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空猥褻”雖然沒有直接接觸未成年人身體,但對其身心同樣造成嚴重傷害。圖/IC photo
40多名兒童被隔空猥褻,竟無一人報警。
近日,中國婦女報報道披露的一起“隔空猥褻”案引發關注。罪犯舒某交代,他隔空猥褻了40多名兒童。但實際上并無一人報警。直到某網絡平臺在后臺巡查中,發現有賬戶向未成年人索要照片、視頻,平臺報了警,舒某才被抓獲。
1人能隔空猥褻40多名兒童,從中不難看出,被“隔空猥褻”傷害的未成年人數量,恐怕是一個巨大數字。
讓人不安之處還在于,由于存在發現難、取證難等問題,“隔空猥褻”可能存在一定“犯罪黑數”,部分犯罪并未進入追訴程序,犯罪分子仍躲在暗處,戕害未成年身心健康。
讓“隔空犯罪”更快被發現,更可靠的途徑是告訴孩子,任何讓她有不適感覺的網上交流,都要第一時間告訴家長,讓大人和她一起面對。
發現犯罪環節,還涉及一個社會責任感問題。罪犯舒某隔空猥褻了40多名兒童,卻無一人報警。其中有孩子的原因,也有家長原因?!坝X得這事情不光彩”,一些家長不光不報警,甚至直到警方發現犯罪向其調查時仍不配合。對此,一些家長應樹立正確認知,隔空猥褻是犯罪行為,不給犯罪分子繼續作惡的機會,才能保護好更多孩子。
至于取證難,也是犯罪方式決定的?!案艨这C”通過網絡發生,犯罪證據儲存在網絡平臺上,而存儲有時間限制,不盡快調取容易滅失,一旦刪除更是難以恢復。對于辦案機關來說,需要和罪犯賽跑,及時固定證據。
中國婦女報報道提到,在辦理舒某“隔空猥褻”案中,為了補齊證據鏈,辦案檢察官用一年多的時間,通過嫌疑人只言片語的聊天記錄,在全國范圍內尋找被害人,并跟著公安前往全國各地取證,最終將舒某繩之以法。
這類案件辦理難度,由此可見一斑。任何一點疏漏、一個環節的不及時,都可能導致放縱犯罪的結果。取證難,讓“隔空猥褻”案件辦案人員面臨更高要求、更大責任。
此外,保護好孩子免受“隔空猥褻”的傷害,學校的責任也不可或缺。學校應將性教育納入課程 ,向學生普及“隔空猥褻”的概念,讓學生知道“隔空猥褻”就是性侵犯。同時,提高防范意識,定期檢查學生的網絡活動,及時發現和處理潛在的風險。
“隔空猥褻”如果不能及時被發現、制止,有可能發展為身體接觸,擴大傷害后果。2024年最高法院全國兩會工作報告提到兩起線上“隔空猥褻”線下威逼強奸案件,罪犯被判處死刑。這從另一個角度,提示了及時發現犯罪的重要性。
說到底,防范針對未成年人的“隔空猥褻”,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家長、學校和社會各界攜手織密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立體“安全網”,共同發力,相向而行,為孩子共同營造一個健康安全的成長環境。
撰稿 / 李曙明(法律工作者)
編輯 / 遲道華
校對 / 陳荻雁
本文鏈接:http://m.020gz.com.cn/news-4-2097-0.html40兒童被隔空猥褻無一報警,暴露了什么問題 | 新京報快評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