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浦項科技大學團隊開發出了世界上首款能自由改變形狀的自發聲智能手機型有機發光二極管(OLED)面板,其超薄、柔軟,變形完全通過電信號實現。該突破為多個行業的下一代智能顯示器奠定了基礎,相關成果在線發表在新一期《npj柔性電子學》上。
顯示器行業正迅速向柔性技術(如可彎曲、折疊、卷曲和拉伸)發展,但現有技術大多依賴于機械結構(例如鉸鏈、滑塊或電動臂)來實現形狀調整。這些方法往往導致設備厚度增加、重量上升以及設計受限,這對于追求緊湊性和優雅性的智能手機和可穿戴電子產品來說尤為不利。此外,為了提供沉浸式用戶體驗,當前設備還需要單獨的揚聲器模塊,這進一步增加了設備的復雜性和體積。因此,如何將形狀適應性與音頻功能集成在一起成了一大挑戰。
為解決這些問題,浦項科技大學研究團隊提出了一種基于專用超薄壓電聚合物致動器的新方案。當這種致動器被整合進柔性OLED面板中時,它可通過電信號驅動面板變形為各種復雜的形狀,包括凹曲線、凸形、S形、倒S形及波浪狀等,并能動態響應。重要的是,這些變形完全由電信號控制,無需任何機械組件。同時,致動器還能通過高頻電信號振動產生聲音,使OLED面板本身就能作為揚聲器使用。
這項技術是首個在單一超薄OLED面板中結合自由形狀變形能力和內置聲音輸出的技術,既保留了OLED輕薄、柔韌的特點,又擴展了其功能,支持復雜形狀變換和聲音發射。團隊已在實際尺寸的智能手機OLED面板上成功驗證了這項技術,展示了其在不同幾何形狀之間可靠、可逆地轉換形狀并生成清晰聲音的能力。
追求用戶極致體驗的今天,什么樣的智能設備才會深入人心?那就是能夠動態適應用戶需求的顯示技術,以及更自然的交互方式。本文的研究成果克服了現有柔性技術中的許多限制,做到了上述兩大特性。它的潛在應用范圍極其廣泛,包括變形移動顯示器、沉浸式汽車儀表板、視聽可穿戴設備,乃至具有互動性和表現力的軟體機器人等。這或預示著,一個更加互動、靈活且個性化的數字時代即將到來。
韓國浦項科技大學團隊開發出了世界上首款能自由改變形狀的自發聲智能手機型有機發光二極管(OLED)面板,其超薄、柔軟,變形完全通過電信號實現。該突破為多個行業的下一代智能顯示器奠定了基礎,相關成果在線發表在新一期《npj柔性電子學》上。
顯示器行業正迅速向柔性技術(如可彎曲、折疊、卷曲和拉伸)發展,但現有技術大多依賴于機械結構(例如鉸鏈、滑塊或電動臂)來實現形狀調整。這些方法往往導致設備厚度增加、重量上升以及設計受限,這對于追求緊湊性和優雅性的智能手機和可穿戴電子產品來說尤為不利。此外,為了提供沉浸式用戶體驗,當前設備還需要單獨的揚聲器模塊,這進一步增加了設備的復雜性和體積。因此,如何將形狀適應性與音頻功能集成在一起成了一大挑戰。
為解決這些問題,浦項科技大學研究團隊提出了一種基于專用超薄壓電聚合物致動器的新方案。當這種致動器被整合進柔性OLED面板中時,它可通過電信號驅動面板變形為各種復雜的形狀,包括凹曲線、凸形、S形、倒S形及波浪狀等,并能動態響應。重要的是,這些變形完全由電信號控制,無需任何機械組件。同時,致動器還能通過高頻電信號振動產生聲音,使OLED面板本身就能作為揚聲器使用。
這項技術是首個在單一超薄OLED面板中結合自由形狀變形能力和內置聲音輸出的技術,既保留了OLED輕薄、柔韌的特點,又擴展了其功能,支持復雜形狀變換和聲音發射。團隊已在實際尺寸的智能手機OLED面板上成功驗證了這項技術,展示了其在不同幾何形狀之間可靠、可逆地轉換形狀并生成清晰聲音的能力。
追求用戶極致體驗的今天,什么樣的智能設備才會深入人心?那就是能夠動態適應用戶需求的顯示技術,以及更自然的交互方式。本文的研究成果克服了現有柔性技術中的許多限制,做到了上述兩大特性。它的潛在應用范圍極其廣泛,包括變形移動顯示器、沉浸式汽車儀表板、視聽可穿戴設備,乃至具有互動性和表現力的軟體機器人等。這或預示著,一個更加互動、靈活且個性化的數字時代即將到來。
本文鏈接:http://m.020gz.com.cn/news-2-1530-0.html首款自發聲動態變形OLED面板問世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上一篇:AI“參與”同行評審喜憂參半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