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記者從廈門大學了解到,該校能源學院卜令正副教授、鄭志鋒教授團隊在直接甲酸燃料電池催化劑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發表在國際期刊《自然·通訊》上。
燃料電池作為一種將化學能直接轉化為電能的裝置,具有高效、環保等優點,被認為是未來能源轉換的重要技術之一。直接甲酸燃料電池因其安全性高、功率密度適中、能量效率高以及高電動勢等優點,被認為是燃料電池技術中的有力競爭者。然而,其性能提升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高效的催化劑,開發高性能的鉑基納米材料仍然是一個艱巨而緊迫的挑戰。
該研究通過摻雜16種稀土元素,成功制備出一系列具有異質結構的鉑碲基海參狀納米催化劑,并實現了其高效甲酸電催化應用。其中,釔元素摻雜的鉑碲催化劑在甲酸氧化反應中表現最佳,其質量活性和面積活性分別比商業鉑碳催化劑高出49.2倍和25.7倍。同時,該催化劑在直接甲酸燃料電池膜電極中的歸一化功率密度是商業鉑碳催化劑的3倍。
此外,研究人員還利用密度泛函理論計算進一步揭示了稀土元素摻雜對催化劑性能提升的機制。結果顯示,釔摻雜能夠增強甲酸根離子中間體的吸附能力,并抑制一氧化碳中間體的形成,從而促進甲酸氧化反應的動力學過程。
本文鏈接:http://m.020gz.com.cn/news-8-252-0.html廈門大學團隊在直接甲酸燃料電池催化劑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上一篇:當37歲浙大博導決定去“送外賣”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