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百川,容學問,立德行,善人品。”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宋禮用12個字評價導師解思深先生。
解思深。
11月2日是中國科學院院士解思深去世兩周年紀念日。同一天,“中空多殼層結構材料”領域第二次香山科學會議在京召開。宋禮清楚地記得,20年前第一次參加香山科學會議時,正是導師解思深帶他來的。
碩博連讀,宋禮追隨解思深5年多,此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他總愿意傾聽導師的教誨。
“解老師在學術上嚴謹認真,生活中開朗、隨和、幽默。”宋禮回憶說,“他對我們的影響不只是學術上的指導,更多的是做人做事方面的教誨。”
2003年3月22日,解思深參加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籌)掛牌典禮。
“泰斗級別”的先行者
“不管從個人在納米領域取得的成就、對中國納米科學事業的推動,還是對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的發展來說,解老師都功不可沒。”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納米科學中心主任唐智勇告訴《中國科學報》。
上世紀90年代,解思深帶領課題組在簡陋的實驗條件下,生長出世界最長碳納米管,并先后在《科學》《自然》發表3篇文章,將我國合成碳納米管研究推至世界前沿,開創了中國在碳納米管領域進入國際舞臺的新局面。
解思深曾擔任我國首個納米科技相關的“973”計劃首席科學家,最早參與制定國家納米科學計劃并投身中國納米科技蓬勃發展。他擔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數理學部主任時,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交叉學科中納米科學的規劃,設計了國家重大研究計劃——納米研究項目指南,引領中國納米科學發展方向。
在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籌備和組建過程中,解思深先后任項目總工程師、主任首席科學家、學術委員會主任,對國家納米科學中心戰略規劃、人才培養等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
2021年,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組織申報納米科學與工程學科一級學科。解思深認為建立一級學科是全國的事情,因此“要集中全國的納米科技、工程方面的力量和需求,推動行業發展和產品升級”。在他的建議和指導下,經各方努力,2022年9月“納米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通過國務院學位辦會議并正式發布。目前,北京大學、中國科學與技術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復旦大學等高校已設立納米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并開展教學工作。
解思深曾在日本東京大學擔任教職。幾年后,國家納米科學中心高級工程師金梅花到日本訪問,遇到和解思深共事過的東京大學教授。
“日本學者評價說,解老師是中國納米學界‘泰斗級別’的科學家。”金梅花轉述道。
“解思深和中國科學院前院長白春禮是同輩人,都是中國納米科學事業的先行者。”唐智勇補充說,“他們對中國納米科學事業貢獻巨大。”
1960年,解思深在北京大學讀書。
“多帶年輕人參加會議”
2001年,解思深倡導召開“兩岸三地納米科技大會”(內地、中國香港和中國臺灣,后中國澳門加入,成為“兩岸四地納米科學會議”),推動納米領域的學術交流。
唐智勇回國加入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后,印象最深的有兩點:一是解思深建議他研究一些“與基本物理性質有關,更基礎一些的東西”,二是帶他參加了很多學術會議,認識一批杰出的納米科學家。
2011年,解思深將組織“兩岸四地納米科技大會”的任務交給唐智勇。“交棒”之際,解思深明確提出要求:“以后要多帶年輕人參加這個會”。
“他希望中國納米科學研究不是封閉的圈子,所以愿意帶年輕參加學術交流,認識一些領域內的‘大佬’或者促成合作。”唐智勇說,“除了學術方面的指導外,解老師對我最大的幫助是‘社會交往方面的指點’。”
十幾年前,唐智勇有項課題希望能和香港學者合作,因為不認識這位學者,去找解思深幫忙,沒想到他當場聯系到人并很快促成了合作。后來國家納米中心一些成果轉化項目要和企業合作,很多研究人員沒有聯系企業的渠道,都是解思深幫忙牽線。
“我們碰到要重要事情都會請解老師來把關。”唐智勇說,“從確定選題、研究方向到做出成果,包括我申請立項的納米重大研究計劃也是和解老師一起分析并確定的方向。”
宋禮博士畢業后入選德國洪堡學者,赴慕尼黑大學開展低維納米器件研究。臨行前,解思深把他叫到辦公室:“出去是要見見世面、開闊視野,多跟不同的領域專家交流,真真切切地了解不同國家的人如何思考和生活,在交流中不斷進步和提高自己……”
“解老師開朗樂觀的性格、簡單務實的生活態度和對學術交流的重視對我們影響很大。”宋禮說,“不但讓我在德、美、日留學變得沒那么枯燥,也幫助我結交了眾多高水平合作者和科研戰友。”
2020年教師節,解思深與學生合影。
“好研究源于奇思妙想和大膽創新”
剛進入解思深課題組時,宋禮曾對“寒酸”的實驗條件感到驚訝。
