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館里的藥酒
繼中藥奶茶、中藥咖啡等產品走紅后,中藥的風還是吹到了酒館里。3月11日晚,在成都市成華區一家酒館里,老板小柳站在吧臺前,搖晃著調酒杯。在他身后,不只有龍舌蘭、金酒、伏特加,還擺放著當歸、黃芪、人參等中藥材泡的藥酒。
老板說,店里有16款以中藥藥酒為基酒的創意雞尾酒。在其菜單上還有“強腎壯陽、活血化瘀、安神助眠”等功效的標注。有網友稱,這是兼顧了娛樂和養生。但也有不少網友質疑,這就是打著中藥噱頭的智商稅。
成都中醫藥大學副教授葉瑩表示,在辨證論治的前提下,根據自身情況少量飲用適合自己的中藥飲品尚可,但不建議以此“養生”。
對此,有律師提醒,酒館菜單若標注“強腎壯陽”等功效,使用《食藥同源》目錄外的中藥還可能涉嫌違法。
01
“中藥酒吧”走紅
老板:找老中醫開方子配酒
3月11日晚上7點,成都的天尚未完全淹沒進夜色,小柳走進自己的酒館,開始了營業前的準備。這是一家位于成華區的中式調酒館,開店3個月余,因“中藥調酒”吸引了不少人。店里的酒單和尋常酒館不太一樣,固本培元、強腎壯陽、生津潤肺、滋補氣血、活血化瘀、瘦身排毒、美容養顏、安神助眠,8種主題的16款“養生酒”是門店主推。
▲酒館內張貼的標簽
小柳說,這16款酒是以8種具有不同功效的中藥藥酒為基酒,每種類型分別有高度數和低度數兩款產品。“這8種藥酒是開店前,專門找了一位四川的老中醫開的方子,然后我們再去中醫藥館抓藥,用糧食酒泡3個月以上制成。每個方子有10到15味中藥,菜單上顯示的是方子里最主要的兩款藥。當時也咨詢了中醫,藥酒和別的酒混合,是沒有什么問題的。”
“我覺得喝酒不應該只是一個玩樂或消遣,也可以發散成一個養生的文化。”對于這樣的主題,小柳表示,一半是噱頭、一半是真實,他從小因為身體不好一直在喝中藥,希望將養生的東西加入酒里,“晚上出來喝酒不一定是傷身體的,也可以是養生的。”
“在我們店里,強腎壯陽和滋補氣血賣得最好。度數高的那款加入的藥酒會多一些,口味會更重。一般來店里的客人,選擇低度數的會更多一些,因為口感更好。”小柳介紹,目前店里前來體驗的年輕人居多,最多的時候一天可以賣60杯左右。
▲菜單上標注“強腎壯陽”
02
獵奇和質疑并存
消費者:養生和喝酒能兼得?
在該店消費過的市民陳先生告訴記者,他點了一杯號稱“生津潤肺”的高度數酒。在菜單上,該酒的名目中寫道“麥冬、羅漢果、沙參、威士忌、話梅”。
他說,在網上刷到這家店,覺得“中藥加酒”的形式很特別,于是約上朋友一同前來“獵奇”。與之同行的鄧女士點了款“滋補氣血”的低度酒,她形容,是紅棗冰沙的味道,“只在最后能品出一點點藥味”。
▲酒館菜單
另一位顧客溫先生則是被該店號稱可以“強腎壯陽”的酒吸引。“養生、中醫和酒吧這幾個詞語,原本給人的感覺是相悖的,也是帶著好奇和疑問,想過來嘗一下。”溫先生說。
也有網友發出疑問,酒精本就對身體有害,以傳統中藥為噱頭的營銷方式,難道不是智商稅嗎?
