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記者 秦瑾 通訊員 劉芳宇 王淵 張興偉 報道
“認識您是在參觀學校展館的時候,彼時的我對于‘殘疾’一詞好像沒有概念,但在看了墻上一幅幅照片,看到了他們本來的樣子以及被您治療后的樣子,大為震撼!”遠在北京的秦泗河教授,收到了一封來自陌生學生的信件。
在山東第二醫科大學的肢體矯形展覽館里,這位同學看到了一張張經秦泗河教授治療后恢復好轉的病患前后對比圖,深刻領悟到了行醫的意義。秦教授憑借精湛的醫術,改變了無數患者的命運,更以高尚的醫德,激勵著新一代醫學生不斷前行。2月4日,秦教授通過學校官微平臺給這位醫學生復信:在展館里,你通過照片感受到醫學的力量,領悟到行醫的意義,這很難得。初次接觸“殘疾”概念就深受觸動,說明你心懷對生命的尊重與悲憫,這是成為優秀醫者的關鍵。醫學既是科學,更是人學。選擇醫學意味著終身學習、直面挑戰。希望你保持熱忱,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培養人文素養,用心關愛患者。醫學之路艱辛卻意義非凡,希望未來的你在醫學領域發光發熱,實現夢想!
學子寫給秦教授的信件
秦教授來校指導手術
據了解,秦泗河教授是山東第二醫科大學71級校友,2018年9月,秦泗河教授在母校建立中國肢體畸形殘障醫學展覽館,全景展現中國矯形外科發展脈絡和珍貴的歷史資料,是學校代表性的校史校情教育基地、思政工作基地與文化育人基地。2021年9月,秦泗河肢體畸形殘障功能重建研究所暨附院骨科疑難病診療中心揭牌儀式在浮煙山校區舉行。學校與秦教授團隊共同攜手,持續探索中國特色肢體畸形殘障功能重建的“大康復”策略。截至2024年,秦泗河團隊發表論文350余篇,秦泗河任主編出版學術著作18部。其中《外固定與足踝重建》《骨折穿針外固定》《外固定與上肢重建》為醫師培訓教程出版。《肢體延長與重建》獲得國家科技出版基金資助,《肢體形態與功能重建》獲國家出版基金資助出版。Springer出版Lower Limb Deformities,Atlas of Limb Deformity Etiological Classification,這兩部英文書一定程度填補了國際矯形外科著作空白。秦泗河參編著作17部,出版醫學人文與詩詞書3部,匯總編輯10本論文集、書信資料集、肢殘患者艱難求醫經歷集、錦旗集等。著作內容幾乎涵蓋所有骨科亞專業,涉及康復、診斷、醫師教材、血管、神經、罕見病、發育、遺傳、免疫、進化、運籌學、系統論、控制論、人文藝術等。秦教授從2003年開始建立手術病例數據庫,截至2023年12月輸入手術病例37763例,涵蓋240多個病種,東方一棵矯形樹自然根深葉茂、累累果實,一定程度實現大一統的“整合骨科醫學”。凡是秦泗河主編或參編的著作,幾乎全部用他自己手術治療的臨床病例資料與數據,呈現的是真實醫學世界,這些著作不僅用于學習應用,且具有久遠的收藏價值。閱讀秦泗河的書籍文章,可以了解一個矯形外科專家眼中的世界,思維貫通古今,學術擁抱全球,探索生命本源,緊扣醫學真諦—求真務實前行。堅持以社會需求為目標,以解決問題為導向,將手術成為藝術,病房成為文化場。最終,被國際肢體矯形與重建外科學界推薦為“第六屆世界肢體重建聯合會(ASAMI-BR&ILLRS)”主席。
山東第二醫科大學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認真落實國家衛生健康委、教育部醫學人文關懷提升行動要求,始終踐行“厚德載醫,塑心樹人”育人理念,積極推進全環境立德樹人,希望學子們傳承醫學人文精神,將人文關懷融入醫學學習和未來執業過程中,用溫暖與專業守護生命健康。
本文鏈接:http://m.020gz.com.cn/news-8-1623-0.html醫學生神秘來信,山二醫校友秦泗河教授回信勉勵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