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鞏義市政務服務中心資料圖。圖/新華社
DeepSeek爆火,除了企業的積極擁抱,也讓政府部門看到了人工智能(AI)在政務領域的廣闊應用前景,“AI公務員”、AI公文寫作、AI政策咨詢、AI行政審批等應用也如雨后春筍般涌現。
如據報道,廣東、江西、內蒙古等全國多地都在近日宣布在政務系統接入DeepSeek,并在本地部署和應用,也因此誕生了一批無時不在、無所不知、有問必答、不知疲倦和耐心細致的“AI公務員”。
這讓公民企業可以同“AI公務員”對話交流,政府部門對公眾答疑解惑的效率大幅提升。一些簡單政務服務場景的DeepSeek部署,使秒懂、秒批、秒辦成為可能,也明顯改善了公民企業的辦事體驗。
為此,一些地方領導干部公開發聲,明確要求公務人員全員學習DeepSeek等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成為“AI+”賦能工作的行家里手。利用DeepSeek,不少人在講話稿起草、文件撰寫、資料檢索、PPT制作等場景一試身手,甚至讓熟諳公文寫作的“筆桿子”驚呼自己離失業不遠了。
那么,在地方政務服務中,這些正在陸續上崗的“AI公務員”,到底能做些什么事情,有哪些問題是需要注意的呢?在當前的DeepSeek熱潮背景下,結合地方政務服務實踐來對“AI+”中的這些問題進行思考與探索,無疑是具有現實意義的。
“AI+”將給政務服務帶來深刻革命
DeepSeek可以應用在政務部門、政務人員以及各類政務領域或場景,涉及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與此同時,數字政府建設涉及政務運行、政務公開、市場監管、公共服務等方面,都是DeepSeek可以一展身手的理想場景。
DeepSeek在政務領域的部署應用場景廣闊,未來更有巨大的暢想空間。比如,應用DeepSeek,除了讓公務員可以從繁重重復的文書工作中解放出來,切實減輕基層負擔,在政務公開方面可以對政府信息公開與開放政府數據方面提供數據導航、搜索、匹配、可視化等。
與此同時,DeepSeek在政策解讀方面也可以“說人話”,生成民眾更容易理解的文本、圖片和視頻。面對境外人士,DeepSeek還可以輔助政策翻譯和多語種服務,減少政府部門對語言人才的依賴。在政務新媒體運營方面,DeepSeek也可以大顯身手,能夠高效便捷地推送和發布政務資訊。
但在政務DeepSeek部署應用方面,哪些是鼓勵和推薦的應用場景?哪些是不推薦乃至禁止的應用?在具體部署應用方面,有哪些價值準則與操作指南?這些問題懸而未決,各地區各部門“摸著石頭過河”,導致試錯成本太高。
當前DeepSeek的政務部署應用,大多是地方先行先試,而中央政府部門的指導和規范還沒有跟上。在鼓勵地方實驗創新的同時,中央政府部門要介入和糾偏,明確DeepSeek應用的邊界并分階段實施。否則,不少政府部門被相關企業“牽著鼻子走”,并不知道如何部署應用,也導致未來可持續發展存疑。
此外,人工智能領域相信“大力出奇跡”,只有將所有力量凝聚在一起,才能最大化釋放其潛力。政務DeepSeek部署應用的“碎片式”實踐,恰恰需要頂層設計與統籌協調,避免重蹈過去電子政務分散建設與無序發展的覆轍。
因此,明確在中央和省市層級進行部署,實現全市、全省乃至全國的共享應用,是未來政務DeepSeek部署應用需要探索的整體性與集約化路徑。
以DeepSeek為代表的AIGC,是一場顛覆性科技創新,對電子政務與數字政府而言也會帶來一場深刻革命。當前DeepSeek在政務領域的部署應用,需要關注新應用,也要求已有應用的迭代升級。
這一方面,是從無到有的探索,將DeepSeek部署應用到更多場景;另一方面,則需要利舊復用,對已有AI部署應用進行替代升級。
政務DeepSeek部署應用讓一些公務員相形見絀,但“AI公務員”不會很快就完全取代公務員。DeepSeek不是人員替代,而是要實現人機協同。要讓公務員認識到DeepSeek是賦能的助手和伙伴,而非威脅其工作的敵人。
