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護資本市場平穩運行,“中國版平準基金”浮出水面;國家隊相繼宣布增持,為資本市場注入信心。《新聞1+1》連線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張明、對外經貿大學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院院長屠新泉,帶來分析解讀。
穩定資本市場
如何看待“國家隊”出手的時機和作用?
張明:最近兩天“國家隊”的出手非常及時,措施也非常有效。4月7日中國股市有一些下跌,但是4月8日上證、深證和北交所的指數都已經翻紅,這說明“國家隊”出手護盤,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4月2日特朗普挑起貿易戰之后,全球股市為之震動,美國、歐洲和亞洲的股市都有明顯下跌。為什么這次國家隊要迅速出手來穩定市場?因為股市是實體經濟的晴雨表,股市的漲跌和實體經濟的運行息息相關;而且股市和老百姓、企業的信心也高度相關。國家隊出手穩定股市,既有助于維持股市的平穩運行,幫助我們更好應對貿易戰的沖擊;同時也有助于穩定信心和預期,有利于下一步中國經濟的平穩發展。
平準基金是什么?
有何不可替代的作用?
張明:中央匯金公司是這一次進入股市、穩定資本市場的“國家隊”主要力量之一。中央匯金是由國家出資設立的國有獨資公司,也被稱為“金融國資委”,它代表中國政府來控股很多大型的國有金融機構,既包括商業銀行、證券公司、資產管理公司等。從2008年以來,中央匯金就一直為穩定中國股市作出了重大貢獻。因為它持有的資產種類豐富多樣,而且持有的資產規模非常龐大,有很強的實力來維持股市的穩定,因此被稱為中國的類“平準基金”。
什么是平準基金呢?它是一只由政府掌控的力量,在股市持續下跌的時候,通過低買高賣的策略購買市場上的比如說指數基金、行業ETF,甚至藍色龍頭股來穩住市場。就很多發達國家經驗來講,平準基金在維護股市的長期健康發展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當然,由于中央匯金公司還有很多其他職能,它還不算純粹意義上的“平準基金”,因此我們叫類“平準基金”或者準“平準基金”。
央行力挺中央匯金
如何維護資本市場平穩運行?
央行表示,“堅定支持中央匯金公司加大力度增持股票市場指數基金,并在必要時向中央匯金公司提供充足的再貸款支持”。這樣的表態對于資本市場穩信心、穩預期又能起到怎樣的作用?
張明:中央匯金公司雖然是實力非常雄厚的國有企業,但一家公司的力量終究是有限的,央行就不一樣了。央行可以向市場提供無限的本幣流動性,由央行向中央匯金提供再貸款支持,就意味著中央匯金公司可以借到很多的人民幣資金,進一步發揮穩定市場的作用。事實上,去年9月24日以后,央行就推出了兩項再貸款工具,金融機構可以用自己持有的股票、債券做抵押,向央行申請再貸款,投入股市來穩定股市。同時,上市公司也可以向央行申請上市公司股票的增持回購和再貸款。應該說央行的這兩項流動性工具,對于未來在遭遇重大外部沖擊的時穩定股票市場,提供了一個非常重要的緩沖期,可以說它事實上焊定了市場的底部。有央行的流動性支持,中國股市再跌也跌不到哪去。
央企密集宣布增持回購
為資本市場注入怎樣的信心?
張明:最近進入股市回購和增持的企業有兩類。
一類是上市的實體企業,比如說中石油、中石化等,它們在市場比較低迷,自己的股票價格也下跌的時候,通過回購股票,起到既穩定股票價格,也給持有者傳遞強烈信心的作用。上市公司看好自己的股票,這對于穩住投資者的信心是非常有幫助的。
另一類投資者,像中國國新、中國誠通,都是國有投資公司,它們本身主要的業務就是在市場上通過金融投資來獲得回報,因此這類公司增持了很多上市公司的股票、行業ETF指數基金,也發揮了“國家隊”的作用。
因此,這次我們“國家隊”出手,既包括監管機構,也包括國有投資公司,還包括國有上市公司以及一些其他類型的國有投資公司,可以說是全方位的出手,同仇敵愾應對貿易戰對中國股市的沖擊。正是因為這些多方力量,才可以合力幫助我們更好地穩定股市,這也反映了我們的體制在應對重大沖擊時的優勢。
應對美國關稅沖擊
政策工具箱里還有什么?
