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記者 王一剛 報道
以青春之我,赴非遺之約,勇擔鄉土文化傳承新使命。自3月以來,萊西秧歌代表性傳承人李保壽、萊西鑼鼓第七代代表性傳承人王秀平應邀走進山文開展“非遺進校園”活動,讓非遺藝術浸潤山文春日校園。
活動啟動當日,現場氣氛熱烈非凡。同學們早早來到場地,眼中滿是期待,迫不及待地想要開啟這場非遺探索之旅。兩位傳承人以“講、演、學”融合的獨特形式,為師生們帶來了一場震撼心靈的文化盛宴。
新生代“00后”萊西秧歌傳承人李保壽結合個人學習萊西秧歌經歷和網絡社交平臺教學經驗,為青年學生生動解讀了萊西秧歌的歷史脈絡與藝術特色,從起源時的民間歡慶活動,到如今成為具有獨特表演體系的非遺項目,每一段歷史都讓同學們聽得津津有味。隨后,他以《豐收樂》的奔放舞步點燃全場,矯健的身姿、靈動的動作,引得臺下掌聲雷動。同學們被萊西秧歌的魅力深深吸引,目不轉睛地看著示范,不少人還跟著節奏輕輕晃動身體。
王氏鑼鼓第七代傳人王秀平,雖已花甲之年,但她堅守非遺的故事讓同學們深深感動。從自籌經費傳承民俗,到四處奔走組建團隊傳播傳承,王秀平老師用半生踐行著“平凡堅守”的非遺傳承精神。她的講述讓同學們深切體會到文化守護的責任與意義,也在心中種下了傳承的種子。
在實踐教學環節,同學們學習熱情高漲,積極參與到秧歌舞步與舞龍技巧的學習中。從“十字步”的步伐節奏,到“扇花翻轉”的細膩手法,再到舞龍時“二龍戲珠”的默契配合與陣型編排,大家學得認真,練得刻苦?,F場歡聲笑語不斷,傳統技藝的精妙與民間文化的美好寓意漸次展現。
一位同學興奮地說:“原來秧歌不只是‘扭一扭’,‘耍一?!總€動作都有故事,每個環節都有關聯,步步皆有典故,每個程式都凝結民間百姓的智慧,寄托著對生活的美好寓意,能親身感受學習特別有意義,我一定要學好,把這份文化傳承下去!"
為做好此次“非遺進校園”活動,美術與藝術設計學院正式組建了“山文薪萊喜韻”大學生非遺傳承隊。經層層選拔,首批52名隊員脫穎而出。他們來自學院大一、大二年級的不同專業,源于對非遺的熱愛聚在一起,即將開啟傳承萊西秧歌與鑼鼓等非遺項目的征程。美術與藝術設計學院副院長麻玉紅表示,“山文薪萊喜韻”大學生非遺傳承隊不僅延續本土文脈,更讓學生在實踐中感悟團結協作精神,在活動中感悟傳統文化蘊含的精神力量。未來傳承隊將開展常態化訓練并通過校內外展演等形式做好非遺實踐與傳承。此次活動是學校開展“非遺進校園”系列活動的又一個重要項目。萊西秧歌與萊西鑼鼓這兩項非遺項目走進校園,不僅提升了學生的藝術素養,更厚植了學生們對鄉土文化的認同。正如萊西秧歌傳承人李保壽所言:“看學生眼中躍動的熱情,就知道文化傳承有了新希望?!?span style="display:none">feC即熱新聞——關注每天科技社會生活新變化gihot.com
山東文化產業職業學院將始終秉持“文化立身 產業報國”的辦學理念,發揮文化產業辦學特色,將持續推動非遺與實踐融合,讓文化自信在大學生心中深深扎根、蓬勃生長,讓青年學子成為鄉土文化傳承的堅實力量,在新時代的舞臺上綻放獨特光彩。
本文鏈接:http://m.020gz.com.cn/news-8-3806-0.html當青春遇上秧歌,鄉土文化傳承正當時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