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部微短劇春節檔失寵
線下,一部《哪吒之魔童鬧海》讓整個春節檔的電影市場風生水起;線上,素來擅長“霸屏”的微短劇卻在今年春節期間集體啞火。相比去年,憑借爆款《我在八零年代當后媽》而大火的微短劇市場意外遇冷。據不完全統計,今年春節檔多達千余部的微短劇集體上線,在業內看來堪稱“史上最卷”。專業人士對此分析稱,一方面盡管檔期內上線數量出現明顯增長,但由于缺乏爆款,“口碑效應”沒有發酵起來,喪失了輿論傳播的抓手;另一方面,隨著有關部門對于微短劇管理的進一步加強,以及平臺方的快速落實,微短劇市場也在加速行業洗牌,從野蠻生長向高質發展提速。
史上最卷卻無爆款
據不完全統計,春節期間微短劇上新數量達到了千余部。作品類型不僅涵蓋情感、逆襲、家庭、重生等熱門題材,區別以往還出現了一批專為春節而量身打造的劇集。為了方便受眾觀看,各大平臺不僅推出“春節檔”專欄、開啟“微劇春節檔”入口、打造“短劇春節檔”,還通過“獨家上線”“免費觀劇”等方式吸引流量。
雖然千余部新品密集上線、各大平臺花式引流,但微短劇市場在春節檔卻意外遇冷,甚至未誕生爆款。
反觀去年同期,一部《我在八零年代當后媽》在線上掀起一陣觀劇熱潮。公開數據顯示,該劇全網播放量高達11.3億,話題量超過15億。
微短劇導演劉鵬對此表示,如今微短劇已經形成了成熟的制作、拍攝、宣傳體系,雖然制作周期快、數量多,但類型單一,往往是根據同一本網文改編而成,單部微短劇難以脫穎而出。另外,眾多平臺參與短劇競爭,用戶的注意力被分散,微短劇難以在更大輿論場中產生足夠出圈的聲量。
“從某種程度上看,微短劇市場根本是營銷,好的營銷是打造爆款作品的關鍵。投流費用的縮減也是沒出爆款的原因。當前微短劇市場還處于震蕩期,收益并不算穩定,光投流的費用就占據了整個費用的大頭,有許多公司的投流業務已經難以為繼了。”劉鵬如是說。
DataEye《2024年微短劇買量投流數據報告》顯示,微短劇投流費用往往占到微短劇總票房的80%―90%。在各投流媒體端,每天微短劇投放廣告消耗的費用高達5000萬―6000萬元,一年下來,投流費用便高達183億―219億元。
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表示,“電影和微短劇的受眾并不完全相同,電影具有較強的社交屬性,觀眾往往選擇與家人一同觀看;而微短劇更傾向于強調個性化,大多數情況下是獨自觀看,相對‘私密’的微短劇在春節檔并不占優勢”。
而在微短劇編劇王暢看來,春節期間微短劇大多采用免費模式上線,導致平臺、制作方等方面在內容投入上的謹慎,限制了高質量內容的產出。甚至有部分從業者退出春節競爭,選擇節后再上線。
行業加速擠泡沫
《中國微短劇行業發展白皮書(2024)》顯示,2024年我國微短劇市場規模將達504.4億元。在業內看來,有著龐大市場規模基礎的微短劇市場,已經到了告別野蠻生長的關鍵時刻。
劉鵬強調:“無論是‘哪吒’的爆火,還是春節檔微短劇的遇冷,其實都在向從業者傳遞著同一個信號:觀眾永遠支持高質量作品。微短劇市場若要長遠發展,總站在風口上賺快錢肯定是不行的。”
2月5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辦公廳發布《關于進一步統籌發展和安全促進網絡微短劇行業健康繁榮發展的通知》,將進一步落實微短劇“分類分層審核”制度、“白名單”制度和“總編輯內容負責制”,統籌加強事前事中事后監管,著力營造健康有序的市場環境。
柏文喜表示,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出臺的新政,是必要且具有積極意義的。一方面,通過治理違規內容,如低俗、暴力、不良價值觀等,營造更加清朗的網絡視聽空間;另一方面,落實“分類分層審核”制度,明確責任,規范創作和傳播流程,促進精品創作,提升行業整體質量。
2月10日,微信、抖音、快手三大平臺同日發布違規微短劇治理公告。其中,微信平臺下架了部分違規微短劇劇目,并對相關違規小程序進行處置;抖音平臺1月份累計攔截下架違規微短劇585部;快手平臺則依照網絡視聽管理相關要求及社區規則,累計前置攔截、整改、下架違規微短劇千余部,并將違規情節嚴重的劇目上報至網絡微短劇“黑名單”。
“從產業層面看,微短劇行業正在加速洗牌,”中國投資協會上市公司投資專業委員會副會長支培元對此解釋道,“隨著市場競爭加劇,頭部平臺和有實力的制作公司憑借資源、技術和人才優勢,更易打造高質量作品,占據市場份額。而一些小團隊因制作水平低、資金短缺,難以跟上行業發展步伐,逐漸被淘汰。同時,伴隨監管的進一步加強,對不符合規范的微短劇及其制作方進行整治,推動行業資源向合規、優質主體集中,加速了這一進程。”
中國網絡視聽協會發布的《2024微短劇行業生態洞察報告》顯示,微短劇2024年保持強勁增長態勢,行業發展直接、間接帶動64.7萬個就業機會,2025年就業人數將隨市場規模繼續增長。另據《中國微短劇行業發展白皮書(2024)》,截至2024年6月,中國微短劇用戶規模已達到5.76億人,占整體網民的52.4%,超越網絡外賣、網約車等基礎數字服務。
農文旅產業振興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袁帥認為:“從長遠來看,微短劇還具有很廣闊的增長空間。在未來發展過程中,微短劇要注重內容創新和品質提升,深入挖掘社會熱點和觀眾需求,創作新穎和具有深度的作品;積極探索多元化的傳播渠道和營銷方式。同時,緊跟政策導向,合法合規創作,以優質內容贏得市場與觀眾認可,實現長遠、健康發展。”
北京商報記者 盧揚 實習記者 劉曼華
本文鏈接:http://m.020gz.com.cn/news-4-2122-0.html千部微短劇春節檔失寵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上一篇:“假獎牌”暗藏山寨產業鏈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