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演員楊冪在采訪中透露,此前滑雪時發現右胳膊難抬起來,去檢查后確診“部分鈣化”,并以“我變身了”的樂觀態度面對。
“會找到一個快樂點,比如我會說‘我變身了!’比起鈣化這件事,找到快樂的角度很重要。”楊冪回應道。
楊冪自曝自身健康問題隨之引起網友熱議。
有不少網友疑惑,胳膊有些部分存在鈣化,是什么意思?
“鈣化”二字也曾出現在自己的體檢報告中。
網友表示,原來我也有明星“同款病”。
2月26日,記者專訪成都八一骨科醫院骨病科主任醫師何劍,從醫學角度解析這一健康問題。
“鈣化”是什么意思?
“一個軟結構變硬了。”何劍用了簡單幾個字解釋。
據報道,“鈣化”是指人體內的鈣離子以磷酸鹽或碳酸鹽形式,發生沉積的過程。
很多鈣化是在人體病變修復過程中形成的,整個過程和傷口愈合結疤類似。
通常表現為鈣鹽沉積在受損組織中,使這些組織變得堅硬。
據悉,鈣化可能引起局部的疼痛,活動受限等相關的癥狀。
“胳膊鈣化的發病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肌腱老化,二是肌腱創傷后,如拉傷產生局部充血水腫,長期磨損導致鈣鹽沉積。一般情況下,如果鈣化部位不產生疼痛、沒有炎癥性的充血水腫,很難被發現。通常是反復活動后出現局部摩擦炎癥,產生疼痛,病人才會察覺。”何劍補充道。
有些鈣化本就是人體正常生理過程的一部分,
比如頭顱內的松果體(生物鐘調控中心)鈣化,
一般2歲開始就可能發生,到了青少年時期發生率為40%,40歲后發生率高達70%。
鈣化不是疾病,而是體征!
航空總醫院影像科副主任申太忠介紹:“鈣化不是疾病,而是一種體征。”
鈣化是否影響健康要根據其出現的部位、影像學特點、患者臨床表現來確定。
通過檢測鈣化的發生位置和程度,醫生可及時發現和診斷疾病,了解病情進展,評估治療效果。
鈣化的發生與年齡、生活方式、疾病等多種因素相關。
誰在“鈣化風險區”?
何劍指出,鈣化性肌腱炎高發群體呈現兩大特征:“首先是職業性勞損:運動員、體力勞動者、教師(頻繁抬臂書寫)及演員(動作戲重復受傷)等。”
曾有報道稱,楊冪曾連續拍攝打戲,而在吊威亞、動作戲中造成的慢性勞損疑似埋下隱患。
何劍直言,“演員拍動作戲時,局部有損傷卻不在意或治療不徹底,反復損傷同一部位,也會增加鈣化的幾率。”
值得注意的是,40歲以上人群因肌腱自然老化更易鈣化,中老年女性家務勞作加劇風險。
“比如一些中老年婦女愛勞動,反復做肩和肘關節的屈伸運動,也容易出現鈣化現象。”
鈣化雖屬“老化信號”,但年輕群體若長期忽視勞損,比如健身過度、伏案姿勢錯誤,也可能提前遭遇鈣化危機。
鈣化,可以預防嗎?
據了解,鈣化的發生有些是老化的自然現象,
這一類無法預防,也無需預防,
我們需要做的是管理好自己的心態,避免看見鈣化而焦慮。
其他的鈣化大多與疾病相關,與其說預防鈣化,不如說預防疾病。
預防疾病關鍵在于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對潛在風險因素的管理。
以合理的態度看待鈣化,不過度恐慌,也不要完全忽視。
同時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積極的疾病管理,做到早預防、早檢查、早應對,才能降低鈣化對健康的影響。
何劍指出,確診胳膊鈣化后,首先要減少使疼痛部位產生疼痛的動作,讓其休息制動。
比如提重物、手往后伸等動作感到疼痛時,就盡量少做。其次可以進行理療,如沖擊波等鎮痛治療。
疼痛厲害時,可口服消炎止痛藥物,但由于是無菌性炎癥,無需吃抗生素。
還可以通過局部外敷經皮吸收的中藥或貼膏藥。
一般一兩周疼痛會自然消失,體內的一些鈣化無需特別處理,它其實是一個老化過程。
最后,何劍提醒:“如果出現劇烈疼痛和功能受限,請及時到正規醫院檢查診斷治療。”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客戶端編輯 崔可騰 綜合生命時報、科普中國、封面新聞、羊城派、四川日報、新聞晨報、環球網、光明網、廣州日報、新浪微博、網友評論等)
本文鏈接:http://m.020gz.com.cn/news-4-3000-0.html熱聞|演員楊冪自曝胳膊“鈣化”!什么是“鈣化”?網友:原來我有明星“同款病”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