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阿里開放數百AI招聘崗位
阿里的野心徹底暴露了,其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搶占人才高地,全面加速在AI To C領域的布局步伐。
近期,阿里AI To C業務開啟大規模人員招聘,開放招聘崗位達到數百個,集中在AI大模型相關的產品、技術研發崗位。
據悉,此次招聘崗位中AI技術、產品研發崗位占比達到90%,主要分布在AI產品和AI技術研發方向,重點投入文本、多模態大模型、AI Agent等前沿技術與應用的相關工作中。
阿里AI To C是該公司圍繞面向消費者的人工智能業務所構建的一個業務體系,涵蓋多個產品和團隊,包括代表性應用夸克、從阿里云分拆而來的通義,以及天貓精靈團隊。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今年2月初,阿里巴巴聘請了新加坡著名人工智能科學家許主洪(Steven Hoi)擔任AI to C業務副總裁。
據了解,許主洪負責AI To C業務的多模態基礎模型及Agents相關基礎研究與應用解決方案,提升阿里巴巴AI應用C端產品在模型結合應用上的端到端閉環能力。
有內部人士透露,許主洪目前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備一個規模超過百人的頂級AI大模型研究團隊,以期加速前沿科研成果向實際應用解決方案的轉化進程。
阿里不斷地拉攏AI人才,這背后的信號意義不言而喻。
圖注:阿里集團副總裁許主洪
事實上,自2024年底以來,阿里巴巴在AI%20To%20C業務領域的布局就已呈現出加速推進的態勢。
去年底,阿里將AI應用“通義”從阿里云分拆出來,并入阿里智能信息事業群,與夸克、UC瀏覽器、書旗小說等產品形成合力。通義和夸克兩個團隊在內部平級,共同構成了阿里巴巴在AI應用領域的兩大支柱。
其中,夸克作為阿里巴巴在AI領域的戰略級創新業務,其戰略重要性在近年來顯著提升。
去年底,夸克被定位為面向學生群體和年輕人的革新性搜索產品,并在今年年初升級了品牌Slogan,成為“2億人的AI全能助手”。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上周馬云和吳泳銘現身夸克辦公區,外界對夸克在阿里AI戰略布局中重要地位的猜測更激烈了。
圖源:微博
與此同時,通義智能在并入阿里智能信息事業群后,也基于產品視角展開了更多動作。
根據七麥數據發布的《2024年度實力AI產品榜單》,夸克App年度下載量超過3.7億次,展現出強大的市場影響力。
而根據QuestMobile數據,截至2024年9月,通義智能的月活躍用戶數達到308.85萬,在AIGC應用中排名第10位。
此外,阿里還將To C硬件業務“天貓精靈”所在的智能互聯事業群交由智能信息事業群總裁吳嘉統管。該團隊的工作重點將放在新一代AI產品的規劃定義以及與夸克AI能力的融合上。
至此,阿里巴巴在C端核心業務上實現了“兵合一處”,從應用層的通義、夸克等軟件產品,到硬件端的天貓精靈等智能硬件,均交由吳嘉統一管理和規劃。
從種種行動來看,阿里巴巴在“All in AI”的道路上步伐堅定,并緊抓每一個機遇,通過高效、經濟的布局方式,不斷推動著阿里AI生態圈的發展壯大。
2.阿里全面押注AI
回望過去,阿里巴巴全面押注AI,這一戰略轉型的序幕,實則自吳泳銘接任集團CEO之日起便已悄然拉開。
2023年9月10日,阿里巴巴經歷了一次重大的人事更迭。張勇卸任集團董事會主席兼CEO,蔡崇信接任董事會主席,而吳泳銘則踏上了集團CEO的新征程。
圖注:阿里巴巴CEO吳泳銘與張勇、蔡崇信合照
作為阿里巴巴的“技術靈魂”,吳泳銘的上任也預示著公司將從傳統互聯網業務全面轉向投資與科技創新,以AI為核心驅動力,開啟全新的發展篇章。
上任伊始,吳泳銘便明確提出了阿里未來發展的兩大戰略支柱——“用戶為先、AI驅動”。
他在內部信中深刻指出,阿里巴巴必須緊跟市場步伐,擺脫傳統互聯網模式的桎梏,依托AI技術開辟新的增長藍海。
基于此,吳泳銘宣布對三大核心業務板塊加大戰略性投入:一是技術驅動的互聯網平臺業務,持續優化淘寶、天貓等電商核心,借助AI技術提升用戶體驗與運營效率;二是AI驅動的科技業務,深度布局人工智能基礎設施、算力支持及大模型研發,打造堅實的AI技術底座;三是全球化的商業網絡,積極拓展國際市場,加速海外業務的AI應用落地,構建全球化的AI生態體系。
吳泳銘堅信,未來30年,AI將成為推動全球經濟和社會變革的核心引擎,其創造的價值將遠超互聯網時代的鏈接模式。
他強調,阿里巴巴必須自我變革,才能找到打開未來的鑰匙。
因此,面對AI帶來的前所未有的機遇,吳泳銘果斷提出“ALL IN AI”戰略,全面押注人工智能,引領阿里巴巴邁向AI新時代。
在2024年世界互聯網大會上,他再次重申,阿里將圍繞“AI基礎設施建設+AI產業化落地”兩大核心方向,推動公司的持續發展。
一方面,依托阿里云構建強大的計算能力和數據資源,完善AI基礎設施,為AI大模型提供堅實支撐;另一方面,堅持開源開放,與生態伙伴攜手共建AI能力,推動人工智能在各行業的深度應用,實現AI價值的最大化。