這意味著,要加強公務員的數字素養特別是AI素養的觀念重塑與技能培訓,使其通過與DeepSeek的交互來重新認識政務工作,并借助DeepSeek來提升政務效率與效能。
此外,未來在公務員考試招錄方面,也要加強AI相關技能考查,更多側重能夠與AI協同工作的崗位技能。更為重要的是,要想讓更多公務員支持和擁抱DeepSeek,就需強化容錯糾錯機制,使其可以大膽嘗試和探索相關應用場景。
比如,可以編制用戶知情同意的規范文本和免責聲明,明確公務員在政務工作中應用DeepSeek的免責條款。這既可以維護公民企業作為用戶的知情權與相關權益,也使公務員在法律法規允許的情況下得到必要的保護。
在實踐中為“AI公務員”確立規范
當前DeepSeek的應用熱潮,或許令人難以抗拒,但也有不少人不明就里就匆忙上馬。一時之間,這股部署熱潮也使GPU、算力、數據中心等相關產業迅猛發展,產品和服務價格也水漲船高。
具體到政務DeepSeek,如果也被當前熱潮盲目裹挾,就需要警惕誘發新的“數字形式主義”,并釀成“新形象工程”的風險。
制度理論認為,組織在制度場域中面臨同類組織的合法性壓力,并會跟風模仿其他組織的做法。這會導致每個組織都會長得一模一樣,做相差無幾的事,但實際效果卻可能南轅北轍。
當前DeepSeek在政務領域的部署應用,就需要避免這樣的“制度同形化”風險。各地區各部門一哄而上和分散建設,也極易帶來財力浪費與資源閑置。
DeepSeek作為通用大模型,需要在專業政務場景預訓練,而這對數據的需求極大。與此同時,在本地部署DeepSeek對算力的需求也很大。如果各自為政地部署,不僅可能造成重復建設與資源浪費,甚至會制造新的數字泡沫。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政務領域對DeepSeek的認知還處于初級階段,不宜在服務實踐中抱持技術決定論與技術中心主義,人為夸大DeepSeek的無所不能,卻意識不到其可能帶來的風險與威脅。
DeepSeek本身還在發展和完善之中,其在政務領域的成熟應用也尚需時日。這也意味著,不能盲目相信DeepSeek在政務服務領域的神通廣大,尤其在DeepSeek并不擅長的領域和場景,不能對其過度依賴。
比如,在DeepSeek出現以前,不少公務員也曾使用ChatGPT等AIGC,就帶來了一系列風險。比如,因為上傳資料和人機對話而導致涉密文件或保密數據的泄露,同時因為AI大模型對專業政務場景支持不夠,生成的內容質量不高,也使得工作成效大打折扣。
在政務DeepSeek部署應用方面,組織部署與個人應用是兩個問題,也需要關注二者的關系。
這類似于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指攜帶自己的手機或筆記本電腦到辦公室辦公,政府部門對個人設備進行授權管理,而不是由政府部門配發辦公設備。因此,政務DeepSeek就會包括政府部署的與個人購買的兩種情況。
組織采納和實施了AIGC解決方案,但員工不應用在工作中,也無濟于事,并會帶來技術閑置與資產貶值的問題。與此同時,員工應用組織未部署的AIGC技術,就可能面臨數據安全問題。比如,微信群用于政務辦公可能就存在數據泄密等問題。
而且,如果政府部門部署的AI不夠友好有效,不盡如人意,更有可能讓公務員感到隱私安全威脅的話,他們就會選擇購買甚至部署自己偏好的AIGC,在一定意義上等于架空了政府部署的DeepSeek。這也需要地方相關部門的周全考量。
總之,面對DeepSeek這樣的科技創新,地方政府能夠積極擁抱、銳意探索,體現出政務服務創新的熱忱與動力,但在看到這一樂觀局面的同時,也要關注到“AI+”背后隱藏的風險。
如此,也才有利于在實踐嘗試中逐步為“AI公務員”確立相關規范,以使AI成長為能真正服務于人民的優秀公務員。
撰稿 / 馬亮(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
編輯 / 何睿
校對 / 李立軍
本文鏈接:http://m.020gz.com.cn/news-4-3099-0.html“AI公務員”:有形式更要有內容 | 新京報專欄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