“實驗室里值錢的‘寶貝’是3臺自主組裝的管式爐和1臺電弧放電設備。”宋禮說,“難以想象,這樣的條件如何在過去5年內連續產出多篇《科學》《自然》成果。”
在此后的研究中,宋禮深刻體會到導師那句常說的話:“好的研究來源于奇思妙想和大膽創新”。
碳納米管的物理化學性質和進一步的基礎應用探索,極大地依賴前期的材料可控合成。當時,日本、美國和荷蘭等國外課題組擁有極好的設備和測試硬件,而國內相關研究剛剛起步。
由于儀器匱乏,解思深自行設計設備,并帶著學生出入東單市場和海龍市場(繁盛一時的電子市場)“淘”零件,用電子元件、熱電偶等手動纏繞電阻絲和石棉搭建管式生長爐。此外,掃描和透射電子顯微鏡是觀察碳納米管的利器,但拍攝圖片質量受曝光、顯影、定影、沖洗、干燥等多種因素影響。為保證圖片質量,解思深在實驗室一樓的拐角處建了一個小黑屋,專供大家沖洗照片。在解思深的培養和熏陶下,“解門弟子”后來個個都成為照片沖洗“好手”。
“正是這種從最前端積累的經驗,讓后續的生長方法豐富起來,才實現了商業儀器無法嘗試的諸多‘奇思妙想’。”宋禮說。
解思深寄語學友。
科研需要苦干,但不能傻干
解思深曾寫過一副對聯:學當專心一意嚴謹求實,研必推理論事精益求精。
這幅對聯深受弟子喜歡,宋禮特地轉印下來,精心裝裱好掛在辦公室內。
“這對我是一種鞭策。”宋禮解釋說,解院士曾將研究經驗總結為兩點:一是堅持;二是要對新的科研動向有敏銳洞察力。
“研究需要嚴謹求實、精益求精。本質上,搞科研必須努力、堅持、實干苦干,但不能傻干。”解思深告誡弟子,“文章不一定越多越好,哪些發表后被成千上萬次引用的文章才有帶動性……”
金梅花是解思深在韓國訪學時指導的研究生。那段時間,金梅花正進行一項石墨烯材料方面的實驗,她“點燈熬油”地忙了1年多,卻遲遲看不到結果。這讓她十分沮喪,甚至產生了放棄科研的想法。
“只要堅持努力,心里想開點兒,就沒有過不去的坎兒。”解思深鼓勵說,“工作要勞逸結合,不能光苦干但效率不高,要學會欣賞身邊的美好事物。”
為開導金梅花,解思深分享了自己的經歷。
1965年,在北京大學物理系畢業后,因為“家庭出身”問題,解思深無緣研究生考試,但被要求輔導另外兩名學生。他沒有抱怨,全力幫助他人備考。
不久,解思深被分配到寧夏鋼鐵廠工作,在那里當鉗工、養豬、種菜、脫煤坯。有段時間,打掃完臭氣熏天的豬圈已經滿身大汗,沒有熱水洗澡,他一邊哆嗦著沖洗涼水澡,一邊放聲歌唱。
13年艱苦生活的考驗,沒有磨滅解思深的科研熱情,最艱苦的日子里,他仍將兩本英文版物理學專著帶在身邊。1978年恢復考試,解思深考取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生。
1984年,解思深赴美國科羅拉多大學電機工程與計算機科學系進行博士后研究,主攻金屬-有機物固體電解質合成、單晶生長和單晶結構測定以及導電性質。1986年底,他回到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并歷任副研究員、研究員。期間,他獲教育部“有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稱號,并獲國家自然科學一、二、三等獎各一次,獲何梁何利科學技術進步獎、橋口隆吉基金會材料獎、國際科學檢索系統(ISI)經典論文獎及中國科學院、周培源基金會等多項獎勵。
2003年,解思深當選為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學部院士,次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聽解思深輕描淡寫地講述自己13年的“灰暗歲月”,金梅花被導師的樂觀、積極、謙虛和包容打動。
“和老師相比,我們工作上那點煩心事兒都不是事兒。”金梅花說,“老師樂觀的態度對我們影響很大,的確,同樣條件、同樣場景,不同的心態或視角會看到完全不同的結果。”
心情好起來后,金梅花對實驗各環節進行檢查分析,又采納導師建議,改變摩擦力角度,在實驗中變換滾動試管力度大小,經過一系列對細節的精準把控,她最終圓滿完成了實驗。
2019年解思深(右)參加納米科技會議。本文圖片均由國家納米科學中心提供
特殊時期的特殊科研方式
2003年,突如其來的“非典”打亂了人們的生活節奏。4月,物理研究所開始施行封閉式管理,大家戴口罩、熏白醋、喝板藍根,實驗室樓里彌漫著84消毒液的氣味。那時候人們缺乏應對疫情的經驗,封閉管理難免會帶來物資短缺和生活不便。
一天,解思深抱著大箱小包的東西來到實驗室。他把學生召集到一起叮囑道:“小子們,特殊時期科研換種方式,要多動腦、少胡思亂想,多喝小酒少熬夜……”
原來,解思深將家里的“戰略儲備物資”搬到了實驗室。為舒緩封閉管理帶來的心理壓力,他甚至暖心地為弟子們準備了幾瓶好酒。叮囑再三,臨走解思深又安慰道:“有什么需要隨時聯系我,你們師母是醫生……”
“解老師的幽默是強心劑,關心是鎮定劑,對正愁著上哪兒去‘搶購’生活物資的我們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宋禮說。
金梅花補充說:“解老師的關懷和支持,讓我們感受到家的溫暖,也感受到科研的魅力和生活的美好。”
2022年11月2日,解思深因病去世,享年80歲。去世前幾個月,國家納米科學中心2021年度全員學術交流會,解思深堅持到場。
“他聽得很細,對每個研究員都有點評和指導。”唐智勇補充說,“解老師豁達、風趣,非常愿意幫助年輕人。他會以朋友的身份去開導年輕人,所以我們一直能記住他,仰望他……”
本文鏈接:http://m.020gz.com.cn/news-8-2188-0.html解思深院士:豁達睿智的納米科技先行者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上一篇:“流動科技館”里體驗科技樂趣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