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報新聞評論員 張靜寧
當985/211大學生的招聘要求,出現在海底撈外送員的招聘廣告上時,意外、質疑、不滿和理解等多種情緒,出現在了網絡討論聲中。一部分網友驚訝于“外賣又不是什么高技術含量的工作,這樣的招聘需求是一種人才浪費”,還有一部分網友感嘆“就業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高學歷畢業生也不得不選擇低技能職業”。
其實在海底撈的這條招聘廣告中,985/211大學生并非外送員的準入門檻,而是標明持有這樣學歷的應招者入職后會有額外的福利待遇。即便如此,仍然不能平息網友們的爭議。這要從招聘雙方截然不同的視角談起。
對于用人單位來說,以學歷和具體技能為標準,設置一定的篩選條件,是用人單位對人才資源的爭奪。雖然學歷不能與能力畫等號,但高學歷的求職者背后往往蘊含著更多的潛能,比如更好的人際資源、更優秀的學習能力和更認真努力的工作態度等。為此,用人單位設置額外的福利待遇,甚至晉升通道來吸引人才,也有其存在的道理。
而對于求職者和網友們來說,討論最多的其實還是對學歷浪費和職業匹配的爭議。在很多網友心中,高學歷的人才應該做更多技術含金量更高的工作,方可回饋多年苦讀的努力,也能夠凸顯自身的學歷價值。但海底撈的外送員這一職業顯然與體力勞動密切相關,此崗位的工作人員似乎只是需要更多的體力和一些基本技能,而非學歷,這難免有點“大材小用”了。
關于招聘標準的討論,近幾年,借由不同的新聞事件不斷地出現在輿論場中。這向我們展現著當下用人單位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也是一個打破很多求職者心中傳統就業標準的契機。對此我們不妨拋開固有觀念,重新看一看招聘這件事。
最理想的招聘其實是找到用人單位與求職者的契合點,雙方都能為彼此帶來發展前景和利益。從這個角度來說,用人單位無論是衡量才能還是競爭資源,其實都可以有不同的維度和“參數”,將有血有肉、有不同知識背景、能力水平的人抽象地貼上985/211、本科、專科這樣的標簽,反而可能會錯失人才。而求職者不論學歷,如果愿意接受低技能的崗位作為人生職業規劃的起點,并能夠在長期的職業規劃中實現個人價值、提高專業技能,那么更談不上學歷浪費和資源錯配。不論是學歷、家庭還是性別、年齡,找到個人能力與市場的結合點,才是職業價值真正的所在。
本文鏈接:http://m.020gz.com.cn/news-4-2154-0.html海報時評丨討論海底撈“大材小用”的癥結何在?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