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一則小學生春游野炊的視頻火了。視頻中,孩子們手拉手,身背鍋碗瓢盆,帶著食材、柴火,自己生火做飯,野炊地里,學生紛紛化身小廚神,親身上陣,同行的老師當上了“品嘗師”,頻繁被投喂,根本“嘗”不過來……
不少網友表示:這才是真正的春游!建議全國推廣。
沉浸式體驗春游
切菜時小心翼翼、生火時灰頭土臉、掌勺時手忙腳亂……相較于標準化教室里的“勞動課”,柴火的溫度、泥土的觸感、飯菜的香氣,成為了更生動的教育場景,讓孩子們在勞動中喚醒了自己的五感。
這則重慶小學生背著鍋碗瓢盆徒步4公里春游野炊,400多名小學生在小河邊生火、切菜、掌勺做飯的視頻,吸引了眾多網友的討論。有人稱這才是春游,也有人艷羨表示“建議帶家長,我還沒參加過”,還有網友在評論區回憶起了自己關于春游的美好記憶。
在學業壓力繁重的當下,這場別開生面的春游為孩子們打開了一扇通往自然的窗。
一方面,春游的意義本就在于讓孩子們暫別書本與課堂,投身山川田野之間,親身感受季節的更迭、萬物的生長。目睹破土的新芽,聆聽鳥鳴蟲唱,這種沉浸式的自然體驗是書本知識無法給予的。
另一方面,野炊過程更是一場全方位的能力鍛煉。從食材的準備、爐灶的搭建,到烹飪的嘗試,每個環節都需要孩子們親自動手。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學會了生活技能;團隊協作時,相互交流、配合,有人負責生火,有人專注洗菜,有人掌勺烹飪,各自發揮所長,孩子們的團隊精神與溝通能力在不經意間得到提升。
當一道道親手制作的菜肴出鍋,無論味道如何,那份滿滿的成就感和自信心都會油然而生。這種樸素的滿足感恰恰是勞動教育最珍貴的饋贈。
勞動教育的真諦在煙火人間
早在3月21日,云陽縣桑坪鎮團壩小學就組織了一場讓學生自帶柴火的“野炊”。孩子們背著竹筐、帶上柴火,興致勃勃地投入了一場與春天的互動中。網友:屬于80后、90后的“回憶殺”。
無論是重慶的沉浸式春游還是云陽縣的野炊,其可貴之處還在于:提前踩點、教師分組指導、急救預案、禁用危險工具。這些舉措證明,安全不應是“禁止探索”的借口,而應成為“科學護航”的準則。因此,這些“沉浸式”春游更像一面鏡子,映照出我們對“探索”與“安全”的某種誤讀。
“鍋碗瓢盆春游”的走紅恰恰證明,勞動教育的真諦或許從來不在精致的PPT或高分試卷里,而是藏在泥土與煙火之間。只有打破“絕對安全”的固有思維,重拾勞動與自然的育人價值,才能讓更多孩子真正理解:春天不僅是花開的樣子,也是掌心的溫熱、額角的汗珠,以及親手點燃的那簇躍動的火焰。
(海報新聞編輯 張卿彬 綜合自光明網、極目新聞等)
本文鏈接:http://m.020gz.com.cn/news-4-5226-0.html海報漫談 | 藏在鍋碗瓢盆里的春游密碼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