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記者楊濤 濟南報道
在黃河之畔的濟南市濟陽區,一場以黃河文化為核心的教育變革正蓬勃展開,為培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善美少年”書寫著生動篇章。
近年來,濟陽區緊緊圍繞“講好黃河故事 培育善美學子”這一核心,深入挖掘母親河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地域資源,將黃河精神與“五育融合”創新結合,構建起全方位育人體系。在德育方面,濟陽區把黃河文化作為重要陣地,厚植家國情懷。聞韶中學、濟陽十中將國防教育與黃河兒女的堅韌精神相融合,成為全國國防教育示范校。通過“黃河頌·愛黨情·中國夢”文化藝術節、“紅色研學”等主題活動,學生們從“大禹治水”中領悟責任擔當,在“鼓子秧歌”豪邁舞步里感受文化傳承。
在課程建設上,依托“黃河泥塑”“龍格黑陶”等非遺資源,濟陽區打造“黃河文化+”研學課程鏈。濟北小學構建“剪藝育人”特色課程,以“黃河紋樣”為核心,設置傳統紋樣臨摹、立體剪紙創作、光影裝置設計三大模塊,創新采用“非遺+STEAM”教學模式,融入數學幾何、工程力學知識,實施“傳承人+美術教師”雙導師制,并開發剪紙動畫微課。濟陽區創新中學構建“傳統工藝+現代美育”掐絲琺瑯課程,打造非遺傳承創新實驗室,采用“雙螺旋”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掌握傳統技藝的同時,融入跨學科知識。
體育教育中,“黃河奔騰不息,少年自強不息”成為精神坐標。唐廟小學花樣跳繩隊在全國賽事中斬獲4金6銀,天山實驗學校馬術隊培養出國家一級運動員,新元學校將黃河奔涌之勢融入武術操設計,全區學生體質健康水平逐年提升,拼搏意志得到錘煉。
藝術教育也深深扎根于黃河文化。學生們用黃河泥塑塑造《黃河母親》群像,以柳編織就《大河織夢》,借剪紙再現《千里江山圖》的壯美。新元學校剪紙作品走進中國教育年會,繪畫作品入選全國美展,“濟陽鼓子秧歌”在校園舞動,黃河民謠在課堂唱響,美育成為傳承文化、樹立文化自信的重要載體。
勞動教育同樣與黃河生態保護緊密結合。濟陽區組織學生參與柳編工藝傳承、河灘植被養護、非遺工坊體驗等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感悟匠人精神,培養生態責任感。
此外,各學校還結合自身特色開展黃河文化課程。濱河實驗學校以“黃河岸邊尋根脈”為主線,構建“知黃河-研黃河-護黃河”三維體系,將課堂延伸至濟水韶音博物館等實踐基地,采用“雙師制”教學。西江樾實驗幼兒園打造“三融三通”育人樣態,形成“我家住在黃河邊”園本課程。
如今,濟陽區以黃河為弦,以五育為譜,奏響了“校校有品牌、生生有特長”的育人強音。這片被黃河滋養的土地,正以文化為槳、以創新為帆,培育著心懷家國、德才兼備的“善美少年”,為新時代教育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力。未來,濟陽區將持續探索非遺與現代教育融合的新模式,讓黃河文化在校園里綻放更加絢爛的光彩,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貢獻更多力量。
本文鏈接:http://m.020gz.com.cn/news-8-2956-0.html濟陽區:黃河文化賦能教育,培育新時代“善美少年”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