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清明節,馬克思主義學院師生代表赴大連市凌水烈士陵園開展“行走的思政課——清明祭英烈”主題教育實踐活動。通過實地瞻仰、儀式教育等形式,深化愛國主義教育,弘揚英烈精神,推動思政課理論與實踐深度融合。
以儀式感喚醒歷史記憶
8:30,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代表、研究生及本科生代表在黃河路校區集合,統一乘車前往凌水烈士陵園。陵園內長眠著78名為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獻身的英烈,師生們整隊肅立,在莊重氛圍中開啟活動。
追思與傳承的共鳴
活動伊始,全體師生脫帽默哀1分鐘,以無聲的肅穆表達對英烈的深切緬懷。主持人王建宇老師獻辭:“青山不語,蒼天垂淚,我們需以虔誠之心銘記先烈功績”。教師代表趙世平、邵建飛,學生代表朱晏誠、黃珂依次向烈士紀念碑敬獻花籃,白菊寄托哀思,注目禮凝聚傳承信念。這花籃,承載著我們對先烈的無限追思,也凝聚著新時代青年賡續薪火的莊嚴承諾。
隨后,學院黨總支副書記劉燦娟在致辭中指出,“行走的思政課”就是要“讓歷史教科書活起來”,通過實地教學觸摸信仰溫度,將紅色基因融入血脈。學生代表王建寧以“一寸山河一寸血”的壯烈歷史激勵同輩,誓言“以青春之我鑄中華之魂”,并帶領全體師生握拳,面向紀念碑莊嚴宣誓“請您放心,強國有我”。錚錚誓言、句句深情;師生同心,以青春之名,續寫先烈未竟的事業。
行走中的思政課堂
活動特別設置瞻仰烈士紀念碑和碑林環節,師生分組了解英烈事跡。陵園內每一塊石碑上都鐫刻著一段壯烈歷史,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研室徐超、王建宇、王金鳳老師針對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中的歷史事件進行現場講解,令學生深刻體會“為有犧牲多壯志”的家國情懷。
從歷史到現實的思政探索
本次活動緊扣“深化愛國主義教育”“弘揚傳統文化”“強化實踐育人”三大目標,通過實地場景增強思政課感染力,引導學生從歷史維度理解紅色精神;結合清明傳統習俗,倡導文明祭祀,推動革命精神傳承與中華傳統文化相結合;以宣誓、瞻仰等實踐行動激發青年使命感,將“小我”融入“大我”,呼應“勇擔時代使命”主題。
信仰照亮前行之路
活動結束后,多名師生自發分享感悟:作為教師代表參加清明節祭掃活動,我內心充滿了對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和對理想信念的執著追求,也深刻感受到思政教育在實踐中的重要意義。通過這堂別樣的思政課,拉近了歷史和學生的距離,讓書本上的英雄變得真切鮮活,讓紅色精神直抵學生心靈。先烈們用生命鑄就的信仰通過一聲聲誓言在青年學生身上得到了賡續傳承,這也是我作為一名思政教師的職責和使命。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教研室教師 高明
“一堂行走的思政課,一次心靈的洗禮。”知行合一方為貴,鍥而不舍方登高。思政大課堂寓教于行,以文化人,對教師、學生都是思想教育的好途徑。作為思政課教師,我們要積極挖掘身邊的優秀思政資源,探索實踐育人的方式方法,理論聯系實際,學校結合社會,切實提升思政課的實效。——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教研室教師 趙勁
站在莊嚴肅穆的陵園,英烈以生命換來的安寧在四周延展。身為學生干部,我深知責任在肩,定會秉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傳承紅色基因,一心向學。我會把對英烈的無限敬意,化作砥礪前行的動力,為守護祖國的壯麗山河,矢志不渝、拼搏奮進 。——藝術設計學院產品設計242班本科生 黃珂
這場“行走的思政課”,把我從教室帶到莊嚴肅穆之地,紀念碑前默哀,老師講述先烈事跡、同學分享感悟,全體莊嚴宣誓,每一幕都深深觸動我,讓我真切理解信仰的力量,意識到自身肩負的責任。英烈精神燭照前路,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定會堅定信念、傳承紅色血脈,將青春奉獻于強國復興的偉大事業。——馬克思主義學院24級碩士研究生徐宇諾
建宇老師滿懷激情,講述著悲壯的戰爭歷史。閱讀石碑文字、瞻仰烈士生平,我耳邊似響起戰火中的吶喊,也深深懂得當下安寧多么難得。 宣誓“請您放心,強國有我!”時,我懂了“愛國主義”是先烈用生命寫下的答案 。這堂特別的課讓我明白,銘記歷史不是簡單悼念,而是要用行動傳承紅色精神。——馬克思主義學院23級碩士研究生張琳諾
山河無恙,因有人以身許國;吾輩自強,方不負英魂守望。
學院以“行走的思政課”創新育人形式,通過實地瞻仰、情景教學和躬身實踐,讓青年學子觸摸歷史的溫度,讓紅色基因在躬身實踐中代代相傳,為培養有信仰、有擔當的新時代青年注入力量。
本文鏈接:http://m.020gz.com.cn/news-8-3416-0.html賡續英烈志 行走踐初心——大連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清明祭掃活動紀實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