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全媒體(劉培香 李娜/文)在全球智能機器人技術革新浪潮中,由哈工大與Wiley出版集團聯合推出的國際學術期刊《智能機器人(英文)》(SmartBot)首期創刊號于2025年3月正式上線,面向全球發布。包括26位國內外院士在內的49人國際編委團隊,覆蓋20個國家和地區,致力于打造高效、高影響、高質量的機器人領域頂級國際期刊,建立國際一流學術交流平臺。
SmartBot為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高起點新刊,依托機器人技術與系統全國重點實驗室,匯聚全球頂尖學術資源。瑞士工程院院士布拉德利·尼爾森(Bradley Nelson)教授擔任主編,中國工程院院士、哈工大副校長劉宏教授擔任編委會主任,哈工大李隆球教授擔任執行主編。編委團隊包括鄭南寧院士、楊華勇院士、丁漢院士、王耀南院士、王樹新院士、張建偉院士等國內外院士,涵蓋機器人學頂尖學者及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美國機械工程師協會(ASME)等國際學術組織會士,確保期刊的學術權威性與國際影響力。
作為一本多學科交叉的英文期刊,SmartBot致力于構建全球學術共同體,推動基礎理論研究與產業應用的雙向轉化,發表機器人技術前沿與交叉領域的原創性研究、綜述論文及短篇通訊、評論、觀點等文章,包括但不限于機器人化制造、軟體機器人、人形機器人、微納機器人、醫療機器人、驅動控制、人工智能、人機交互、機構學、傳感與檢測等方向,通過Wiley Online Library平臺向全球開放獲取。
SmartBot首期創刊號以“智能機器人前沿突破與范式創新”為主題,集結國際頂尖學者智慧,發表1篇主編社論與5篇權威綜述,文章來自中國、瑞士、德國、日本。
“主編視界”開篇社論由期刊主編、瑞士工程院院士布拉德利·尼爾森(Bradley Nelson)教授執筆,深度剖析智能機器人領域面臨的機遇挑戰,提出2024年為機器人技術發展的關鍵轉折點,尤其在醫療應用領域,其市場預計將以16.20%的年復合增長率持續增長,這一趨勢凸顯了建立完善倫理規范與國際標準體系的緊迫性。
聚焦“生物集成微型機器人”,文章提出生物集成微型機器人(BIMs)的技術路線圖,闡述生物友好材料、細胞-材料雜化等設計理念,比較不同制造工藝和驅動方式,分析BIMs在微創手術、靶向給藥等醫療場景的功能實現機制,為智能醫療機器人的研發提供思路。
聚焦“并聯機器人性能理論”,文章開創性地搭建并聯機器人運動與力交互性能理論框架,指出并聯機構與串聯機構的差異,梳理研究范式,提出涵蓋研究策略、評估方法和性能指標的評價體系,為并聯機構在精密工程和重載領域的應用筑牢理論根基。
聚焦“機器人輔助血管栓塞技術”,文章提出機器人輔助栓塞技術的系統分類方法,評估各類栓塞劑和輸送設備的特點,分析材料兼容性、操作精度等挑戰,預測智能化、精準化的發展趨勢,為介入放射學的技術革新提供參考。
聚焦“人形機器人技術圖譜”,文章構建人形機器人技術知識體系,從歷史發展角度剖析人形機器人頭部和身體設計的技術突破,評估運動控制、環境感知等核心技術的現狀,強調技術模塊間的協同創新,為人形機器人的未來發展指明方向。
聚焦“柔性人工肌肉”,文章對TAMs在軟體機器人領域的最新成果進行全面梳理,闡述TAMs在能量密度、負載能力等方面的優勢,分析不同材料體系和驅動方法,將TAMs結構進行分類,展望其在操控、傳感等領域的應用前景。
該刊采用開放獲取模式,首期內容可通過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toc/29981891/2025/1/1免費獲取。期刊編輯部誠邀全球學者投稿前沿研究成果,共同推進智能機器人技術的創新發展。
(原標題:哈工大主辦的《智能機器人(英文)》(SmartBot)創刊號全球發布)
本文鏈接:http://m.020gz.com.cn/news-8-3503-0.html全球發布,哈工大主辦智能機器人國際學術期刊創刊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下一篇:東·華爾丹任北方民族大學校長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