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記者 隋宜笑 報道
3月21日,春和景明,萬物競發。濟南市技師學院積極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號召,精心組織開展“播種綠色希望 賦能山村發展”活動。濟南市技師學院副院長肖自強帶隊,奔赴柳埠西山村,用實際行動踐行鄉村振興戰略。航空服務與維護系黨總支及機關第三黨支部、機關第六黨支部、公共教學部黨支部部分黨員教師,以及思政社團、讀書社團、無人機社團師生共同參與此次活動。
植樹添綠育希望,科技助農促增收。在西山村山間,一場生機盎然的植樹活動火熱開展。眾人向當地農業專家取經,掌握種植要領后,迅速分組協作、各司其職,揮鍬鏟土、扶苗填坑、澆水灌溉,一氣呵成,共種下200余株山東酥梨幼苗。幼苗在春風中挺立,為西山村添上新綠,更種下振興希望。
此次種植的山東酥梨,是濟南市技師學院駐村干部李瑞興引進的農科院最新品種。該品種優勢顯著,生長周期短,產量遠超普通品種,果品上乘。按照規劃,今年計劃在西山村種植 4000 余棵。這些樹苗預計今年便能迎來花期,次年開始掛果。屆時,將為西山村帶來極為可觀的經濟效益,經初步估算,明年西山村僅此項收入就能增收120萬元。這一成果不僅切實擴充了村民的“錢袋子”,更以點帶面,激活了西山村產業發展的“一池春水”。
期間,濟南市技師學院無人機社團學生還操控無人機在西山村農田上空采集地形地貌、土壤濕度及農作物生長狀況等數據,為村民提供農田規劃、灌溉布局等建議,助力西山村走綠色、高效的現代農業發展路徑。
走訪慰問暖民心,校地合作繪藍圖。在東頂村,肖自強一行走訪了村內老黨員、困難戶,耐心詢問村民的生活起居、身體狀況,并送上米、面、油等生活物資,讓村民真切感受到黨組織的關懷與溫暖。與此同時,學院貼心地為村里捐贈了 200 余件勞動工具,為村民開展農業生產增添助力。
走訪過程中,肖自強與柳埠街道副主任李瑞芳就發揮學院專業資源與地方政策、地緣優勢,深入開展校地合作進行深入探討,并一致認定通過校地合作有機整合學校人才、技術資源與地方產業、自然資源,是實現優勢互補、協同共進,驅動鄉村振興的有效方式。
參觀渡槽憶初心,傳承精神啟新程。植樹活動后,師生們來到石橋村,參觀了被譽為“濟南版的紅旗渠”的群英渡槽。這座建于50年前的渡槽,猶如一座歷史豐碑,見證了當地人民“艱苦奮斗、自力更生、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柳埠戰山河精神。站在渡槽前,師生們仿佛穿越時空,回到了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深刻感受到了先輩們為改變家鄉面貌所付出的辛勤努力和無私奉獻。
濟南市技師學院思政社團高佳璐同學有感而發,堅定表示:“先輩們的艱苦奮斗精神,是我們前行路上的寶貴財富,我定會將其深植心間。在往后的學習與工作中,我將以十二分的熱情、昂揚向上的斗志,全身心投入,努力將個人所學化作助力鄉村振興的實際行動,為鄉村發展添磚加瓦,矢志不渝地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 。”
思政創新育新人,黨團共建聚合力。本次活動兼具助力鄉村振興與創新思政教育的雙重意義,是一次極具價值的生動探索。活動別出心裁地將勞動教育、紅色教育以及民俗體驗深度融合,全程貫穿于鄉村振興實踐之中,為師生匠心構筑沉浸式育人場域。師生們在親身實踐里,不僅從勞動中磨礪意志,從紅色傳承里汲取精神力量,從民俗體驗中感受鄉土文化魅力,更將所學所思轉化為助力鄉村振興的實際行動,實現了知識的深化、能力的提升與價值的彰顯。
在黨團共建機制的有力推動下,濟南市技師學院黨組織的凝聚力與戰斗力得以全方位進階,團組織的吸引力和影響力也在持續拓展深化。活動期間,黨員教師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以豐富經驗與堅定信念引領方向;團員青年以蓬勃朝氣與創新思維積極響應,雙方在實踐中相互學習借鑒,于交流里彼此啟發促進,成功凝聚起推動鄉村振興的力量。
本文鏈接:http://m.020gz.com.cn/news-8-3391-0.html濟南市技師學院組織開展“播種綠色希望 賦能山村發展”鄉村振興活動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