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關稅政策再次出現變動。
據央視網報道,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護局(CBP)11日晚宣布聯邦政府已同意對智能手機、電腦、芯片等電子產品免除所謂“對等關稅”。
具體而言,美東時間4月11日晚10:36,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CPB)悄悄修改了稅則:芯片、半導體設備、智能手機、電腦、交換和路由設備、固態存儲設備、平板顯示模塊等電子產品和零部件的進口稅率被豁免,不再受早前“對等關稅”的影響。
該稅則沒有專門針對中國作出說明,這也意味著來自中國的這些產品不會被征收145%的關稅。但據CCTV國際時訊報道,目前尚不清楚這些產品是否仍將適用不屬于“對等關稅”框架的20%稅率。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尚未就相關詢問作出回應,白宮方面也未立即置評。
目前尚不知這類產品占中國出口美國總額的多少比例,但據2023年數據來看,中國對美出口消費電子產品(含智能手機、電腦等)總額為960億美元,約占中國對美出口總額(5020億美元)的19%,若疊加部分家電和工業設備,估算豁免產品占中國對美出口總額的20%-25%。
這條修改稅則的發布,被外媒認為是特朗普對華關稅有所松動的首個信號,有外媒稱這代表特朗普在極端關稅政策上的又一次退縮(step back),也有報告分析這說明在美國科技行業的強烈反對下,白宮內部“最終承認了現實情況”。
在業內看來,這將利好蘋果、英偉達、三星、聯想、TCL等廠商,相關產品預計可獲得“對等關稅”豁免。
4月3日,美國政府宣布所謂“對等關稅”政策,依賴高度集成、復雜海外供應鏈網絡來壓縮成本的蘋果公司(AAPL.NASDAQ)遭到明顯沖擊,蘋果公司股價因此連日下跌,曾一度失守“全球市值之王”的寶座,立訊精密等幾家蘋果在華主要供應鏈企業,也受到牽連。
此前,市場擔心蘋果會將部分關稅成本轉嫁到供應鏈企業承擔,以此分擔終端消費者層面的漲價壓力。對此,立訊精密管理層回應指出,公司此前沒預估到針對中國的關稅會這么高,不過一直以來,按照常規貿易規則,所有硬件制造廠商都不會承擔關稅、物流、倉儲等成本,這些不是供應鏈企業需要考慮的。“客戶一直以來都會協同供應商提升競爭力,在這個過程中選擇更合適的合作伙伴。過往遇到關稅問題,都沒有出現客戶讓供應商承擔關稅的情況。”
近日,有關蘋果提價的消息也被消費者熱議。據央視新聞報道,蘋果制作一部手機成本大約580美元。但在美國宣布對華加征的所謂“對等關稅”后,增加的稅額將達到296.86美元。據摩根士丹利預測,這一輪關稅成本給蘋果公司帶來的損失可能高達每年330億美元。
媒體報道顯示,3月27日至29日期間,5架滿載iPhone和其他產品的貨機從印度起飛,直抵美國。這是蘋果為規避美國4月5日生效的“對等關稅”而進行的緊急行動”;而蘋果的緊急囤貨,似乎印證了本輪關稅政策造成的成本增長或由終端買單。
此前,華安證券亦指出,“如果蘋果相關關稅后續無法被豁免,我們認為讓供應鏈獨立承擔不太現實,更大的可能性是蘋果提高美國地區的產品售價,以部分抵消關稅的負面影響,對蘋果供應鏈的影響可能會體現在蘋果硬件總量及產品年降壓力上。”
針對此次美國免除部分商品所謂“對等關稅”的動作,新華國際頭條援引了彭博社報道稱,該措施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美國消費者面臨的漲價壓力,同時有利于包括蘋果公司和三星電子公司在內的電子巨頭。
金融分析師侯賽因·庫貝西指出,這標志著美國政府在關稅政策上“180度大轉彎”。近期,美國政府對外實施廣泛的、反復無常的關稅政策,引發金融市場動蕩,招致包括前副總統彭斯在內的共和黨重量級人物批評。
值得一提的是,海關與邊境保護局發布的文件顯示,豁免的產品適用于4月5日以后進入美國的電子產品,已經支付的“對等關稅”可以尋求退款。
(時代財經陳澤旋,綜合自21世紀經濟報道、虎嗅、時代財經、新華國際頭條)
本文鏈接:http://m.020gz.com.cn/news-2-1712-0.html美科技企業強烈反對下,美國深夜放松關稅政策,蘋果、英偉達們或松口氣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