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國家衛健委、國家中醫藥局聯合發布《流行性感冒診療方案(2025年版)》,新增瑪巴洛沙韋、法維拉韋兩種抗流感病毒藥物,并明確不建議聯合應用相同作用機制的抗病毒藥物。
對比《流行性感冒診療方案(2020年版)》,新版方案進一步完善了發病機制、病理以及兒童和老年人流感臨床表現、并發癥,增加了臨床輕型和中型分型標準,完善了重型和危重型標準;并細化了抗病毒治療原則以及重癥病例呼吸、循環等支持治療措施,對流感中醫辨證治療予以調整優化。
新版診療方案明確了我國目前已上市的對流感病毒敏感的3種藥物:神經氨酸酶抑制劑、RNA聚合酶抑制劑和血凝素抑制劑,具體包括奧司他韋、帕拉米韋、扎那米韋、瑪巴洛沙韋、法維拉韋、阿比多爾。
對比2020年版方案,新版方案新增瑪巴洛沙韋、法維拉韋兩種藥物,刪除了金剛烷胺、金剛乙胺兩種藥物。
對此,北京佑安醫院感染綜合科主任醫師李侗曾表示,瑪巴洛沙韋是一種RNA聚合酶抑制劑,2021年在我國獲批上市,目前用于5歲及以上人群抗流感病毒治療。李侗曾提醒,治療5歲以下的流感患兒仍應使用奧司他韋,孕婦和哺乳期女性抗流感病毒治療也不建議使用瑪巴洛沙韋。
法維拉韋也是一種RNA聚合酶抑制劑,2020 年在我國獲批上市。從作用機制而言,該藥對治療流感病毒有效。但該藥僅限于其他抗流感病毒藥物治療無效或效果不佳時,治療成人新型或再次流感,臨床使用相對較少。
“在抗病毒治療方面,新版方案對臨床醫生的指導意義更強了。”李侗曾說,臨床中,一些醫生面對流感重癥病例時,可能使用多種抗病毒藥物聯合治療,或增加藥物劑量。但實際上,沒有證據顯示聯合治療、劑量加倍有更好的治療效果。新版方案首次明確“不建議聯合應用相同作用機制的抗病毒藥物和增加藥物劑量”,對流感治療做出進一步規范,保障了患者醫療安全。
據解放日報·上觀新聞報道,南京的張女士日前出現了發熱、咳嗽、全身酸痛等一系列癥狀,被確診為甲流。經過治療之后,她的病情逐漸好轉,然而她突然發現自己的左臉僵硬,無法正常微笑。
社交媒體上也有不少網友有類似經歷。
圖:社交媒體截圖
南京一家醫院神經科近期接連接診了多例面神經炎患者,他們大多在7—10天前感染過流感。醫生介紹,流感病毒不僅會引起呼吸道癥狀,還可能對神經系統造成影響。
神經內科焦冬生主任表示,近期科室已經接診多例類似患者,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在流感發病后不久,出現了面神經炎的癥狀,“包括嘴角歪斜,眼睛閉合困難,出現大小眼,額紋變淡或消失等,有部分患者還會出現舌前端味覺減退,喝水時漏水,甚至流口水的情況。由于面部肌肉癱瘓,病人進食時食物也容易殘留在口腔內,影響正常生活。”
通過治療,多數面神經炎患者可在7至10天內明顯好轉。如治療不及時,可能會有面部歪斜、肌肉無力等后遺癥。
據上觀新聞報道,長寧區天山中醫醫院針灸科主任曹蓮瑛表示,近期除了零星有患者自述面癱前約半個月有過流感病史,并沒有兩者的直接相關性。
曹蓮瑛進一步解釋,現代醫學對面癱病因尚未明確,但環境因素、病毒感染、面神經自身解剖因素、機體應急因素等均可能與之相關。“據門診統計分析顯示,勞累或精神疲勞是目前面癱發病的第一誘因,約半數患者病前有頭面部受涼史、約20%過度疲勞、約20%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因此,在她看來,流感病毒本身并非會直接導致面癱,但其帶來的疲勞、休息不佳、免疫力下降,都有可能成為面癱的誘因。
她介紹,目前面癱最主要分為兩類:貝爾面癱與亨特氏綜合征,前者的患者群體中約有三分之一短期內發生過感冒,后者則與帶狀皰疹病毒有密切相關性。“在治療中,如果沒有皰疹的體表癥狀,我們會按照規范化的治療路徑,不會考慮使用抗病毒藥物。”
在曹蓮瑛看來,面癱的預防倒是與各類上呼吸道感染相似。“中醫認為,面癱是由于人體正氣不足,面耳部遭受風寒襲擊,絡脈空虛,風邪寒邪趁虛入中,氣血痹阻而致使局部經絡淤滯,筋肌縱緩不收而致。每年秋冬季一降溫,面癱患者多了,感冒患者也多。氣溫的驟降、耳后部位吹風、年底應酬多飲酒多、壓力大睡眠不足,這些都是需要避免的。”
她建議,市民朋友們首先需要注意防寒保暖,駕車人群應關閉車窗以免耳后吹風;如進行高強度運動后出汗,不要沖冷水澡、洗冷水臉;體感疲勞者應充分休息,避免飲酒。“如果已出現面部的異樣感覺,應及時前往醫療機構就診,如果沒有獨立的面癱中心,可在耳鼻喉科、神經內科等接受規范化治療。”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主任醫師馬艷良介紹,從癥狀看,甲流主要累及全身,最典型的癥狀是高熱、全身肌肉酸痛。而普通感冒往往主要累及上呼吸道,主要以流鼻涕、打噴嚏、嗓子疼等上呼吸道癥狀為主。普通感冒通常是低燒,且持續時間短。
流感是自限性疾病,對于大多數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來說,是可以自愈的。輕癥或者不屬于高危人群的,可以選擇在家休息,對癥處理。一旦疾病進展比較快,同時又屬于重癥流感的高危人群,需要盡快就醫,以免耽誤病情。
馬艷良強調,針對甲流有很好的治療辦法,但要盡早就醫確診用藥。出現癥狀到用藥的時間間隔越短,藥物起效時間就越快。臨床上常說,要“抓住48小時治療黃金期”。
本文綜合自21財經客戶端、北京日報客戶端、國家衛健委網站、人民日報、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荔枝新聞、廣州廣播電視臺等
本文鏈接:http://m.020gz.com.cn/news-7-17388-0.html新版流感診療方案發布!多人甲流后面癱?專家提醒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