對此,該店老板小柳回應,“我們的酒肯定不能治病,只是起到一個養生保健的作用。而且因為含量少,一次兩次肯定也沒有效果。”此前,他邀請中醫來把脈問診,對于售出的每一杯酒會隨機附贈一款中藥標本,“中醫來店里開的不是真的處方,只是把脈告訴客人哪款酒更適合他們。也想借此傳播中醫文化。”
03
中醫提醒
根據自身情況嘗鮮,不要以此“養生”
除了中藥主題的調酒,此前,用藥材熬制的湯底搭配輕乳茶、果茶制成的中藥奶茶,加入紅棗、陳皮等中藥材的中藥咖啡同樣“出圈”。此外,藥膳月餅、中藥湯圓等各類“中藥加食物”的出現,讓“中藥風”在餐飲界掀起一股新的“養生”浪潮。對于“中藥配萬物”的跨界出圈,成都中醫藥大學副教授葉瑩表示既欣喜又擔憂。
“中醫奶茶、中醫咖啡這些飲品出現,說明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和接受中醫藥文化,這讓我比較欣慰。”葉瑩表示,與此同時,她的擔憂更多,“中藥制劑無論以什么樣的方式呈現,都應該以辨證論治為基本原則,‘一人一方’中藥飲品切不可一概而論。”
▲顧客點的酒
葉瑩提到,自己曾點過一款中藥茶飲,為賣家推薦,適合經常熬夜的人所飲用,里面有枸杞、人參等中藥。“并不是每位熬夜的人都適合服用人參或枸杞,如果這個人剛好濕熱,亦或是有外感,其實是不適合食用人參、枸杞等滋補藥物的。”
對于酒館推出的“強腎壯陽”的酒,葉瑩提到,“其中的海狗鞭和鹿茸的確可以壯陽,但并不是每位男士都一定陽虛。如果他是陽熱亢盛或者陰陽兩虛的情況,顯然單純用壯陽的藥酒是不合適、不對癥的,這樣不但可能‘虛不受補’,反而可能會對本身的體質造成損傷。”
加入中藥藥酒的調酒是否有保健功效?對此,寧波市中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羅醫生表示,拋開劑量無法確定其功效。“雞尾酒里加入了藥酒,這個藥酒的比例,以及藥酒內中藥的比例,都影響其功效。”
羅醫生提示,無論調酒是否有保健功效,飲酒都應適量。此外,他建議,根據自身情況到正規醫院接受診療,從而對癥治療、對癥養生。
04
律師:酒館菜單標注“強腎壯陽”、
使用《食藥同源》目錄外的中藥或涉違法
“中藥風”吹進餐飲界,并不是所有的中藥都能和食物“混搭”。《食品安全法》規定,生產經營的食品中不得添加藥品,但是可以添加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的物質,即“食藥物質”。截至2024年底,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已先后發布公告,確定了4個批次總計106種食藥物質的名單。但在“強腎壯陽”酒中的“鹿茸”,并不在《食藥同源》的目錄內。
北京恒都(成都)律師事務所管委會副主任稅浴洋提到,根據《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條規定,禁止生產經營用非食品原料生產的食品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劑以外的化學物質和其他可能危害人體健康物質的食品。不在《食藥同源》目錄里的藥材可能不被允許用于食品制作中,如果這些藥材被用于調制雞尾酒,且沒有合法的食用依據,那么酒館的這種行為可能違反《食品安全法》,將面臨行政或者刑事處罰。其次,藥酒屬于配制酒或保健食品范疇,需取得《食品生產許可證》或《保健食品注冊批件》。因此,酒館如果未取得相應資質,擅自生產銷售自制藥酒,違反《食品安全法》《藥品管理法》,將面臨行政或者刑事處罰。
此外,《廣告法》第十七條規定:“除醫療、藥品、醫療器械廣告外,禁止其他任何廣告涉及疾病治療功能,并不得使用醫療用語或者易使推銷的商品與藥品、醫療器械相混淆的用語。”壯陽、補腎等宣傳違反前述禁止非藥品宣傳疾病治療功能的規定。
律師提示,銷售酒類的門店需取得營業執照,含散裝食品的食品經營許可證,不銷售自泡酒、不超范圍經營、不虛假宣傳;標簽標識要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68條,即標明食品名稱、生產日期或者生產批號及生產經營者名稱、地址、聯系方式等內容。同時,提醒消費者,養生需科學,要在正規中醫指導下,科學合理選用藥酒,避免盲目飲用。
(封面新聞)
本文鏈接:http://m.020gz.com.cn/news-4-3811-0.html酒館賣“壯陽”中藥調酒,是養生還是智商稅?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