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3月13日電 題:中國品牌出海結構更優、新意更足
作者 王微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二級研究員、原所長
王微
2024年,中國品牌出海再上新臺階。根據中新經緯研究院與國家廣告研究院聯合出品的報告《中國品牌出海十大案例》(以下簡稱《報告》),2024年,中國品牌全球化進程加速,出海品牌數量與行業領域顯著擴大,從傳統制造業品牌到新興消費品牌、科技品牌、服務品牌等均加速布局海外市場。
品牌出海呈現新特征
在供應鏈產業鏈協同推進下,近年來中國品牌出海格局出現重要變化,正在改變以往中低端產品、勞動密集型產品、模仿式創新產品為主的形象,品牌出海展現出一些新特征:
一是結構更優。中國出海品牌從傳統商品領域,向新技術、新賽道、新領域拓展,智能設備、數字文娛、新能源汽車與消費電子等表現亮眼,微短劇和游戲等文化產品出海熱點事件不斷,出海品牌行業結構不斷優化。即使在傳統領域,中國品牌出海也傾向于技術引領,例如,在家電領域,海爾的智慧家庭生態、海信的全屋能源方案,都從單一硬件向場景化解決方案轉型;在汽車領域,沿著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道路,新能源汽車出海展現出強勁動力。
二是主體更強。在國際市場中,中國品牌的整體規模、實力和影響力越來越大。除了傳統的制造業上市公司外,在一些新領域中,出海品牌的實力和影響力也顯著提升?!秷蟾妗凤@示,跨境支付規模激增,助力全球貿易更通暢;依托跨境電商,中國中小企業在全球化浪潮中展現出強勁的出海動能。
三是“新”意更足。在行業覆蓋面上,從過去日常吃穿用的基本生活用品出海,向前沿科技產品、服務產品以及如鋰電池等中間產品出海拓展;從技術創新的角度看,入選《報告》的十大案例中,相關智能設備、汽車、家電品牌等在行業技術創新上處于領先地位,以技術迭代與場景創新驅動了品牌成長;從品牌角度看,特別是在跨境電商平臺的支持下,中小企業品牌出海更加便利,發展空間得到較大拓展,也促進了許多新消費品牌的不斷涌現。
四是伙伴更多。目前,我國是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伙伴,出口覆蓋面從傳統歐美市場更多向新興市場拓展,與貿易伙伴的聯結也越來越緊密。中國品牌出海的過程中,“朋友圈”越來越大,帶動性也越來越強。
品牌出海質量提升的關鍵因素
中國品牌出海邁上新臺階,整體質量和競爭力提升,與中國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日益完善和不斷升級的制造業優勢,以及科技創新能力的不斷提升密不可分。
我國擁有全球最大、最豐富的制造業體系,且在出口領域中,高品質、高端制造業出口增長明顯,2024年機電產品的中高端裝備出口增長超四成。
創新投入不斷增長也為中國品牌的出口增添力量。國家高度重視科技創新,政府及資本市場對中國產業創新投入持續增加,加速了創新技術產業化,搶占全球科技創新的前沿領地。中國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也使得科技創新在產業化后,能夠讓中國品牌加速形成規模優勢,打造出競爭優勢與成本優勢。
此外,中國品牌多年來在參與全球競爭的過程中,通過向全球先進企業、先進技術學習,自身的制造能力、管理能力、營銷能力和對國際市場的把握能力都在提升,為中國品牌更好地走向目標市場提供助力。
積極應對品牌出海挑戰
當前百年變局持續演進,中國企業的品牌出海之路既充滿了機遇,也面臨諸多挑戰。筆者認為,企業還應至少在以下方面作出提升,以應對品牌出海挑戰。
在合規性方面,中國品牌出海應全面了解目標市場國家的法律、文化和商業環境,制定相應的合規策略,確保品牌在海外市場合法運營和長期發展。比如熟悉了解當地的知識產權、數據隱私、產品合規、廣告營銷、消費者保護等規定。
在本地化方面,從《報告》中可以看出,許多中國品牌通過“本土化敘事”、強調品牌形象和當地文化融合,構建了品牌信任的紐帶。后續,還應更積極地利用本地的人才、本地市場、本地優勢,來實現中國品牌與當地市場間的互促式發展。
在品牌傳播方面,應當提高品牌聲量,并向“聲譽沉淀”邁進。許多中國品牌在國際市場面臨知曉度不高的問題,可以通過與當地主流媒體建立良好關系,合理利用目標市場的主流社交平臺進行品牌傳播,講述品牌、樹立品牌形象。從國家角度看,也應為出海企業品牌傳播提供更多渠道,幫助出海企業在國際市場站穩腳跟。(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張芷菡
本文鏈接:http://m.020gz.com.cn/news-4-3957-0.html王微:中國品牌出海結構更優、新意更足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