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近日,成都市衛健委網發布《成都市衛生健康委員會 成都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成都市總工會關于落實純母乳喂養產假有關事項的通知》,繼續明確實行純母乳喂養的女職工可在原有產" />
▲移動母嬰室。圖/IC photo
據媒體報道,近日,成都市衛健委網發布《成都市衛生健康委員會 成都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成都市總工會關于落實純母乳喂養產假有關事項的通知》,繼續明確實行純母乳喂養的女職工可在原有產假的基礎上增加一個月的純母乳喂養產假,用人單位應予以執行,并確保該期間女職工享受出勤待遇。
其實,早在1998年,成都市相關部門就下發過一份關于母乳喂養增加休假的通知,但原通知惠及的范圍限定在愛嬰醫院分娩,新通知擴大了受惠人群,哪怕沒有在成都分娩也不要緊,只要在成都兒保,也可以享受,如果兒保不在愛嬰醫院,還可以由區縣婦幼保健院開具證明。
此次,成都的這一政策擴容,讓更多符合純母乳喂養條件的女性享受額外產假,是對人口流動性的適應,有助于為更多育兒媽媽減負,也能在更大范圍推廣母乳喂養,促進母嬰健康。這項措施是對“鼓勵母乳喂養”的真正落地,實實在在地給了媽媽們一份“福利紅包”。
醫學研究普遍認為母乳喂養好處多,世衛組織建議“純母乳喂養到6個月,添加輔食以后,有條件的可以繼續哺乳到2歲及以上。”建議很美好,但很多人實現不了,其原因卻不全是認知問題或個體選擇。
比如,一般情況下,女職工順產產假98天,不足四個月就要上班,如果堅持母乳喂養,就不得不忍受生理不適,做一個“背奶媽媽”——帶好全套裝備,必要時擠出來,下班后再把母乳背回家。如果單位沒有母嬰室,這個過程只能在廁所狹小的空間里完成。
延長一個月假期,雖然不足以覆蓋母乳喂養時間,但已經是一種重要的政策支持。其價值,不只是讓媽媽們少負擔一個月“背奶”的艱辛,更重要的是,它在提醒家庭和社會,鼓勵母乳喂養,需要對媽媽們更多的關照。
堅持母乳喂養是需要成本的,不宜把壓力全甩給媽媽,她們本來就已經背負了太多。一份《2025中國新手媽媽現狀調查報告 | 看見母親的困境與希望》發現,超過一半的媽媽被睡眠問題困擾,而其中72.6%的原因是嬰兒的夜醒和夜間喂奶。
媽媽不是機器人,母乳喂養不是在媽媽身上安個開關,然后一鍵啟停。應該把母乳喂養看成是一個“系統”工程,媽媽的產后修復與身心狀況、爸爸的育兒態度與能力、家庭的支持力度、職場環境、社會氛圍,都在影響著母乳喂養能否順利實現,以及能堅持多久。
所以,母乳喂養不能只從科學育兒的角度倡導,還要從母親的角度提供安慰和支持,否則,會把善意的鼓勵變成沉重的心理負擔,讓那些因為各種原因沒能實現母乳喂養的媽媽們陷入自責。增加一個月產假,也相當于告訴全社會:母乳喂養這件事并不輕松。
當然,在執行過程中,不妨多聽聽媽媽們的反饋,在防止弄虛作假和流程簡化之間尋找平衡,防止原本為關愛的措施變成證明和審批的“迷宮”。此次成都出臺的這一政策對開具證明的流程做了詳細規定,包括產假證明應符合的特定格式要求等。這有助于確保審批的嚴謹性和證明的便利性。
此外,還要意識到,僅僅給媽媽延長產假是不夠的,需要防范相關措施帶來的“悖論”,即女性生育的福利增長卻變成一道背刺職場女性的利刃——福利越多,女性越不容易求職和晉升。包括母乳喂養在內的生育職責,并不只是媽媽一個人的事,若單位也為爸爸們提供更多陪產假,為男性承擔父親職責提供更靈活的育兒政策,那么職場對女性的偏見可能會相應減少,從而讓生育福利成為支持家庭、促進社會發展的積極力量,而不是阻礙女性職業發展的障礙。
撰稿 / 馬青(媒體人)
編輯 / 柯銳
校對 / 劉越
本文鏈接:http://m.020gz.com.cn/news-4-3976-0.html母乳喂養“增加一個月產假”,給媽媽的一份福利紅包|新京報快評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