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近年來,隨著居民汽車保有量的不斷攀升,停車位“一位難求”成為橫亙在居民生活與城市發展之間的現實難題,破局城市停車困境已迫在眉睫。錯時共享停車位有效拆解時間限制,向天空向地下“要車位”順利打破空間捆綁,信息化手段整合碎片化停車資源……全國各地均在積極破局停車困境。海報新聞記者從京滬兩地出發,放眼全國,探尋城市停車難題的“新解法”。
海報新聞記者 田柳 趙恩 北京、上海報道
根據公安部發布的數據,2024年,全國有96個城市的汽車保有量超過百萬輛,車輛密度的不斷上升,使得城市里原本就緊張的停車位資源更加捉襟見肘。
近日,北京市靜態交通業協會秘書長陳媛媛接受了海報新聞記者的采訪,在她看來,停車困難的成因是停車市場化程度與停車需求不匹配。具體體現在停車成本上,特別是居住型停車成本遠低于停車位應有的市場價值,導致居住車位供給不足,違法停車屢禁不止,停車難、停車亂情況頻現。
車位管理建設更新
“居住停車難題中有一個情況比較特殊,老舊平房區停車位建設是很難完全以市場化方式推進的。當前,北京市針對東城、西城胡同平房區采用小型化、端口化的方式,解決胡同居民停車需求的探索已經有好幾年時間,一些好的經驗做法很值得深度研究。”陳媛媛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提到,近年來針對東城區東四六條胡同的治理就是解決老城區停車難題的成功案例。
禁停前的東四六條胡同,車輛被隨意停放在道路一側(圖片由北京市靜態交通業協會提供)
東四六條胡同位于東四三條至八條歷史文化街區,屬于北京中心城區,由于空間有限,加之近年來居民車輛激增,停車需求大,使得違規停車現象普遍,停車管理復雜困難。
為了解決停車難題,東四街道引入了社會資本。2022年6月,由騰退的簡易樓建設成的立體停車樓正式啟用,為胡同增加了94個停車位。東四六條胡同成為了東城區第43條“不停車”胡同,主路暢通無阻,曾經安寧的街區重新回歸。
禁停后,東四六條胡同恢復了暢通(圖片由北京市靜態交通業協會提供)
近年來,東城區也在以停車設施有償共享的方式著力挖掘全區停車資源,緩解居民停車難問題。據東城區城管委發布的信息,2024年,東城區通過與央企、國企單位合作的方式,深入挖掘公交場站、企業停車場等共享停車資源,新增有償共享停車位1051個。
除了能否有穩定的停車位,居民同樣關心停車費用。
2024年12月底,家住北京市東城區的李女士收到了社區居委會發布的2025年道路居住停車認證登記的通知。根據通知內容,有需要的居民攜帶“五證”(身份證、房產證、戶口本、行駛證、駕駛證)原件及復印件、無停車位證明,于截止日期前到社區進行登記。
“這樣申請的路側停車位的費用有優惠,一年3600元。目前來看我們這邊的車位也算比較穩定,基本每天都能停得下,所以這個費用對我們來說已經很合適了。”李女士告訴記者。
“上天入地”要車位
因地制宜重新規劃停車區域不失為解決“停車難”的好辦法,全國多個城市也在停車設施建設上各出奇招。
青島市海倫路立體停車場項目(圖源:青島日報)
山東省青島市自2022年城市更新與城市建設三年攻堅行動啟動以來,全市50個立體停車場相繼建成投用,合計新增泊位約2.2萬個。
相同的情況也出現在深圳市,2018年深圳市多個部門聯合印發了《深圳市機械式立體停車設施管理暫行辦法》,統籌推進相關項目設施建設,并就項目申報、審批、運營、管理等各環節進行規范管理。
為了激勵更多企業投資建設地下停車場等配套服務設施,不少地方政府也給出了政策支持。
近日,記者從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海珠區分局官網獲悉,廣州市地下車庫(位)可分期、單獨辦理規劃確權這一創新服務舉措順利落地,既幫助企業切實“減負”,又有助于進一步改善城市“停車難”問題。
“上天入地”要車位,通過立體化建設和地下空間的開發,不僅增加了停車位的供給,緩解了城市核心區域的停車壓力,同時也為城市空間的合理布局開辟了新路徑。
科技賦能停車資源配置
打開上海停車APP,進入首頁的“錯峰共享”功能,全市“道路停車場”和“公共停車場(庫)”的具體停車區域、停車費用、可簽約車位數量都可以查詢到。
記者注意到,以上兩類停車位(場)都可以在該APP中進行線上自助簽約。居民可以按照個人需求查詢車位,在線自助填寫申請人信息進行簽約。線上簽約的信息公開度更高,居民操作更便捷,選擇也更加自由。
居民可在“北京靜態交通共享停車”小程序查詢附近的停車場
2024年7月,北京交通部門更新了北京交通APP,上線中心城區3.4萬個錯時共享停車位,市民可自行查詢。“北京靜態交通共享停車”小程序也已上線,可以清晰查詢到北京全市共享停車場的基本信息、位置分布等情況。
近幾年,很多城市都上線了停車應用軟件或者小程序,用以系統整合全市的停車資源,極大地提升了城市停車效率,通過實時信息共享和智能匹配,實現了停車資源的優化配置,為市民提供了更便捷的停車服務。
出行停車和居住停車需分類治理
陳媛媛告訴海報新聞記者,近年來,各地政府開展的一系列的治理措施,解決了很多現實狀態下的停車難題,確實有一定成效。“但同時也占用了大量的行政管理資源,耗費了很多政府部門的精力和財政支出。”
陳媛媛表示,停車的規劃、建設、管理、執法這四個環節對應的相關部門應當針對停車難問題的本質開展工作。要解決城市停車亂、停車難的問題,相關部門特別是執法部門應當深化責任意識,嚴格執行法律法規,針對違停、亂停的情況,做到有法必依、違停必究。
此外,陳媛媛還提到,出行停車和居住停車是兩種不同的需求,要把兩種需求分別對應合理的治理原則。其中出行停車,在大城市要逐步定位為完全市場化解決。“可以適當抑制開車出行的需要,積極倡導居民使用公共交通,綠色出行。”
而居住停車要在居住區內解決,逐漸引導社會形成對于停車位應有價值的認識。如果停車費能夠滿足建設車位的基本成本和略有盈余的前提條件,將會產生大量的市場化建設項目滿足居住區停車位供給。
本文鏈接:http://m.020gz.com.cn/news-4-2047-0.html停車難題“新解”②| 各地出奇招破解“城市病” 專家:出行和居住停車需分類治理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