張明:應對貿易戰帶來的不利影響和沖擊,中國政府目前手里還有大量“工具”可以使用。
從財政部的角度來看,目前我們的中央財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僅在3%到4%,應該說還有擴大赤字的空間,我們的國債未來也有放量發行的空間,這些資金可以用來刺激實體經濟,刺激消費,幫助我們擴展基礎設施投資,當然它也會間接流入股市。
從央行的角度來講,現在降準和降息也都還有空間。目前我們金融機構準備金率在5%到6%左右,進一步下調準備金率可以向市場提供更多的流動性。目前我們的基準利率一直在3%以上,所以降息和降準既有利于實體經濟復蘇,同時也有利于資本市場穩定。同時,我們的央行跟其它國家的央行不一樣,我們還有結構性的貨幣政策工具,包括去年9月24日以后央行推出的兩項用于穩定股票市場再貸款的工具。
除此之外,國家發展改革委、國資委,還有其他的一些部委,應該說手里也還有很多可供使用的工具,還有非常充足的政策空間。
美方威脅進一步對華加征50%關稅
如果落地實施,影響會怎樣?
屠新泉:美國近日宣布要對中國要加征34%的“對等關稅”,實際上,前兩個月美國已經對中國施加了兩輪10%的關稅,所以目前來看,實際上已經是新增了54%的關稅,再加上之前美國對中國實施301的關稅,也有將近20%的平均關稅。所以即使沒有接下來可能繼續對中國加征的50%額外關稅,實際也已經達到了70%多的平均關稅。這樣的一個關稅水平,對于大多數出口企業來講,已經是一個禁止性的關稅了,從這個角度來說,額外再增加50%關稅,其實并沒有多大的新增影響。美國政府之所以威脅要繼續加征關稅,更多的還是想施加更大壓力,來顯示它的“霸權地位”,同時迫使中國接受一些不愿意接受的條件,從而達成一個它所謂的協議。
關稅沖擊下,影響幾何?
企業又該如何應對?
屠新泉:我們對美國出口的規模還是比較大的。去年我們對美國的出口額超過5200億美元,所以34%的關稅政策如果真的落地后,確實會對我們的出口企業、相關行業,帶來較大沖擊。比如說機電產品、紡織服裝、玩具、家具、塑料制品、金屬制品等等。這種無差別、全方位的高關稅,尤其對一些對美出口占營業額或出口額比較高的企業來講,受到的負面影響還是比較大的。
美國市場雖然現在是世界第一大市場,但從占比來看,它只占到我們出口比重的15%,所以仍然還有85%的更廣闊的世界市場等待我們去開拓,開拓的空間還是非常巨大的。過去這些年,我們通過“一帶一路”,實際上已經很好地開拓了這些市場,包括東南亞、拉美、中東、非洲市場等等,我們對發展中國家的出口也已經占到了總出口的50%以上,已經打下了很好的基礎,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我們對美國的出口也從過去將近20%的占比降到了15%,我們市場多元化已經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當然,現在在美國這種對等關稅的極限施壓之下,對于我們的企業來講,就有了更強的緊迫性。企業自己也會更有主動性、更有動力、更加努力地去開拓新的市場。在這個過程中,政府肯定也要提供盡可能多的、盡可能好的支持和協助。
本文鏈接:http://m.020gz.com.cn/news-4-5405-0.html新聞1+1丨關稅“風暴”中,如何穩市場?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