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瀾湄青年天體科學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中心)在復旦大學揭牌成立。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校長金力,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副校長馬余剛,柬埔寨金邊皇家大學副校長陳皓(Chhun Hok),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劉卿共同為中心揭牌。
記者從復旦大學獲悉,中心主任由馬余剛擔任,副主任分別由復旦大學天文與天體物理研究中心主任袁峰、復旦大學特聘教授何建軍、復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鄭宇擔任。
中心將依托復旦大學在核物理、天體物理等領域的學科優勢,搭建跨國數據共享平臺,為瀾湄六國青年科學家架起學術交流與合作的橋梁,以期推動天體科學領域的前沿研究和國際化青年人才培養,以學科交叉融合賦能瀾湄高質量區域合作。
金力在成立儀式上表示,中心將立足復旦大學的物理、集成電路、大氣科學、全球治理等學科優勢,以學科交叉融合拓展天體科學與空間技術領域研究的深度和廣度,打造更多創新共同體,健全完善區域開放合作的創新生態。他同時強調,要把研究中心的建設發展與復旦大學相關學科專業的教育教學改革結合起來,吸引更多瀾湄區域的優秀青年投身天體科學研究,為壯大人才隊伍、提升人才水平貢獻力量。
馬余剛介紹了中心的下一步工作計劃,指出中心工作強調科研與育人并重,將抓住復旦大學建設新工科六大創新學院的重要機遇,加強資源聯動、項目互通、發展協同,引領支撐研究中心建設,將天體科學前沿研究與青年人才培養緊密結合,推出一系列舉措打造瀾湄成長引擎,賦能瀾湄人才培養。
中心下一步工作將以“技術共享、能力共建”為原則,通過衛星數據共享平臺、地面接收站聯合建設、青年學者互訪計劃等舉措,縮小區域科研能力差距。中心將依托中國政府原子能獎學金等既有機制,定向培養瀾湄青年科學家,形成“技術輸入—本土轉化—創新反哺”的良性循環,逐步構建以中國為樞紐、瀾湄國家深度參與的科研協作網絡。
此外,中心還將與YICMG賽事協同,形成“賽事創新+科研實訓”雙平臺,推動糧食安全、教育平等、城市治理等議題拓展至天體科學基礎研究,為瀾湄六國青年搭建學科交叉視角。中心也將開展瀾湄六國青年合作科研計劃,助力瀾滄江-湄公河流域治理與發展青年創新設計大賽選手完善創新創業方案。
首屆瀾湄青年天體科學研究訓練營(以下簡稱訓練營)同期開營,當天,袁峰為營員開展了題為《黑洞吸積與AGN反饋》的主旨演講。訓練營為期4天,吸引了來自瀾湄六國10所高校的近30位青年學者參與,不僅邀請權威專家開設專題學術講座,并結合國際聯合課題,組織學員進行實地學習參訪。
本文鏈接:http://m.020gz.com.cn/news-8-2826-0.html瀾湄青年天體科學研究中心成立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