在高耗能、高污染問題,制約產業可持續發展。建立碳足跡管理體系,是紡織行業加快綠色轉型、邁向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一步。
2024年12月,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啟動《紡織服裝行業碳足跡管理體系》系列標準的編制工作,政策引擎與標準規范正在共同助力企業由碳足跡轉向碳管理,提升環境績效和市場競爭力。
中國紡織信息中心可持續發展合作部助理研究員孔衍介紹,為推動行業綠色轉型,中紡聯開發了數據化工具――LCAplus平臺。該平臺為一站式產品碳足跡測評、認證和標簽推廣的數字化產業級平臺,幫助企業便捷地管理和披露產品的環境信息,優化產品設計和生產過程,提供全方位的產品環境績效數字化服務。
此前,鄂爾多斯集團發布數據顯示,同一件重量為200g的女裝全成型針織羊絨衫全生命周期碳排放,2023年通過線上電商和線下銷售產生的碳排放相較于2022年均下降2.16千克二氧化碳當量。在原絨獲取、染絨、紡紗、針織等環節已實現碳減排,其中生產環節的碳排放下降達11.43%。近年來,鄂爾多斯集團在源頭牧場管理建設、原料采選制造、產品設計生產及品牌銷售推廣的全產業鏈中,推進可持續科技及工藝創新,努力降低碳排放,實現低碳循環發展。
“目前全行業已形成協同推進的綠色轉型格局。行業轉型已突破單點創新階段,亟需構建共生型綠色產業鏈生態體系,通過系統性重構實現產業整體躍升。”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閻巖說。(記者潘卓然)
本文鏈接:http://m.020gz.com.cn/news-3-544-0.html紡織服裝行業智慧煥新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下一篇:華美襯衫潮 不羈繁復愛自由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