圖注:吳泳銘在2024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上發言
但在此時的吳泳銘看來,盡管AI應用已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但真正的AGI(通用人工智能)時代尚未到來。
他預測,AI產生的價值將是移動互聯網連接價值的數十倍之多。從NLP、語音視覺等模擬階段,到AIGC時代的感知升級至思考、推理和創造,未來世界將擁有最統一的語言——“Token”,任何文字、圖片、代碼、圖像、聲音以及千百年的思考都可以轉化為Token,實現信息的無縫連接與智能處理。
而也正是基于對AGI的堅定信念,吳泳銘全面主導了阿里對AI的重磅投入。
他一方面積極投資AI大模型領域的“六小虎”中的五家,另一方面則大力引進行業高級人才,整合優質資源,展現出果敢決絕的戰略眼光和執行力。
當然,阿里巴巴在AI領域的戰略布局也得到了全球科技巨頭的廣泛認同和深入合作。與蘋果的合作便是其中的典范。
通過雙方在AI技術上的深度合作,阿里巴巴不僅增強了在全球智能硬件生態中的影響力,更借助蘋果的全球用戶基礎,將其AI技術廣泛推廣至國際市場,實現了AI產業的跨界整合與共贏發展。
這種跨界整合的合作不僅為阿里巴巴帶來了全球范圍內的市場機遇,更使其在全球競爭格局中占據了更為有利的地位,為公司的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AI超級應用大戰一觸即發
當前,AI已成為各領域最為炙手可熱的話題之一,其影響力與日俱增。
特別是DeepSeek的橫空出世,如同一顆重磅炸彈,徹底顛覆了整個AI行業的格局,使得AIGC產品的競爭重新回到了起跑線。
眾多行業巨頭與專家紛紛預測,2025年將成為AI應用井噴式發展的關鍵節點,屆時,AI技術將廣泛應用于各行各業,推動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
在這場AI領域的激烈競爭中,各大巨頭紛紛繪制出宏大的戰略藍圖,以期在AI時代占據一席之地。
其中,作為后起之秀的抖音,在搶人才方面同樣展現出了其強大的決心與實力。
去年年底,有消息稱,抖音創始人張一鳴親自監督“搶人大戰”,從競爭對手公司高薪聘請中國AI工程師和研究人員。
同時,多位知情人士透露,抖音已從阿里巴巴、零一萬物、智譜等頂尖科技公司挖來了眾多AI領域的精英,組建了強大的研發團隊,致力于開發大語言模型和AI產品。
圖源:微博@鳳凰網科技
自去年起,抖音的AI業務便取得了顯著進展,取得了重大突破。
目前,抖音仍在正常運營的AI應用多達20余款,這些應用不僅功能強大,而且覆蓋面廣,涵蓋了Agent定制、聊天、社交、圖像/視頻處理、辦公、教育等多個領域。
其中,豆包APP更是一騎絕塵,橫掃市場。在去年11月,憑借5998萬MAU(月活躍用戶數量),豆包APP登上AI產品全球月活躍排行榜,僅次于OpenAI的ChatGPT,位列全球第二,全國第一。
同時,量子位數據顯示,豆包APP在2024年的累計用戶規模已超越1.6億。
圖源:AI產品榜
而一向嚴謹慎重的騰訊,在DeepSeek爆火后反而展現出了積極的姿態。
騰訊不僅在騰訊云上線了DeepSeek模型,還成為首個在主力C端產品中引入DeepSeek的頭部廠商。
今年2月15日,部分微信用戶發現,微信搜索內已經悄然上線了“AI搜索”功能,并接入了DeepSeek-R1模型,為用戶提供“深度思考”服務。
騰訊方面表示,微信搜一搜在調用混元大模型豐富AI搜索功能的同時,已正式灰度測試接入DeepSeek。
被灰度測試到的用戶可在對話框頂部的搜索入口看到“AI搜索”字樣,點擊進入即可免費使用DeepSeek-R1滿血版模型。
微信作為國內用戶生活、工作場景深度綁定的國民級應用,其影響力不言而喻。根據騰訊發布的2024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微信及WeChat的合并月活躍賬戶數高達13.82億,微信搜一搜的日活用戶數也超過了7億。這無疑是騰訊布局AI搜索的最強有力抓手。
如果用戶在微信平臺養成了AI搜索習慣,那么對于其他搜索引擎廠商而言,無疑將形成巨大的沖擊壓力,甚至可能重塑搜索市場的格局。
圖源:微信
緊隨騰訊之后,百度也宣布了自己在DeepSeek+方面的一系列舉措,試圖吸引更多用戶和開發者的關注。
例如,百度搜索將全面接入DeepSeek和文心大模型的深度搜索功能;文心大模型宣布從4月1日起全面免費開放;同時,文心大模型4.5系列也將在未來數月內推出并開源。
可以預見的是,2025年將是AI大模型應用的關鍵之年。
要想在AI時代打造出超級應用,阿里等巨頭需要在AI大模型基礎上進行前所未有的創新。
然而,時間緊迫,留給這些巨頭們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在這場AI超級應用大戰中,誰能夠脫穎而出,讓我們拭目以待。
本文鏈接:http://m.020gz.com.cn/news-12-33299-0.html馬云殺回來了,阿里已經明確未來方向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