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 唐唯珂 廣州報道
醫院端經營的考驗還在持續。
本月,投資30億元,開診僅2.5年的重慶全域腫瘤醫院在其官方公眾號上發布了解除職工勞動合同(勞動關系合同),破產債權申報等三份公告,向民眾公布其破產清算的消息。
公開信息顯示,重慶全域腫瘤醫院是一家三級腫瘤專科民營醫院,也是一家有著國資背景的混合所有制醫院。目前重慶全域腫瘤醫院股東有3名,分別為重慶厚捷醫藥集團、北京耐恩斯科技有限公司、重慶萬州經濟技術開發(集團)有限公司。
據重慶全域腫瘤醫院官網的資料,該醫院有176.6畝的占地面積,設計床位1700張,開設了20多個科室,開展腫瘤篩查手術、放療、化療、免疫、中醫等多項綜合治療服務,并引進了美國的先進腫瘤療程管理經驗,醫院的專家主要來自北上廣深一線城市,涵蓋來自北京301、306、西南醫院、新橋醫院等的博士7名、退役軍醫13名。
華南某醫藥投資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早期腫瘤醫院尤其是涉質子治療項目投入極大,而實際市場承載力很弱,未來類似醫院的經營壓力一定是巨大的,洗牌也成為必然。
醫院選址之困?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5月,其質子中心項目獲批了國家衛健委頒發的“配置許可”,是西南地區首家獲批自制放療系統建設的單位,在30億元的投資中,該院不惜斥資6億元引進全球一流的小型質子治療系統,提高了重慶全域腫瘤醫院在西南以及全國的影響力。
根據重慶全域腫瘤醫院的官方披露,“該項目不僅僅是醫院的項目,也是屬于萬州乃至渝東北在腫瘤放射治療發展的新里程碑,更是對三峽區域醫療產業的賦能。”
重慶全域腫瘤醫院環繞著多項光環,擁有高端的專家團隊和設備,在 2023年接診量就達到了33167人,卻還是因為資不抵債不得不全面停產停工。
重慶全域醫院選址于重慶市萬州區的經濟開發區,與重慶主城區直線距離自駕總時長約數小時,與萬州主城區也有較遠的距離,直線距離約9千米。
廣州艾力彼醫院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莊一強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重慶全域腫瘤醫院的地理位置選址具有其可行性,醫院最終倒閉的主要原因是整體大環境周期波動,像重慶全域腫瘤醫院這種大投資,一般會在十年前就做好可行性研究,至少五年前甚至更早開建,這說明是10 年前對大環境的預計跟今天的實際結果不一樣。”
無獨有偶,除了重慶全域腫瘤醫院以外,民營醫院因為經營不善而宣布破產的不在少數。僅這兩個月就有數家,2024年12月份,陽江安琪兒婦產醫院因為資不抵債正式宣布醫院全面停工停產;2024年的12月初,沈陽美德因婦兒醫院股份有限公司在進入破產重整階段,向社會公開招募投資人。2025年1月9日,上海博愛醫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也正式進入了強制清算程序。2024年8月26日,懷寧皖河中醫康復醫院因業務發展需要主動申請注銷。
針對近期頻發的醫院“倒閉事件”,莊一強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歸根結底有兩個原因,第一是因為大環境不好,經營不善造成,但是醫院經營不善進一步原因是大環境的變化,導致一批民營醫院倒閉。第二個原因是,新建醫院肯定會在 10 年前就做好規劃布局,但因為 10 年前對今天的環境預測跟如今的實際情況不吻合,所以導致達不到預期的結果。
在全國企業破產重整案件信息網站中,以“醫院”為關鍵詞搜索2024年1月1日至2025年1月14日的公開公告,發現破產案件、強制清算審查案件、破產審查案件、強制清算案件等共有648件,其中破產案件共有568件,強制清算案件共有42件,這里面有不少是民營醫院。
中國醫院協會民營醫院管理分會副會長于小寶也曾指出,2020年以來,就已經有2000多家民營醫院因為經營困難而破產。
江蘇省的宿遷兒童醫院在京東上以4.8億起拍,經過了四次拍賣降價后,最終被當地國企宿遷市中能盛康醫藥科技有限公司以3.65億元的起拍價競得;10多年未正式投入使用的六安市腫瘤醫院,于2024年11月8日在阿里拍賣平臺被競拍,起拍價2.38億余元,在第二次拍賣降價6000萬元之后,仍無人報價拍賣,還有貴陽薈康醫院的整體資產,于2024年12月13日以1500多萬的報價進入了第七次流拍。
能拍賣出去的醫院只是少數,多數民營醫院破產清算后再拍賣幾乎只能面臨有價無市、流拍的結局。
對于民營醫院被拍賣的未來,莊一強也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醫院倒閉事件背后一定會影響社會資本的投資熱情,大家不看好此類領域投資,認為較難營利,所以拍賣也較少人接盤。
全面承壓
不僅民營醫院的經營存在著困難,公立醫院的運營狀況也不容樂觀。
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的報告《2020年度全國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國家監測分析情況》,2020年全國753家三級公立醫院醫療盈余為負,占比43.5%,較2019年增加25.89個百分點;全國三級公立醫院醫療盈余率為-0.6%,醫院資產負債率為44.09%。在2022年的最新報告中,公立醫院的盈虧率暫未提到。
對比公立醫院和民營醫院,莊一強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公立醫院的狀況比民營醫院的狀況稍微好些,“放眼整個行業來說,公立醫院因為有政府的支撐和醫保,各級政府會向公立醫院輸血,從而兜底。相對公立醫院來說,民營醫院一方面缺少了政府的幫扶,一方面自身經營不善,所以才更容易因為資不抵債而倒閉。”
此外,目前社會上一些消費醫療如整形美容、種植牙等,非剛需的醫療需求消費驟降,一些以兒科、婦產科為主的醫院受到的影響也較大。記者在查詢相關網站之后也發現,一些醫美、婦幼類型的醫院在破產清算的案件中出現的次數更多。
如今醫療行業已經進入存量時代,醫療機構數量不斷增加,規模還在擴大,同一地區開設好幾家醫院的情況也較為普遍,但是同一地區的患者數量有限,導致醫院間的競爭更激烈,也會出現頭部醫院越來越強,而實力弱的中小醫院則因為自身屬性和缺少政府扶持而陷入虧損破產困境的狀況。
根據國家衛健委發布的《2023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從2022年至2023年末,公立醫院數量新增了26家,新增數量相對于過去幾年較為正常。反觀民營醫院在2024年到2023年的十年間,呈現出每年遞增的態勢,受疫情的影響,民營醫院在2022年僅新增了464家,但在2023年新增數量達到了1353家。
莊一強表示,目前全國大概有3萬家醫院,其中公立醫院就有一萬 2 千多家,多數為三級和二級醫院,而民營醫院接近兩萬家,多數為二級和一級醫院,只有少數的三級醫院,民營醫院的數量過多,且破產醫院眾多,必然會經歷進入洗牌期。
倒閉破產醫院的數量攀升,并非民營醫院行業衰落的預兆,而是隨著環境的變化,行業洗牌、優勝劣汰的過程,這也會倒逼大批醫院特別是民營醫院思考如何在激烈的競爭中得以存活。
(實習生陸卓寧對本文亦有貢獻)
本文鏈接:http://m.020gz.com.cn/news-7-17383-0.html又一三級醫院進入破產清算流程,全面承壓之下醫院端挑戰持續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上一篇:21健訊Daily | 國家醫保局:2026年底前全面實現基本醫保基金即時結算;三生國健、華大智造等發布2024年年度業績預告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